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控力度完善煤炭成本管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从国有煤炭企业在内控方面,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煤炭
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和舞弊的“防火墙”,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枢杻,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成本费用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综合指标,是挖潜提效,增收节支的潜力所在;加强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克服企业资金紧缺,效益下滑的重要举措。成本费用控制是内部控制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内部控制体系健全,但核心不突出,落实不全面
许多国有煤炭企业从成立到现在的公司制运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在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下,从低谷走向辉煌,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体系,从生产经营到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各种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非常健全,面面俱到,但核心不突出。由于煤炭企业品种单一,资源不可再生,资金积累渠道单一,其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资金积累,降低产品成本,包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文化成本。
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做到全面完整,有时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执行不全面,又会危及到企业本身的利益,甚至生死存亡。国有煤炭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文化成本支出方面都存在着片面性。
(二)职工培训成本支出不少,但收效不明显
抓好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使职工在理论上有新的发展,实践上有新的创造。煤炭企业职工的文化结构、思想意识参差不齐,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非常重要。财务制度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就是要求企业对这方面进行投入。现实中煤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超支金额很大,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安全培训一期又一期,却经常付之东流,许多安全员参加过多期的安全培训,但真正能站在讲台上给井下从事一、二线工作的工人进行培训的微乎其微。每年的岗前培训或者平常的安全培训都是几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自己在培训。另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支出大都只花在文凭上,有的甚至连专业都不对口,而对专业技术业务培训也特别少,公司召集专业人员举行大型的专业技术讲座更是少见。
(三)以“标”代“管”现象经常存在,成本费用降幅不大
煤炭企业对工程施工、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也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体制,但真正对成本费用的影响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工程招投标结束后,跟踪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以“标”代“管”现象,不是因“质量问题”复建,就是“工作面复杂”作单价调整,从而造成重新投入,增加了费用支出,直接费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2.许多的招投标都采取议标形式,没有向社会公开招标、举牌招标,出现暗箱操作。
3.招投标抵押金非常统一,没有因标的物数量、价值、完成期限进行确定,从而出现工程作业缓慢,供货不及时,甚至出现就是取消抵押金也不作业,不供货的怪现象。有的质量规格问题很多,造成生产单位材料更新更换频繁,造成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