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的战略解析 卓越经营的新思路(一)
详细内容
“一个飞利浦”的战略计划是飞利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走马上任后对飞利浦着手进行的改革之一,它将飞利浦麾下庞大的队伍体系整合成核心技术、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三大部分,旨在强化其品牌形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协作效能,并提出到2007年,飞利浦在华营业额要达到120亿美元的目标,届时,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飞利浦全球最大的市场。
换言之,中国对于飞利浦而言,已不仅仅是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巨大市场。
在飞利浦战略计划发生转移的大背景下,本刊记者采访了飞利浦卓越经营暨全面质量管理总监刘东、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市场总监孟旭以及飞利浦东亚研究实验室光存储及数字电视主任研究员曾勇勤博士,他们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阐释了飞利浦这个百年品牌的“双赢”理念。
卓越经营新思路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将在华的业务分成五大产品部门:消费类电子、小家电、医疗器械、半导体、照明,总共拥有合资及独资企业35家。要对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整合,极易出现发展步调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飞利浦的整体发展速度,标准化管理由此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飞利浦卓越经营暨全面质量管理总监,刘东已经为飞利浦效力了15年。从初出校园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到现在干劲十足的集团全面质量管理总监,刘东一身白色套装加紫色披肩的装扮,少了几分女强人的强悍沧桑,多了几分成熟女性的温润亲切。
“21世纪的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远远超出终端产品质量的管理,成为经营层面上的质量管理。”刘东说,“它不仅包括对产品、质量、来料的管理,同时更要兼顾到客户,供应商,股东,员工等等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利用各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去管理。”
对于飞利浦这样一个跨国集团而言,在推行“一个飞利浦”的进程中,飞利浦引进了“卓越经营”这个名词,并且在许多地方用“卓越经营”替代了“全面质量管理”,以更好地说明全面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