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语文试题>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详细内容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惫(bèi)懒 华冠(guàn) 卮(zhī)酒 赍(jī)发 掎(jī)角之势
B.蹩(bié)进 寂寥(liǎo) 孽(niè)障 债券(quàn) 行(háng)户人家
C.夹(jiā)缝 厢庑(wǔ) 偏裨(pí) 踉跄(qiàng) 敛声屏(bǐng)气
D.打烊(yàng)愀然(qiǎo) 服帖(tiè) 笑靥(yè) 恬(tián)退隐忍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攫取 渲泄 自惭行秽 不经之谈 纨裤子弟
B.阜盛 亵渎 委屈求全 形单影只 雕粱画栋
C.蜉蝣 瘐毙 沧海一栗 如泣如诉 轻手摄脚
D.幽壑 诟骂 笑容可掬 弥留之际 怦然心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瓦栽的丈夫得知妻子丢失了项链,惊惶得面面相觑。
B.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但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包揽了。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历历在目,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D.如果妻子死了 ,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
4. 填入句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男孩没有罢手,他一边奋力挖掘着,一边抵挡着风的_________,因为风总是把沙土吹回到挖成的洞穴里。
②在这封信中,她简短地向玛丽亚公爵小姐说,他们所有的误会都_________了。
③ 现在她观察了四周,她没有获得__________自己心灵的语言。
④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__________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A. 侵扰 消逝 诉说 渡过 B. 侵扰 消释 诉说 度过
C. 侵犯 消逝 述说 渡过 D. 侵扰 消释 述说 度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国家级示范高中不但开展了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展了这方面的活动。
B.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D. 太阳能和核能两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幻灭》《高老头》《邦斯舅舅》《贝姨》《被遗弃的女人》。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世间喜剧》。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
C.高晓声,当代作家,著有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包产》等。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
二、(每小题3分 共12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划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划,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幸运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7. 文中说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其理由是:( )
  (1)我国古代的器物上有“物勒工名”的传统。
  (2)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3)半坡彩陶上的刻划常见,而黑陶上的刻划为数不多。
  (4)半坡彩陶上的刻划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一些刻划文字极相类似。
  (5)半坡彩陶上的刻划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A. (1)(3)   B. (1)(4)   C. (2)(4)   D. (4)(5)
8. 对“由后以例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C. 用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 用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9.文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可作为推断根据的一组是:( )
  (1)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
  (2)彩陶上所刻划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3)彩陶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4)彩陶上的花纹表明当时已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
  (5)古人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A. (1)(3)   B. (2)(3)   C. (3)(4)    D. (4)(5)
10.下列说法,全不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
  (1)汉字的历史距今已有六千年。
  (2)仰韶文化的彩陶上的刻划符号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划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3) 半坡彩陶上的刻划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划的意义尚未阐明。
  (4)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5)半坡彩陶上的刻划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A. (1)(3)(4)    B. (1)(3)(5)     C. (2)(3)(4)     D. (3)(4)(5)
三、 (每小题3分 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辟为侍御史 辟:征召
B.径造婴垒 造:建造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二千石信有罪矣 信:确实
1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公其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D.散遣部众,任从所之 作《师说》以贻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上判断,相同的一组是( )
①欲以文德服叛
②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④侣鱼虾而友糜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

第Ⅱ卷(共108分)
四.(共23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4分)
答: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7.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5分)
①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④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说《红楼》(节选)
王蒙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其失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一些神话的、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 “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8.第①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0字)(4分)

19.第④段说,荒诞、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是指什么?(6字内)(4分)

20.第⑤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两条写出,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的梦幻化,都不是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六、(9分)
22.仔细阅读下面例句,任选两个对象,按照例句的形式进行描述。(6分)
  例句:平常心,是惊心动魄激战后那只动情的琵琶,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边那朵小菊,是历尽艰辛后那宽容平和的笑容。
  供选择的对象:温馨 幸福 坦然 感激 大度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给下边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了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江西省分宜县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即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金由县、乡、村按5:4:1的比例分级负担。凡持分宜县农业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00元者,即可申请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与传统的困难救济相比,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发放面更广,发放更及时。
标题是:
七、(60分)
24.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CDDBBABBCBBBDA
1、C A项中“冠”应读作guān;B项中“寥”应读作liáo;D项中“帖”应读作tiē。
2、D A项中应写作“宣泄”“自惭形秽”“纨绔子弟”;B项中应写作“委曲求全”“雕梁画栋”;C项中应写作“沧海一粟”“轻手蹑脚”。
3、D 4、B(侵扰:侵犯骚扰。 侵犯:以武力入侵他国或去害别人。消逝:时间过去,不服存在。消释:疑虑,怨恨或误会等消除。诉说:倾诉,陈述内心的感受。 述说:叙说说明事情的原委。渡过:通过水面,由一头到另一头。 度过:时间上经过、经历。)
5、B (A“不但”移到句首。C去掉“不”。D“是”前加“这两种能源”)
6、A 7、 B  8、 B  9、 C  10、 B 三、文言文阅读
11.B(造,造访)
12.B(B选项都讲作语气词,表祈使语气;A选项第一个以讲作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讲作介词因为; C选项第一个讲作动词做,第二个讲作动词装作;D选项第一个讲作动词去,到,第二个讲作代词)
13.D(①项是使动用法;④项是意动用法;②③项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14. 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四、翻译、诗歌鉴赏及背诵默写
15.(1)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
(2)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3)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
16、①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②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17.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石破天惊逗秋雨 ③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④逸豫可以亡身
⑤人间正道是沧桑
18、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19、现实生活(或世俗生活)
20、①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②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自由(或二度创作的自由)
21、AC
六、语言表达
22.(6分)(1)温馨,是闲静的黄昏母亲为孩子抹去疼痛的那双手,是孤寂的夏夜独自倚在窗边聆听的小提琴曲,是疲倦的午夜家人所留驻的那盏昏黄的灯。 (2)幸福,是历经磨难后那双双起舞的彩蝶,是炊烟袅袅的晚霞里那羞红的夕阳,是艰苦征途中那只粗大温暖的手。(部分答案仅供参考,请老师们酌情给分)
23.江西分宜农民享受低保(江西分宜实施农村低保制度)(3分)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于是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