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案
详细内容
第1章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
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 项;
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 回顾、预习与交流
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 ,合理地 ,
高效地 。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点石成金 ( ) 水能变成油 ( )
发功使铝变成金( ) 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 )
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 ) 化肥使用越多越好 ( )
农药不能用 ( ) 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 )
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 )
【思考与交流】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正确认识碳酸氢铵
活动一、碳酸氢铵的溶解
①碳酸氢铵是 色 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铵 溶于水。
活动二 、碳酸氢铵的加热②
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的现象 。
说明碳酸氢铵 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铵的认识是
,你认为碳酸氢铵应_______________保存。
活动三、碳酸氢铵的加热③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
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 ”,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保存也有学问。请你仿照下例说出物质贮存的一些注意事项。
例: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应放在阴凉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
。
2、符号表达式:
加热碳酸氢铵的符号表达式:
(提示:将文字表达式中的物质的中文名改成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就成了符号表达式)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反馈】
1.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
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
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2. 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
【 课后训练】
1. 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可以变成油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 变成金
2.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下列属于“绿色化学”销毁的是 (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倒入江中
C.碾压粉碎后回收 D.深埋于土壤中
3. 为了保护我市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炸;②电池集中处理;③提倡使用一次 性筷子;④禁止使用塑料制品;⑤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⑥禁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杆。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
4. 资料: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氨气具有刺激性的臭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如图所示,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装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回答:
(1)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内壁有 ,导管口有 产生,澄 清石灰水变 ,打开橡皮塞可闻到 气味。
(2)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到结论是 ,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