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政研究论文>重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分析(一)

重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得到改善。
  关键词:农村;教育;财政
  
  1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为滞后
  
  在“十一五”期间,尽管重庆市出台了“解决农村中小学条件差”的政策,但改革程度不尽相同。虽然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学校办公设施仍不齐全,教师都是在不理想的环境下备课、办公。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离实现现代化的教育还有一段距离。所开设的美术、音乐、体育课由于缺少教师与器材,都没能很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谈。只有少数地方建立语音室、微机室、配备了电脑,大多数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件并没有在本质上得到改变。
  
  2 教师不愿去农村,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或者说是不到位导致了教师薪水少,并且其在农村工作生活条件也较差。这是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教学的主要原因。农村骨干教师一旦在农村教学中做出了成绩就会吸引条件较好的学校,而为其提供比在农村教学更优越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是不会拒绝而留在农村继续教学,学校想要留住这些教师就只有提供与其等值的条件或者说更好的条件才能留下这些教师。而这些条件又是普通的农村学校不能办到的。
  
  3 教育经费短缺
  
  尽管重庆加大了经费投入,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主要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学校建设的配套经费相当部分由农民集资和借贷筹集,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及用各种名目收费维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行。据对部分农村学校的调查,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存在大面积的短缺情况。教育经费不足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举债普九”,在落实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验收和改善办学条件时,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贷款,事到如今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二是农村“费改税”改革对教育经费来源冲击不小。“费改税”直接导致农村学校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开支,使学校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大多数学校原先计划用农村教育附加费、集资逐年偿还贷款,但现在取消了这些收费项目,学校失去了还债之源。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能力不对称的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第三个原因。因此,导致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跟不上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发展与政府经费支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4 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大
  
  差距大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在学校硬件设施上,农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最低标准,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现在只能得到必需的书本,而拓展知识的课外书本根本没有,这就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城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城市教育展现出来的已是现代教育的气息。二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上,由于农村师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农村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城乡之间的这种的明显的差距不管是给学生还是教师带来了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农村中小学除了正常的财政支出拨款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费用来补充办公用费和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城镇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