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中财政资金的风险(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系统地研究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财政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集中度,提高了资金效率。但财政资金管理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财政资金风险也随之从“分散”转为“高度集中”,因此,财政资金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就愈发显得重要。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必要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风险问题进行研究,防范资金管理集中带来的集中化风险。
一、国库集中支付中主要风险及其成因
防范和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首先需识别各类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参与集中支付的各个相关方。国库集中支付中的风险可以分为四类,这四类风险的性质、具体表现、成如下:
(一)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程序的不完善和网络环境安全性不够而产生财政资金安全隐患,导致财政资金运行中风险的产生。国库集中支付中,财政资金大量、频繁的支付和清算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信息系统,也意味着风险的存在,一旦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发生问题,财政资金运行将受到极大的安全损害。
1.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在功能模块、流程控制、数据处理、系统访问控制等方面功能还不够完善,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运行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2.集中支付管理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集中支付系统并没有与外网实现完全物理隔离,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任何一个漏洞遭到网络非法入侵或被他人攻击,均会对支付管理系统造成打击。
3.集中支付中相关联网系统协同性存在一定风险。目前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各联网系统的协同性不够,特别是在各方进行系统更新、升级或新系统运行时,没有及时与其他各方进行沟通、反馈,可能导致因联网系统结构、流程的变动而产生新的资金运行风险。
(二)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健全而造成集中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建立了一系列的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和办法,但由于集中支付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支付、清算、会计核算等各项制度办法可能不够全面,同时各制度办法之间的衔接也并非完全顺畅,导致集中支付在制度层面存在一定风险。
(三)操作流程风险。操作流程风险是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本身的合理性或相关人员在业务处理中未严格执行业务流程而造成的资金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个人因素。个人因素风险是指国库集中支付中相关业务人员思想意识因
素形成资金风险的可能。集中支付业务操作最终还是要由财政、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相关业务人员来完成,其中可能存在因个别业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而使国库资金遭受损失,这也是整个集中支付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最大的风险。
(五)监督和内控风险。监督和内控风险是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中相关的监督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无法被发现、被避免而形成的风险。
1.集中支付中相关各方的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财政部门对于预算单位集中支付特别是授权支付业务的外部监督重点基本上在事后监督,事前、事中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而对于代理银行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合法性、规范性主要依赖其内部监督,一旦代理银行内部监督出现问题,财政管理部门将很难控制其对集中支付的影响。同时财政和国库管理部门对于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检查、处理措施不到位、不规范,形成了风险堆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