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政治教案>2013年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2013年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鲁教版)

详细内容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 周第 课时 使用人:
预习导学:
认识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2、培养概括和辩证思维能力。
3、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学习重点:
树立集体观念,深入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课,首先应学会快速默读全文,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初步领会“团结就是力量”,然后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理解,树立集体观念。
2、联系自己所在的小组、班级、团支部学校等,认识集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基础把握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1)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 的集体中度过的。
(2)集体是个人 ,是个人 ,个人的 、 和
都离不开集体。
(3)个人是组成 的细胞, 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集体是怎样形成的?
同一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 ,在行动上 ,心理上 ,情感上 ,形成了一个 的整体。
3、怎样才能实现集体的目标?
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 、在 、在 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 ,达到预期的目标。
4、你如何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重难点突破
1、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奖后,在颁奖典礼上,当大会主持人邀请她向观众致辞时,她没有介绍自己的成绩,而是把自己节目组的全体工作者――编导、导播、机组人员等,一一请上台来,对他们深深的鞠了一躬。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阵阵掌声……
这位主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名言欣赏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克思说:“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你如何理解这两句名言?

3、看图片,你看过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吗?每一个划船者竭尽全力的击水才推动了龙舟箭一样的前进。
集体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为什么?

4、畅所欲言,感悟团结
列举事例、格言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巩固提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对集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 B、 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在心理上可以不相互依存
C、 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行动上可以相互对立
2、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靠的是 ( )
A、 全体成员的团结与奉献 B、 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 C、 班委的管理
3、“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这启示我们 ( )
A、 采树枝不要一个人去,要大家一起去 B、 团结就是力量 C、 做什么事不能盲干
4、下列名言表现团结重要性的是 ( )
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知识就是力量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团结是铁,这团结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 ( )
①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 ②集体的团结能每个成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③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生命力 ③集体的力量就是个人力量的相加
A、①②③ B、① ② ③ ③ C、①②③
6.集体是一个人成长的园地,这是因为( )
A.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彼此关爱,感受集体的温暖合力量
B.生活在集体中,我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C.生活在集体中,我们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D.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
7.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因为( )
A.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鼓舞合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B.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C.集体的团结能够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D.集体的团结会削弱个人的力量
8.传说有一位明智的国王,临终前把他的五个儿子叫到床前,给他们每人一支箭,让他们折断。五个儿子带着疑惑把箭轻轻折断了。国王又命人把捆得紧紧的一束箭拿过来,让儿子们再次折断。五个儿子轮流试了一遍,用尽力气也没能把箭折断。国王想通过这个办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要 ( )
A.注意锻炼身体 B.加强团结,齐心协力 C.学习射箭,加强军备 D.学习治理国家的道理
二、 判断题
1、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只要自我奋斗就可以了。( )
2、班集体的凝聚力表现为班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3、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因为大家都能服从集体利益,而不提倡张扬个性。()
4、要想夺得集体荣誉,需要每个同学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 )
5、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个人则可以离开集体。( )
三、 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党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经过半个世纪的共同奋斗,创造出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上述材料说明一个说明道理?并请简要说明。
反思与总结

(二)为了集体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 周第 课时 使用人:
预习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佩服为了集体利益而作出自我牺牲的人,树立集体荣誉感,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真正做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
能力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知识 :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知道怎样为集体增光添彩。
学习重点: 在生活中真正能为集体增光添彩
学习难点:能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
(二)基础把握
1、怎样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2、怎样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怎么办?
4、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 。
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怎样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重难点突破
1、阅读课本第8页材料,想一想:在上述情境中,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议一议:他们应该怎样妥善处理自己面临的难题?

2、学生看课本第10页图,然后想一想:这样的场面自己一定不会陌生,他们在为了什么拼搏?

3、讨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为什么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4、学生阅读P12材料,思考并讨论:假如自己遇到了上述类似情况,会怎样去做
巩固练习
一、请你选择
(1)下列关于对我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 C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D、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没有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就没有保障;离开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下列思想和和行为不利于集体发展的是( )
A 、以集体利益为重 B 、只追求个人利益
C、以大局为重 D、团结协作
(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 )
A、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集体需要
B 、强调个人利益,不管集体利益
C、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D、 让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4)下列行为属于为集体添光彩的是( )
A 、在学校运动会上奋力拼搏,取得了长跑第二名
B、为了提高班级平均分而作弊
C、为了装扮校园,从街道上擅自搬来盆花 D、在旅游景点围观外来游客
(5)下列同学的说法和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有( )
A 、林涛说:“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B、赵小说:“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C、大扫除时,徐珍看到自己班的卫生区有一团纸,赶紧把他踢到了邻班的卫生区
D 、运动会上,高强在起跑时扭伤了脚,仍让坚持跑到了终点
(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 )
A、 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B、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得失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C、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D、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得失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二、北京市中学生梁帆应邀参加一项国际活动,可是当所有与会国国旗升起来的时候,她却没有看到中国国旗。梁帆找到活动组织者说:“怎么没有看到中国国旗?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活动组织者马上向梁帆道歉并升起了五星红旗。梁帆的行为应的了大家的赞扬。
就梁帆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十一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一)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 周第 课时 使用人: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 明确要求
情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能力:培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具备初步判断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知识: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能理性的认识社会生活。
(二) 基础把握:
1、本节课有两个层次 :
2、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关注并体验这些新变化有助于增进我们 。
3、为什么中学生要参与社会生活?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有哪些?
(1)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 ,还要学会 、学会 、学会 。 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 ,提高 。
(2)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比如 、 、 等。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4、参与社会生活应注意什么?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参与社会生活,就要 、 、 。
5、怎样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社会风气、从众心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重难点突破
1、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例子(可以从家庭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国家的变化).
2、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原因、方式。

3、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你是怎样看待当前社会风气的?面对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4、生活剧场《小明、小乐的选择》
(1)小明的选择: 在周六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遇到了同学小强:
小明:你不回家,急匆匆的干什么去?
小强:听说最近开了一间网吧,我去上网玩游戏。
小明:老师不是说“未成年人不准进网吧吗?”
小强:现在谁不上网,再说网吧都实行三包,“包吃、包玩、包做作业怎么样,跟我去玩吧? 小明:……
小明跟着小强去了网吧。
(2)小乐的选择 在上学的路上,小乐看到:
镜头一:几个学生正在帮人推车;
镜头二:一个学生随手关掉了正在哗哗流水的水龙头;
镜头三:一个学生正在仔细地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镜头四:小了面对脚底下的一块香蕉皮,轻轻的捡起,放到了路边的果皮箱里
思考讨论:(1)两位小主人公在剧情中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2)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会给他们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假如你是主人公,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4、 你来帮助:张华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富裕和美的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最近张华的父亲因在生意场上被骗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张华感到很沮丧、茫然,越来越沉默寡言,成绩急剧下降。请你劝劝他。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检测 (不定项选择)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年结婚的“三大件”经历了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电扇、冰箱、洗衣机,再到电脑、汽车、住房的变迁。这主要说明了( )
A、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B、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的
C、人们重视物质生活,忽视了精神生活 D、人们必须努力克服从众心理
(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下列对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不断向前发展
B、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C、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充满危险,我们应少接触 D、社会生活对个人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也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下列属于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适当方式的是( )
A、参加社会公益宣传 B、辍学到发达地区打工
C、进行参观访问 D、 开展学雷锋活动
(4)当今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
A、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B、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无论其是否正确 C、正确的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D、 学会辨别是非,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5)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从众心理认识正确的是( )
A、从众心理都不是发自内心的
B、有些从众心理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
C、能简单地说从众心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D、盲目从众会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6)“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逆境,我们应当( )
A 、客观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 B 、态度偏激,一味埋怨社会不
C、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D、 积极进取,敢于向困难挑战
五、成长写真 生活的回敬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六、总结回顾


(二) 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 周第 课时 使用人: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能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
(二)自主学习 认真准备
1、认真看书,预习课文
2、基础巩固
1、本节课有两个层次 、
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注意养成一些基本的亲社会行为,如 、 、 等。(补充: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3、 谦让的基本表现 ,

4、谦让没有限度,即使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侵犯也要继续谦让。( )
5、谦让并不意味着软弱,更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有涵养的表现。 ( )
6、分享就意味着失去。( )
7、帮助别人要注意什么?首先要 ,还要注意 。
8、我们中学生为社会做贡献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落实行动呢?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小组讨论
(1)关于谦让:
A、读课本第20页的“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两个小故事,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B、再读小故事《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安徽桐城的祖居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华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他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

C、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小故事,小组内讲讲一讲.
(2) 关于分享: 回顾自己参与分享的生活经历,感悟分享行为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

对于社会来说:

结合课本第22页”读一读”,加深体会
(3)关于助人:设身处地
A、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
B、 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C、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很强,现在却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
在上述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
(4)关于“我为社会做贡献”:
A、我们中学生可以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有哪些 ?


B、 为社会做贡献还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你做了哪些?


C、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你知道怎样才算奉献吗?

三、释疑解惑
四、课堂检测
(1)“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说 ( )
A、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收获的是快乐
C、 助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D、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生活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奉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奉献就是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B、 奉献有不同的表现,一个人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C 、现在人们都讲实惠,谁奉献谁就是傻瓜 D、只有别人先为我做出奉献,我才肯为别人做出奉献
(3)2006年11月29日江苏无锡滨湖实验幼儿园举行“奉献爱心、共享快乐”爱心跳蚤市场活动,小朋友们捐出平时不用的玩具、书籍等物品义卖,所得收入将全部捐给无锡市社会福利院的儿童。这一活动( )
A、有利于人们养成亲社会的行为B、旨在引导人们积极为社会多做贡献
C、过早的让孩子承担了社会责任,是不可取的 D、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006年11月26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汪洋在追赶偷手机的犯罪嫌疑人时,不幸被刺身亡。上海市综治办、市见义勇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追授汪洋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这启示我们( )
A、社会生活充满了危险,我们应少接触
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气
C、 同丑恶行为作斗争要讲究智斗。注意自我保护
D、社会生活中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
(5)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我们青少年为社会做贡献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下列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可取的是( )
A、逃课去社区打扫卫生 B、 为贫困失学儿童献上一片爱心
C、报名去支援西部大开发 D、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扶助老弱病残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此,我们要做到( )
A、关心国家的建设事业 B、关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D、 积极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五、活动探究:
养成亲社会行为,不仅要求我们真切地关注社会和懂得以实际行动去维护社会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服务于社会,懂得怎样去服务社会,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并且从中体会责任和幸福。下面,让我们为自己或小组设计一个服务社区的活动方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应该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 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要求。

(2)学生交流活动方案。
六、成长感悟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美好。或许是对亲社会行为最好的诠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真切关注社会,自觉维护社会更加热忱地服务社会,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处自己的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和社会紧紧相系,我们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心灵的愉悦。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七、总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