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学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学案

详细内容

第4章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 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2个氧分子 ;3个镁原子 ;碳酸钙 ;氧化铝中铝显+3价 ;
过氧化氢 ;碳酸 ;3个亚铁离子 ;KMnO4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高锰酸钾制氧气
双氧 水制氧气
电解水
【新知导学】: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 表示 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
(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左边写 化学式,右边写 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反应物和
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 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
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观察思考 :P99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 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 )
A.氢分子加上氧分子点燃等于水
B.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每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2.一种化肥X,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其反应方程式为:
2X 2N2↑+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NH4OH2 B.NH4NO2 C.CH3COONH4 D.NH4NO3
3.下面是某同学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
化学反应:镁带燃烧
你认为每步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在相应的右边横线上改正。
一写:Mg+O2――MgO
二配:Mg+O2===MgO2
三注:Mg+O2↑=== MgO2↓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加热碳酸氢铵: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红磷在空气 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
1. 镁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 铁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4. 红磷在空 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6.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7. 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
8.加热高锰酸钾: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9.过氧化氢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符 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1.水在直流电下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2.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文 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5.加热碳酸氢铵: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7、碳酸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能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H2SO4 B.SO3 C.CO2 D.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