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政治教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详细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 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
导学2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不可违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天天进步,努力奋斗!C
★ 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弗劳德
学习目标
1、掌握(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征(4)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3、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违法包括哪几类?

2、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区别联系
社会危害性触犯(违反)的法律应受到的处罚(制裁)1、都是违法行为;
2、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无数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行为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4、刑罚包括哪两类?主刑与附加刑分别包括哪几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1、阅读教材第91-92页的插图故事,结合情景材料,试作比较,并将下列备选内容序号填入恰当的空风格内。⑴行政法⑵民法⑶刑法⑷行政制裁⑸民事责任⑹刑事处罚⑺行政违法⑻民事违法⑼刑事违法⑽较轻⑾严重
情景对社会的危害违反的法律
(判罚依据)应承担的责任所属违法类别
一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二⑵《民法通则》
三⑶《刑法》
2、中学生某某,小时因父母溺爱,经常顶撞父母.上学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缺交作业,被学校给予记过处分。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结识了些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拿别人的东西不还,后来因携带管制刀具、试图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钱玩网络游戏,竟持械多次拦路抢劫,并致人死伤。最终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违法行为可以划分为哪些类?本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哪些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2)本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个是犯罪行为?为什么说这个行为是犯罪行为(特征)?
(3)这类行为应受何处罚?这种处罚包括哪些种类?

(4)本案例中当事人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展示交流 -----我来展示我的风采!
达标检测-----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单项选择
1、所谓违法行为,是指( )
A、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B、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C、违法纪律的行为
D、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违反了宪法
3、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400元。李某的行为是(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4、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刑罚当罚性
5、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
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刑罚当罚性
二、辨析题
1、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都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


三、观察与思考
材料一:某中学学生刘某接触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初二时开始旷课、迷恋网吧,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初三时,因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构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绑架了同学李某,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材料二:该中学根据刘某一案,就“如何增强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展开班会讨论,并做出“不允许学生打电子游戏和进入营业性网吧、不允许学生组织和参与赌博”等规定。
(l)刘某有哪些违法行为?(列举两例即可)

(2)材料一,他从迷恋网吧到违法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两条警示语。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 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
导学3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防患于未然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天天进步,努力奋斗!C
★法律在你之上,你切不可愈越----托•富勒
学习目标
1、认识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2、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2、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道德水平高低同违法犯罪的关系?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阅读课本P97中的“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陈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逐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陈某的经历,请你说说违纪、违法、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

展示交流-----我来展示我的风采!
达标测试-----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选择题:(1-3为单选,4-6为多选)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古语说明( )
A 、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B 、违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 、小错必铸成大错,违法必定走向犯罪
D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2、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是( )
A、《婚姻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刑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司法保护,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违法犯罪不会受到处罚。
B、只要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做得好与坏都无所谓。
C、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D、学习了法律知识就不会违法犯罪了。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有( )
A、多次偷窃 B、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C、注射毒品 D、经常逃学
5、当代中学生要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公民。必须
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B、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C、不断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D、从身边小事做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 )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C、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二 、辨析
小红自豪地对同学们说:“我的做人原则就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同学们疑惑地相互看看,不知道怎么说了。请你替他们辨析。

三、观察与思考
1、阅读课本P99
(1)小张思想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发?


(2)、我国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是哪一部?


(3)、这部法律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哪些内容?


(4)、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在哪方面要亮起红灯?


2、学生李三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李三哪些行为是违纪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李三从一名好学生发展成一名犯罪分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活动与探索
1、阅读课本P100―101中的“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请你说出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2、请你以儿子的名义给这位父亲回一封信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 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
导学4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天天进步,努力奋斗!C
★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2、能够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3、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
康成长的两部法律。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的保护?


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4、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某电视台就15岁的吴某暴力抢劫一案做了专访,下列是部分个人或部门的谈话片段。
吴某的父亲:“我与他妈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管教他,每个月省吃检用寄给他500元钱,也算尽力了。”
吴某的老师:“八年级时,我发现他看黄色书刊、泡网吧,除了对其耐心的批评教育外,还为他保密,可他屡教不改,我们只好劝他退学。”
文化部门干部:“最近我们会同公安、工商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书摊、‘黑网吧’进行了集中整治。”
主审法官:“对个别记者提出的对此案公开审理,拍照登报等要求,我们一概拒绝。”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吴某的父亲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2、吴某的老师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3、文化部门干部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主审法官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展示交流-----我来展示我的风采!
达标检测-----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选择题(1―4为单选,5―6为多选)
1、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把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B、未成年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C、未成年人要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D、未成年人成长受国家的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种规定有利于对未成年人实施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3、2010年3月新华网报道,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20年来,仅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判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就增长了3倍。“法官妈妈”尚秀云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家庭教育相关法律,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各种权利。这一呼吁( )
A、能杜绝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 B、为未成年人提供了适宜的家庭保护
C、符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要求D、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
4、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会平审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内容
B、这种做法不利于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C、这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这种做法起不到警示作用,不应提倡
5、小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陈某拧伤了耳朵,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并赔偿小明医疗费2万余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陈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C、我国法律禁止和制裁体罚学生的行为D、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6、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各界要履行自身职责,以实际行动保护未成年人。下列做法中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社会保护的有( )
A、发生突发事件时,救援人员做先救护未成年人
B、学校教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C、父母关注未成年人子女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
D、公安机关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二、辨析题
未成年学生受到法律特殊保护,违法犯罪不受制裁。

三、活动与探索
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时,某班同学决定举办一期以“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为主题的板报,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列举校园及校园周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请你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就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 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
导学5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天天进步,努力奋斗!C
★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学习目标
1、了解获得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3、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3、诉讼为哪几种?

4、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青少年怎样与不法分子巧妙斗争?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1、中学生刘某,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她,她告诉了奶奶,奶奶叫她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她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她,旧伤未好又添新疤。她去找妈妈,妈妈让她去找村委会,她到底该怎么办?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


(2)请你帮助刘某寻找有效的维权机构和维权途径。

2、 因为一句玩笑,七年级学生刘某将赵某的眼睛打伤,并花掉医药费等1358元。赵某的父母打算通过法律手段为孩子讨回公道。他们可以怎样做呢?
  

3、社会青年张某在学校附近拦住一位同学,强行向该同学索要50元“保护费”。正巧你在此路过遇见此事,你会怎么做呢?


展示交流-----我来展示我的风采!
达标检测-----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选择题(1-4为单选,5-6为多选)
1、生活中,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 )
A、道德 B、法律 C、学校纪律 D、社会舆论
2、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那么可以请求的专门援助机构是( )
A、律师事务所 B、法律援助中心 C、公证处 D、法律服务所
3、张某6年前借王某8000元钱,可到现在迟迟不还,还想“赖账”。王某迫于无耐将张某告上法庭,。这属于___案件(  )
  ①公诉 ②自诉 ③民事诉讼 ④行政诉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七年级学生小东遭到两个大个子青年勒索。此时,下列做法中小东可取的有
A、沉着冷静,向周围人求救
B、先把钱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及时报警
C、赶快把钱给歹徒,事后不声张,以免遭报复
D、记住歹徒的相貌,以后找哥们报复歹徒
5、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保护责任。作为未成年人,我们( )
A、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C、要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D、面对违法犯罪,要见义勇为,敢于牺牲
6、中学生刘洋在放学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客的钱包。刘洋没有直接喊抓小偷,而是装作肚子疼请求司机将她送往就近医院(附近有派出所),然后悄悄告诉司机实际情况。司机以送刘洋去医院为由,直接将车开到了派出所。这表明刘洋
  A、胆小怕事,不敢见义勇为 B、机智勇敢,善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缺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法律意识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二、辨析题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我们要敢打敢拼。

三、观察与思考
下班路上,王明骑自行车不慎将一个小孩撞倒,他打算将小孩带到医院检查身体却遭到了拒绝,孩子的母亲将他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并向他索要巨额赔偿。王明表示反对,派出所以王明不缴纳赔偿为由将其关押了半个月。事后,孩子的母亲和王明分别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孩子的母亲向法院起诉王明属于什么诉讼?王明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王明向法院起诉当地派出所属于什么诉讼?

(2)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