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学案(沪教版)
详细内容
第6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牢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根据溶解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依据溶解度曲线掌握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有 关问题。
【学习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学习难点】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 化为不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新知导学】:
1、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溶液知识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仔细分析后回答。
试管编号加 入液体加入物质现象
110mL水少量食盐溶解
210mL酒精少量食盐不溶
310mL水几小粒碘不溶
410mL酒精几小粒碘溶解
(1)在同一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有关;
(2)除(1)中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 有关,如果外界条件和溶剂种类确定,要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 。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请设计方案探究:常温下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强弱。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阅读教材P168,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溶解度的四要素:(1) (2) (3) (4)
思考: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什么要考虑上述四个要素?
2.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①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②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④20℃时,131.6克NaNO3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31.6克,则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31.6。
3.思考: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则在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思考:
(1)你能根据课本P18物质的溶解度说出它们的溶解性吗?
Ca(OH)2 Na2CO3 NaCl
NaNO3 NH4NO3 C12H22O11 (蔗糖)
(2)根据20℃时,Ca(OH)2溶解度是0.165g,NaOH溶解度53g(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
用 检验CO2,理由是
用 吸收CO2效果较好,理由是
(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表 示
(2)溶解度曲线
以物质的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 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观察与思考P20图6-13、图6-1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
②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的意 义是
③固体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④溶解度曲线坐标系中的点与溶液状态的关系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液的状态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的状态为_____。
思考:
(1)图6-13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 ,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30℃时KNO3的溶解度约 g。80℃时140g Na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
(四)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你能解释吗?
(1)鱼儿 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夏天下雷雨前,鱼总要浮到水面上。
(2)烧开水时,水沸腾前冒气泡。
(3)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的规律如何?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如何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3、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欲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适宜的办法是( )
A.增加溶剂 B.升高温度
C.增加硝酸钾固体 D.用玻璃棒搅拌
2.根据右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
(2)温度在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物质的溶解度。
(4)30℃时,分别用50g水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需a的质量为 g,所得b溶液的质量为 g。
(5)0℃时,b的接近饱和的溶液ng,要使其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 ;
② ;
③ 。
【课后训练】
1、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10克,50℃时最多溶解乙物质20克。则两者的溶解度关系 是 ( )
A.甲>乙 B.乙< 甲 C.甲=乙 D.无法判断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
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
3、某温度下,100g 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现向其中加入4.4g硝酸钾晶体和5.6g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B.31.6%
C. D.
4、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29.433 .337.245.850.455.260.265.6
(1)从表中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2)上表空格处所缺的数据可能是( )
A.10.2 B.31.5 C.41.4 D.52.8
(3)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如升温到60℃,则该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50℃时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NH4Cl溶液吗?为什么?
5、、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
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