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身份――打造品牌的王牌(一)
详细内容
“亚洲身份”不再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劣势,而是日益成为他们打造品牌的一张王牌。
众所周知,广东珠三角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承担着为世界各种类别的品牌进行来料加工(OEM)和来样加工(ODM)的全球生产任务。在近日举行的“启动中国品牌新翼高峰论坛”上,来自强势品牌云集的欧洲的顾问公司新贵―――THEKEY,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借助“亚洲身份”拓展海外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THEKEY的两位总裁PhilippeStarck和RomainHatchuel都认为,“亚洲身份”不再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劣势,而是日益成为他们打造品牌的一张王牌。欧美品牌的美誉度正在下降,许多品牌徒有昂贵的价格,其公司变得好似“皮包”公司,利润大多用于支持管理层的高薪,对亚洲的克扣也广受批评。相反的,亚洲的品牌正以其过硬的质量、真实的品牌、实惠的价格,以及融入其产品中的亚洲文化而越来越得到西方消费者的信赖。
“土地属于耕种的人民”
根据《商业周刊》于2003年所做的“Global1000”分析,主要依靠海外生产的世界前100位消费品及零售公司(以市场资本为准),在2002年共获得35780亿美元的销售记录,盈利则有2280亿美元。然而,这些公司在亚太区的前100位来料加工商,同年共获得约850亿美元的销售记录,盈利只有40亿美元。
1:50是一个令人惊愕的比例,THEKEY视野总裁PhilippeStarck先生认为,这是现时的工业社会里出现的最基本的不平衡现象。毫无疑问,土地应该属于耕种的人民。
PhilippeStarck先生认为,世界性品牌看似统领着全球,但事实上,他们只是“纸老虎”而已,只是虚拟的商业机构。所有实质的东西,如生产程序,都交由其它公司,甚至是其它地方的商业机构负责。这种营运方式,优点在于品牌能成为潮流的实验室,缺点是这些品牌只是一个商标而已。相反地,亚洲的生产商才是未来的真正公司。“随着亚洲生产商面对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提高原料价格及激烈的产品竞争等之后,他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主管理品牌的重要性。事实上,世界市场的大门已经为亚洲品牌而打开(日本除外)。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最佳的时间,如果来料加工商能自主掌握业务发展方向,不仅可成为西方或日本企业的供货商,甚至能在世界上占有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