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详细内容
2014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概不给分。
第I卷(共38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勖勉 长篙(gāo) 大笔如椽 溘然长逝(kè)
B.梳装 弄堂(nòng) 长歌当哭 载笑载言(zài)
C.婆娑 和稀泥(huò) 棉里藏针 敷衍塞责(sè)
D.冒然 刀削面(xuē) 蓊蓊郁郁 螳臂当车(dǎ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的问题。
③那林立的大石,那高耸的崖壁,千姿百态,有的如骏马,有的似卧龙,有的像飞禽,有的似走兽,无不 。
A.国是 置疑/质疑 形神兼备 B.国事 置疑/质疑 惟妙惟肖
C.国事 质疑/置疑 惟妙惟肖 D.国是 质疑/置疑 形神兼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B.人类多年来普遍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使得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强,病菌的基因突变加快。致命的新型病菌也许会在未来五年内出现。
C.重庆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D.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速滑比赛中,比利时选手出现了重大失误,被周洋趁机超过,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B.“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
C.对新建造纸厂,规定严格的污染物排限值,对现有造纸厂,设置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改造。
D.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香道•人道•天道 俞天白
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香道源于人道”的一项是( )(3分)
A.香与生活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都会用到香。
B.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人们都离不开香。
C.香道的价值超越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D.在唐代文人的推动下,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孔子的《漪兰》之曲,都证明着香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
B.香文化有“得气、得神、得道”三种境界,而且逐渐摆脱了闻香、品香的雏形,进而形成完整的香道体系。
C.沉香被称作是“香中之王”,但有意思的是,香味不来源于树本身,而是被人们视作“天地灵物”的树脂。
D.《楞严经》中香严童子的回答与《圣经》中沉香树的描述,都说明香气不来自木头,也不来自烟火,而是来自心。
7.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课内文言文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敬称,此指荆轲) ②晋军函陵(军:军队)
③(项伯)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④君既若见录(见:被动)
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因) 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大概)
⑦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后退) ⑧蟹六跪而二螯(而:连词,表并列)
A.①⑤⑥⑧ B.②③④⑥ C.②⑤⑦⑧ D.①③④⑦
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仰观宇宙之大 为天下笑者
B.何厌之有 月出于东山之上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客有吹洞箫者
D.蚓无爪牙之利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②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③,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②周痹:病症名,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肌肉所致。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 B.小臣适当其愈 适:恰好
C.秉火烛其下 秉:拿、持 D.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阅:察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 )(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第Ⅱ卷(共112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3.(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4分)
②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 夜 不 息 冬 月 惫 甚 以 水 沃 面 食 不 给 至 以 糜 粥 继 之 人 不 能 堪 仲 淹 不 苦 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4.默写下列名句。(6分)
(1)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2)行道迟迟,________________。(《采薇》)
(3)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5)_______________,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15.(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⑴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⑵?戏马台南追两谢⑶,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本词为词人贬谪黔州所作。⑴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⑵华颠:白发。⑶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前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
(1)(原创)赏析上阕前两句,并指出这两句对表现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
(2)(原创)概括这首词的思想感情。(2分)
五、(原创)(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不画了。“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脚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
“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成千上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炮制几篇宣言,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八边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来了。这是一位美艳的女子,杜什赞赏不已。只因杜什没什么大名,斯卡夫人便也瞧不起他的画,瞅了一眼画布,娇嗔地说:“昨天,我看了个展览,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蛮好。”她用舌尖轻轻吐出两字。之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职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和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烟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
风华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高明!但是,杜什,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一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抓住画家的袖子说道:“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我告诉你,你就不要改变画风,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画室里人慢慢走空,这时楼梯上还传来渐渐远去的阵阵赞美。跟画家单独相对时,小说家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你信不信,他们全给你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
“蠢货……”“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
“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改弦更张,用新法作画的?”
杜什消消停停地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有删减)
16.(原创)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17.(原创)全面理解文章,概括拉什成为大师前后的性格变化。(6分)(前后性格特点概括各不超过4点,每点不超过4字)
之前:① ② ③ ④
之后:① ② ③ ④
18.(原创)简析画家拉什重复说“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的作用?(6分)
19.(原创)画家经过努力最终成为被世人追捧的大师,登上人生的巅峰,你是否认同这种努力?请结合文章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20.(原创)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他不用一般习用的“民主”一词,也不直译为“民治”,而用“民权”一词。
②并且民权不是天赋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换言之,是革命争来的。
③他显然意识到“民主”一词会有误导作用,“民治”也不可能。
④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孙文将democracy译为民权,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根据于民权。
⑤总之,孙先生所说的民权不同于西方人所说的democracy,也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涵盖了民有、民监、民享的好几层意义。
⑥他说:“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
正确语序:
21.(原创)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人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自己,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巨大的开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进一步增长。反正周围也没有人认识自己,也没有人际关系的束缚,因此害羞的人在这种场合下也会大声唱歌、高声呐喊助威。此外,大声喊叫出来,也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畅。
不过,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就会开始感觉什么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热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就可能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
(1)概括“去个性化”心理的特点:(1分)(不超过10个字)
(2)概括“去个性化”心理的利弊:(2分)
①利:
②弊:
22.(原创)在《囚绿记》里,作者用下面的文字表达了对“绿”的感受,请全面理解句意,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另造两个分句。要求内容协调,句式一致,字数相仿。(4分)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 。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农民在牧场割下一千朵花喂牛,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为了消遣而随意划掉路旁的花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命题人:王 博 刘 睿
审题人:杨晓康 申玉辉
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语 文 答 案 2014.7
1.【答案】A。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
2.【答案】D。解析:(“国事”,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8.【答案】A。解析:②军:驻扎。④见:我。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定语后置。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阅”应是“历经”)
11.【答案】B。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
12.【答案】C。解析:理解错误,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
13.(1)【答案】①译文: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得分点:状语后置,迹,凡,所在)
②译文: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得分点:判断句,其,已)
(2)【答案】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处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改嫁给长山朱姓人家。年少就很有志向操守,等到长大,知道了自己原来的家世,就感激(养育之恩)哭泣着辞别了母亲,去应天府,跟随戚同文学习。夜以继日地不休息,冬天非常疲惫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食物也不足,甚至只能用粥维持,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严苛的待遇与环境),范仲淹却不把这(困难)当成困苦。考取进士及第后,当上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回他的母亲奉养。
14.(1)忍尤而攘诟(2)载渴载饥(3)哀吾生之须臾(4)暧暧远人村(5)因人之力而敝之(6)齐彭殇为妄作
15.(1)参考答案:(1)比喻、夸张(手法各1分),用“漏天”“屋居似乘船” (诗句内容1分)形象描绘出黔中阴雨连绵、潮湿阴暗的恶劣环境(特点1分),反衬(作用1分)。
(2)表现词人虽身遭贬谪仍老当益壮,渴望比肩前代风流人物(内容总结1分)的乐观自信(豪迈、豪放等皆可)(情感基调1分)。
16.参考答案:表面是指斯卡夫人对拉什高超画技的赞美(字面意思1分),实则表达作者对鉴赏者对艺术不懂装懂,只求怪诞的不良风气(内容1分)的讽刺(情感1分)。
17.之前:正直(正派)、刻苦(勤奋)、才华横溢(有才能、有技巧)、热爱艺术(有追求)。(评分标准:2点1分,任意3点2分)
之后:A.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思考角度――变化的思想根源)
B.阿世媚俗(投机取巧、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俯身从众,思考角度――放弃艺术追求)
C.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知恩不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思考角度――对朋友的态度变化)
D. 踌躇满志(骄傲自满、自命不凡、洋洋得意、自高自大,思考角度――成名后的心态“傲然环视、踌躇满志”)
E.故弄玄虚(思考角度――维护大师形象的说辞)
(评分标准:1点1分,任意4点4分。)
18.参考答案示例一,内容:讽刺(情感1分)画家为成为被大众追捧的大师,利欲熏心、故弄玄虚的行为。(内容理解1分)
结构: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手法+作用1分)。
效果:反问、反复(手法各1分),强化人物故弄玄虚的特征,加深读者印象(作用1分)。
参考答案示例二,人物:反问、反复(手法各1分),强化人物故弄玄虚的特征(作用1分)。
主题:讽刺(情感1分)画家为成为被大众追捧的大师,利欲熏心、故弄玄虚的行为。(内容理解1分)
情节: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手法+作用1分)。
19.参考答案:不认同。
结合文章:文中的画家成为大师的努力是为了获取名利而抛弃正直、勤奋的美德,放弃艺术追求,放弃原则,投机取巧、阿世媚俗,甚至过河拆桥、背叛友情。这种努力以丧失人性为代价,实不足取。
结合自身:我们在追求成功时,不能不择手段,以放弃原则、放弃美好的人性来换取名利富贵。(观点1分,结合文章2分,结合自身1分)
20.参考答案:④①③⑥②⑤
21.参考答案:(1)个人意识变淡薄
(2)①利:巨大的开放感能更好地释放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
②弊: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可能做出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利”的答案靠筛选,“弊”的答案要提炼,重点在“可能”,不能空泛回答“有一定的危险”)
22.(给分点:一句2分;“我开始了解……望见……的欢喜”句式一致1分,内容必须是自然中的绿色。)【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他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讶叹息,感慨激动为之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这件事。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抽搐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不能治愈。长公主朝见,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原因。钱乙回答说:“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就能平复,那么抽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
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简率平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 茯苓大得像斗,于是就按法服食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能够灵活辨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本源发展,物的颜色、名称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晚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