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语文试题>湖北省荆州市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详细内容

湖北省荆州市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馔(zhuan)食 迤逦(yili) 仓廒(ao) 庇(bi)佑
傩(nuo)送 硌(pi)鼓 踹(chuai)踩 轻矧(yang)
景翳翳(yi) 潦(lao)水 叨(dao)陪鲤对 茕茕(qiong)孑立
箭镞(cu) 地墁(man) 戗(qiang)兽 奇(ji)点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狭制了足足十五年。
端午日,当地的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沾了酒画了个王 字。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 每把眉眼颦蹙。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 贯例,成了法式。

3.下列各句表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任务塑造,作者没有很好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瓶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的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诗》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B.《围城》描绘了一幅民性淳朴的风格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
C..南北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归去来兮辞》时41岁,出任彭泽令,不久他就厌倦了这种官场生活,仅八十余天就弃官归隐。
D.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小说家之一,其他两位是莫泊桑和欧.亨利。

文段阅读(9分,每题3分)
漫步在诗的郊野
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的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要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楚)。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下面是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的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由于诗歌极精练,我们在欣赏时,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这在中国旧诗词的欣赏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听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的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能因而感慨半生飘零,一事无成;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国之君的愁,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怅惆、失落情怀的愁。

作者说:“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 西“泡”出来。”这句话的含意思是( )
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的精练的东西,诗人首先要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 去。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的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
.读者先要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 界中去。
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 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第四自然段作者引用李后主的诗句,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
诗歌鉴赏,要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
诗歌欣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要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
诗歌欣赏是诗歌作者的客观世界和读者的主观世界的融合。

古代诗文阅读题 (34分,共七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至12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悲痛、怜惜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愿陛下矜愍愚诚 矜,怜悯
庶刘侥幸,卒保馀年 卒,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 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 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 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C.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
D.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仅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请用”/“线给下面短文加横线处断句(3分,最多不超过6处)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作者是怎样描写幽居的“幽’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其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云无心以出岫, 。
(2) ,泉涓涓而始流。
(3)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 , ;雁阵惊寒,声断横阳之浦。
(5)鹏之徙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4小题)
小狗皮埃罗
莫泊桑
勒费弗尔太太是一位乡绅太太,是个寡妇。乡间确有这样一种半城半乡的妇人,她们爱用缎带,爱戴荷叶边帽子,说起话来常犯联音错误,当着人面装出一副倨傲的神气,在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可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自命不凡的粗鄙的灵魂。
正如她们用生丝的手套来掩盖一双又红又粗的手。勒费弗尔太太正是这样一个妇人。
她使唤着一个女仆,一个忠厚的乡下女子,心地纯朴,名字叫萝丝。主仆二人住在诺曼底,科区的中心,沿着公路的有绿色百叶窗的小房子里。因为住房的前面有一块狭长的园地,她们就在那儿种了些蔬菜。可是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十几颗洋葱。萝丝发现这桩小小的窃案,赶紧跑去报告太太,太太穿着呢裙子就下了楼。这真是一件令人又伤心又害怕的事。居然有人偷东西,偷了勒费弗尔太太的东西!这么说,当地有贼了,再说,贼既来过一次就可能再来。
这两个惊慌失措的妇人察看脚印,唠唠叨叨地谈着,作出种种的揣测:“看!他们是从这儿过来的。他们先爬上这座墙;从那儿一跳,跳到了花坛上。”
她们想到以后的日子就感到害怕。从今以后还怎么能够安安稳稳地睡觉呢!
失窃的消息马上传开。邻居们都赶来,踏勘了现场,纷纷议论;每来一个人,这两个妇人都要把她们看到和想到的重新说上一遍。
一个住在附近的农庄主给她们出了一个主意:“你们应该养条狗。”
这倒是真的,她们的确应该养条狗,哪怕是有了什么情况叫两声也好。可是不能要大狗,天呀!那可使不得。一条大狗,她们怎么受得了!吃也要把她们吃穷了。只要一条小狗,(在诺曼底,人们管狗叫“干”)一条会汪汪叫的小“干”,那就行了。
等大家都走了以后,勒费弗尔太太立刻就商量养狗的问题,商量了好久。她考虑后 ,提出许多反对意见,她一想到盛得满满的狗食盆就吓得发呆;因为她是属于那些精打细算的乡绅太太一流的人,她们衣袋里老掖着几个小铜子,好在路上当着众人的面施舍给穷人,和星期日付教堂的捐款。
萝丝是喜欢猫狗的,她提出了种种理由,并且很狡猾地为这些理由作了辩护。最后决定养一条狗,一条小而又小的狗。
她们开始找狗了,不过遇到的尽是些大狗,吃起肉汤来能把人吓死的大狗。罗尔维尔的食品杂货店老板倒是有一条很小的狗,不过他要求付给他两个法郎作为饲养费。勒费弗尔太太说,她愿意养一条“干”,但决不花钱去买。
可是,面包房老板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有一天早上在他的车子里带来了一只长了一身黄毛的小怪物:腿短得几乎跟没有一样,鳄鱼身子,狐狸头,一条向上翘的尾巴活像军帽上的翎饰,长度和整个身子相等。面包房的一个主顾不想要它了,这条看了叫人恶心的小狗,用不着花钱买,勒费弗尔太太却认为很美。萝丝抱起来吻了吻,打听它叫什么。面包房老板回答:“皮埃罗。”
它被安置在一只旧肥皂箱里,先给它弄了点水,它喝了。然后又给它拿来一块面包,它吃了。勒费弗尔太太发了愁,但是念头一转,有了一个主意:“等它在家里待习惯了以后,可以把它撒开。它在附近一带转转就可以找到吃的了。”
后来果然把它撒开,但是它仍旧免不了挨饿。并且它只有在讨东西吃的时候才汪汪地叫;在那种时候它叫得倒很厉害。
园子呢,谁都可以进来。任何人来了,皮埃罗都过去跟他亲热一番,绝对不叫一声。
不过勒费弗尔太太对这条狗也渐渐地惯了;她甚至有点喜爱它了,有时候还把面包在自己的肉汤里蘸一蘸,亲手一口一口地喂它吃。
不过她从来没有想到还有纳税的问题。“八个法郎,太太!”当有人为了这条连叫都不会叫的小“干”来跟她索取八个法郎的时候,一惊之下,她差点儿昏过去。
她们立刻决定摆脱这个皮埃罗。可是谁也不要。附近十法里之内,所有的住户见了都摇头。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她们决定送它去“啃烂泥”。
所谓“啃烂泥”,就是“下泥灰岩坑”。当地的习惯,凡是不要的狗,都叫它去“啃烂泥”。
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可以看到一种窝棚,或者更正确地说,有一种很小的茅草房顶支在地面上。这就是泥灰岩坑的坑口。每年到了用泥灰肥田的时候,才有人下到坑里去。平常日子,它的用处就是充当被判处死刑的狗的坟墓;人们在这个坑口附近走过,常常可以听见哀怨的吠声,狂怒的或是绝望的嚎声,凄厉的求援声。
猎户和牧羊人喂养的狗都惊恐地躲开这个怨声不绝的深坑,谁要是俯身朝下望一下,立刻就会有一股难闻的腐臭气味冲上来。
不少可怕的惨剧在黑暗中演出。
一条狗吃着比它先下来的那些狗的腐烂的尸体,在坑底奄奄一息挣扎了十天或十二天以后,会突然又有一条狗被扔下来,这条新扔下来的狗当然比它大,比它强壮。坑底是两条狗了,全都饿着肚子,眼里发光。它们互相窥视着,互相追随着,都提心吊胆,迟疑不决。可是饥饿催迫着它们;它们互相攻击,打了很久,很激烈;最后强的吃了弱的,活生生地把它吃下去。
把皮埃罗送去“啃烂泥”的主意一经打定,就立刻物色一个执行人。修补公路的养路工人要十个苏,才肯跑这一趟。勒费弗尔太太觉得这未免太过分了。住在附近的那个打短工的,倒是五个苏就行了,但是还太贵。萝丝表示了意见,她说不如由她们亲自把它送去,这样在路上它不至于受虐待,也不会事先知道它自己的厄运;于是决定在天黑以后她们两人去一趟。
这天晚上,给它准备了一盆很好的肉汤,还加了一点儿黄油;它全部吃光,一滴也没剩;它正摇着尾巴表示满意的时候,萝丝一把将它抱起来,放在围裙里。
她们迈着大步,像两个偷蔬菜的,在平原上匆匆走着。不久她们就看见了泥灰岩坑。到了坑边,勒费弗尔太太先俯下身子听听下面有没有狗叫声。没有。下面没有狗;皮埃罗下去后坑里只会有它一条狗。于是泪流满面的萝丝吻了吻它,把它扔下去;她们两人都俯下身子,支起耳朵听。
她们先听见一下沉闷的响声;随后是一只受伤的动物凄惨的尖叫声。随后又是一连串低低的叫痛声,最后是绝望的求援声,一条狗抬着头望着坑口哀求的悲呼声。
它叫哟,汪汪地叫个不休!
她们突然感到后悔,感到害怕,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极度恐惧;她们跑着逃走了。萝丝跑得快,勒费弗尔太太不住地喊:“等等我啊,萝丝,等等我啊!”
她们一夜都做着可怕的噩梦。
勒费弗尔太太梦见她正坐下去吃饭,把汤盆的盖子打开,皮埃罗在里面,它跳了出来,一下子咬住她的鼻子。她惊醒之后好像还听见汪汪的叫声。她仔细听了听,才知道是弄错了。
她重新睡着,这一次是在一条大路上,一条看不到头的路上,她正顺着这条路走着。忽然在路中央,她看见一个篮子,乡下人拎的那种大篮子,丢在那里没人管;这个篮子使她感到害怕。但是她最后还是把盖子揭开,皮埃罗蜷着身子待在篮子里,它一口咬住了她的手,再也不放。她拼命地逃,那条狗就这样一直不松口,挂在她的手上。
她几乎发了疯,天刚一亮就起来朝泥灰岩坑跑去。
它汪汪叫着,它一直汪汪叫着,它汪汪叫了一整夜。她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用各式各样的亲热称呼叫它。它呢,凡是狗能发出的温柔亲切的声音它都用了来回答她。
她于是一心要把它弄回来,打定主意要叫它一直到死都过快活日子。
她们跑去找挖泥灰为业的那个掘井工人,把情形讲给他听。那个人一声不响地听她讲。等她讲完之后,他说:“您要您的‘干’吗?那得四个法郎。”
她吓了一跳;她的悲伤一下子飞到九霄云外。
“四个法郎!您不怕撑死!四个法郎!”
他回答:“您以为我把我那些绳子、绞车搬了去,架起来,带着我的孩子下去,还保不定让您那条该死的‘干’咬一口,仅仅是为了给您把它弄回来吗?当初就不该扔下去!”
她气冲冲地走了。四个法郎!
一回到家,她立刻叫萝丝,把掘井工人的要求告诉她。萝丝一向依顺惯了,她顺着主人的意思说:“四个法郎!这可是一大笔钱啊!太太。”
然后她又加了一句:“是不是把吃的东西给这条可怜的‘干’扔下去,不让它饿死?”
勒费弗尔太太听了十分高兴,很赞成这个主意。她们两人于是带着一大块抹黄油的面包又去了。
她们把面包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丢下去,还轮流着跟皮埃罗说话。狗吃完了一块,马上就汪汪要求第二块。
她们傍晚又来喂,第二天也来喂,每天都来喂。不过后来一天只喂一次。
可是,一天早上,她们刚丢下第一块,忽然听见坑里传上来可怕的吠声。下面有两条狗了!又有人丢下去一条狗,而且还是一条大狗!
萝丝喊了一声:“皮埃罗!”皮埃罗汪汪叫起来。她们于是把食物丢下去;可是每次她们都清清楚楚地听见一阵可怕的抢夺声,然后是挨了咬的皮埃罗嗷嗷的哀号声;皮埃罗的同伴力气大,丢下去的东西全都被它吃了。
她们尽管说得很清楚:“皮埃罗!这是给你的。”但是毫无用处,很明显,皮埃罗什么也没得到。
这两个妇人不知所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勒费弗尔太太用尖酸的口气说:“我总不能把别人丢下去的狗全包下来喂啊。只好不管了。”
她一想到所有这些狗都要依赖她而活着,她气愤填胸,拔脚就走,并且还带走了剩下的面包,一路走一路吃着。
萝丝跟在后面,不住用蓝围裙角擦着眼睛。

下列 对小说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狗皮埃罗》既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的线索,同时还是小说的“主人公”,它是一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
B.小说开头对勒费弗尔太太的描写非常生动,既交代了她的身份地位,又展示了她的外貌特征,从其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她的情感。
C.“ 这两个妇人不知所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勒费弗尔太太用尖酸的口气说:‘我总不能把别人丢下去的狗全包下来喂啊。只好不管了。’”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勒费弗尔太太对小狗皮埃罗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才抛下它。
D.小说通过勒费弗尔太太与小狗皮埃罗的故事,揭示了人类自私自利的一面。
E小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小狗,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小狗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它的命运而担忧。

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6分)



小说中勒费弗尔太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9看完这篇小说,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想。(6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题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
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小说形象描写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的人物塑造。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典型人物形象是支撑小说情节的骨骼,而他们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则是小说艺术的灵魂。

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中,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批判,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 ;




六.写作(60分)
21. 经过三年四度请辞,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终于取下了自己头上的“资深教授”桂冠。他也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自1949年随中原大学南下武汉,章先生便始终与华师大在一起,在这里执教了整整65个春秋,曾任华师大校长。2002年,他被学校聘为资深教授。这个身份享受院士待遇。对于章老的请辞,华师大党委书记马敏坦言:“一开始我们是犹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后来,见章先生再三提及此事,且言辞恳切地表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学校决定同意他的请辞。章开沅先生原本可以保持终身的“资深教授”身份就彻底的没了,与其一块儿没有的还有“资深教授”所享受的院士待遇,包括每年10万元的津贴。当天,章开沅先生还宣布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回归学术。 而后,章老将开始正式领取退休工资。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800字。



1.A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