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其处理艺术--
详细内容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争先恐后说出图片中的象形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形象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许慎在他著名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是说屈曲,极言重视物体的形状,比着葫芦画瓢的意思,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四副图片,加深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印象。
(2)情景二:体验东巴文化
诱导:汉字可以用计算机来处理,那么象形文字可不可以同样数字化?
教师活动:展示计算机处理东巴文字的过程。
学生活动:
1.打开字处理软件,运行“电子东巴”输入法。
2.将光标移至需要输入东巴文字的位置,设置字体为“东巴&哥巴文”(演示版)
3.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输入东巴文字,输入“喝茶”对应的东巴文字。
4.尝试加大字号、改变字体颜色等操作,观看东巴文字的外形。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再让学生自主体验,达到“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知识探究
讨论:
1.为什么外国人说中国的汉字像国画?
2.我们的汉字遭遇到了洋文,如何评价这样一种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的领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活动:引导各学习小组自主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1.汉字的编码方式有那几种?
2.说明汉字的处理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总结如下:
1.
2.
以“春”字为例:
1.从键盘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外码“chun”;
2.从外码表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汉字机内码;
3.按照“机内码”找到存放字型码的地址;
4.取出“字型码”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设计意图:体现小组或团队之间的互助精神──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使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的方式,达成统一的目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加丰富、生动、活泼,同时也加深了同学间的协助精神。
三、小组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活动:各学习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以象形文字的图片导入,一下字就吸引住了学生,也很快打消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上课前,有部分学生知道不到电脑教室上课,有些情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现在回顾本节课,反思如下:
1.现在我们用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是一本非零起点的教材,所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作为学生来讲,他不适应,不喜欢,甚至不想学。为什么?因为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到计算机教室,就是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是下载一些资料等。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来完成信息技术的理论授课呢?我想最关键的就是在进行授课时,要尽可能通过精彩的事例来导入问题,说明问题。而事例选择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
2.对于信息技术课,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在进行备课时要进行通盘考虑,这样会更有利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为现在的教材是以模块为单位的,进行全面通盘的考虑,可以让老师对本章或是本模块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使教学任务循序渐进的进行,有利于学生目标的完成。
3.在进行小结时,最好是学生老师一起来。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纠正。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表达中得到启示,还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大家在一个比较活跃、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接受事物的能力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