汉语大全>工商管理理论>基于成本控制的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发展机制探索(一)

基于成本控制的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发展机制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对国内民营制造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首先分析以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成本因素从控制与管理的角度研究了我国民营制造业的生[1]存现状与发展机制。
【关键词】 民营企业;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等难题已经让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正面临停工或倒闭的危险。鉴于此,本文基于成本控制的视角,通过构建成本控制体系的方法对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如何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平稳度过中国制造的寒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所遭遇的外部生存压力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石油、钢材、铁矿石、铜等初级产品的消费需求巨增。由于国内资源的匮乏,初级产品的巨大需求不得不通过大量进口满足,从而造成大量相关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统计数据表明,由于全球铁矿石价格上涨65%,国内钢铁业生产成本2008年将上升20%以上。截至2008第一季度,国内钢材平均价格已上涨到每吨5300元左右,比去年全年平均价格上涨了600元左右。受此影响,机械制造、汽车、造船、家电、房地产等产业无法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竞相提价。
(二)银行贷款利率上升
相对于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其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银行倾向于支持安全系数较高的非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一再上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的融资难度,使民营企业融资状况雪上加霜。目前央行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7.47%,而企业拿到贷款的实际利率往往要比基准利率高20%—30%左右。民营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导致企业资金不足,原材料无法购入。
(三)人民币升值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民营制造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出口,收汇时间跨度大,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会直接遭受汇兑损失,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在一季度就升值了4%。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在上升,利润率明显下降,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

二、当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内在成长危机
当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面临外部压力从而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弱点使得我国民营制造“危机四伏”。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内在不足归纳如下:
(一)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尚未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首先是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培养和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民营企业更侧重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附加值的生产;其次是缺乏资金。从笔者近期苏州的调查结果看,所调查的民营企业中,只有42.3%的企业得到了银行贷款,得到风险投资的不足4%。再次是在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因素的认识上,5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技术创新成本太高,50%认为是技术创新回报期太长。
(二)以贴牌生产与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缺乏自主品牌建设
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民营企业自身技术含量较低,主营业务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外商控股投资的民营企业,导致技术垄断和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的大量外流;二是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多为外国企业的贴牌生产商与来料加工商,是外国品牌产品的加工或组装环节,其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这不仅冲击现有的我国产品品牌,也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使得无法从长期建立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