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详细内容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一)学生讲坛: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二) 导入新课: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三) 讲授新课:
1 讨论学习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2 知识整理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3 知识窗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四)课堂活动: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 的活动。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五)知识反馈: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六)情感升华: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师生同宣誓: 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七)行为指导: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听课、记笔记。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学生朗诵诗歌。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起立,宣誓。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情感共鸣。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情感升华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附:课堂练习――1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2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 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作业1 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2 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教案点评: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