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问题”员工?(一)
详细内容
很多企业的营销团队里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员工存在,这些员工分布在团队的各个层面,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也足够“闹心”的了,他们的存在,令管理者“如梗在喉”,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对付”这些“问题”员工,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很简单,要么是“专政”,即将这些难缠的“问题”员工或工作“禁闭”或“淘汰出局”;要么就是“委曲求全”、“网开一面”,即对这些“问题”员工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太岁爷头上动土”也姑且忍让。但笔者认为,以上的两种管理方式都不是理想而有效的管理方法,作为管理者,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员工”所存在问题的深刻根源,从而及时做出“诊断”,开出“药方”,实施方向正确、手段和效果良好的管理模式。
探究“问题”出在哪
“问题”员工之所以会成为有“问题”的员工,一般来说,肯定是有某些问题或“症结”在里面的。因此,针对员工存在的不同“问题”,深入挖掘,探其实质,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问题”员工的形成原因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问题”,二是外部环境改变造成的“问题”。我们分以上两种情况来进行剖析。
一、自身原因使自己成为“问题”员工。即由于自身的素质局限而使自己的心理、行为出现“异变”而产生的“问题”。1、心理失衡型。即由于对身边与自己类似的事或物的比较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失常。比如,有的业务员在看到原来同一级别的同事成为了自己的上司后,心中就存在不平衡心理,因此,在工作中经常给予不配合或“捣乱”,要么就是散布一些上司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贬损”言论等,从而成为上司眼中的“问题员工”。2、习惯使然型。即由于个性因素造成的自身“问题”。比如,有些员工由于自身原有的习惯,平时工作作风懒散、拖拉、玩世不恭等,也是“问题”员工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3、倚老卖老型。比如,有的下级业务员由于做市场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销售业绩非常优秀后,就开始沾沾自喜,对谁都不屑一顾,加之企业领导对其的偏爱,便把上司不放在眼里,从而也成为“问题”员工了。4、有恃无恐型。即有的员工,感觉“朝里有人好做官”,依仗自己的朋友、亲戚在企业或本部门担任要职,因此,对上司不理不睬,对工作不冷不热,从而也成为难以管理的“问题”员工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