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档案管理论文>课程档案的积累与应用研究(一)

课程档案的积累与应用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课程档案的积累与应用研究,阐述了课程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及一些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档案 积累 应用
  
  一、课程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档案”一词,对于在高校工作的同志都是非常熟悉的。它作为课程教学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材料依据。它不但在考察学校教学活动中起着一定的凭证作用,而且在学校教学活动的进行中又起着一种依据作用。对教学评估、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必须十分重视积累课程档案。
  第一,课程建设乃至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必须十分重视积累课程档案。
  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除具备一般系统的普通规律外,非凝结性,软效益性与“人——果”渗透性是其特殊属性。尤其在评估课程建设成果时,必须突出这几点。这是因为课程建设成果是通过教师劳动来实现的教学成果,而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从存在形态上来看,它不象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一般都凝结一定的物化形态,变成可直接计量的劳务,而是以潜移默化形式凝结于学生头脑之中,几乎根本无法直接计量某位教师劳动成果的实际份额。课程档案也是一个教学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课程建设这个大系统优化成度的可分辩的物化形态,是课程建设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为了搞好课程建设,更好的评估成果,必须十分重视积累这些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课程档案。
  第二,课程档案的自身特点决定必须随时且广泛地收集课程档案资料。
  课程档案就其形成与其他档案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教学性特征。课程教学活动是围绕一定教学目的进行的,课程档案记载着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操作与练习、师生教与学的评估测试结果,是教学经验的结晶。它虽然也具有学科研究的某些特征,但出发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二是成套性特征。课程档案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在活动而形成的。然而,教学内在活动总是按一定规定过程展开的,每一个过程都形成相应的文件,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反映着课程教学活动的规律,以整体特征发挥著作用。三是现实性特征。课程档案即记录着教学活动的历史,又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发挥着现行作用。课程档案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决定课程档案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远不止现在多数人所理解的,课程档案只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档案内容包括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有课程文件材料,且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运用将呈日益丰富的趋势。所以,必须注意随时且广泛地收集课程文件材料。
  第三,不得不指出,在当今不完备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反应在教上,课程档案建设是最不被重视的一环。
  有的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有档案也教书,没档案也教书,此为无用论;有的人工作中习惯于推着干,身边现成的档案也不愿积累。即使积累了,也是或者不全,或者没有很好地利用,起不到档案作用。此为无用论……如此等等弊端的解决,除究其个人原因外,也有个大气候和一个政策调整问题。为尽早形成档案体系,逐步建设与完善课程档案,必须强化档案意识,自觉地积累与应用。
  
  二、课程档案的积累与应用
  
  一般说来课程档案的积累与应用研究离不开学科的具体情况。就《电工基础》课程而言,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很有历史的课程。所以,课程档案的积累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材档案的积累,主要应用于改善教学内容。
  教材,取其广义,这里指的是教学大纲、教科书及参考文献。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离不开的,是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托。优选一套好的教材,是课程建设成熟程度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学习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当前流行的各版本《电工基础》教材进行了认真研究,精选陈菊红主编的《电工基础》(第2版)为基本教科书。这本书很好地适应了电工基础的教学需要,反映了当前电工基础教学的新趋向,是一套“知识——能力”结合得比较合理的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我们既遵循教材,又不拘尼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大量的处理,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讲义。同时还汇集和整理了有关参考书和资料,随时介绍给学生,使教材更适合我校学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