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成就潘慰的创业之路(一)
详细内容
在媒体爆出“味千拉面汤底是用汤粉、汤料调制”的消息后,昨天,味千中国总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电话采访时声明,味千拉面的汤底却是由猪骨熬制成的浓缩液兑制而成。
味千拉面深陷“骨汤门”,我们来看看,它的创始人――潘慰,是怎样把这一碗拉面,做到90亿的传奇?
人物简介:
潘慰是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长、2007年中国餐饮首富。她父亲是广东人,母亲北方人,老公是台山籍华侨。20世纪80年代随父母返港,此后从事食品贸易多年;1995年取得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并创建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创业之路:
十年前的春节,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在深圳世界之窗主体文化公园,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面香。香味的源头,一个女人和她的团队围着一辆手推车忙碌。等候吃面的人们在雨中排起了长队。
这个女人就是味千(中国)的董事长潘慰,手推车中的面条便是初来内地的味千拉面。
“那个时候我们想把味千拉面带到内地,但是不知道行不行,就在世界之窗租了场地做这么一个测试。”说到当年的创业艰辛,潘慰不免有些激动,“那次促销我们大概做了七八天,头三天晚上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如今,味千(中国)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接近90亿港元,潘慰占该公司股份超过51%。
在发现味千之前,潘慰做了十年的食品贸易,“在生意上结识了当时的买手――我的丈夫,并且加入到了他的家族生意中去,他的家族也是美国食品批发前两名的批发商。我把中国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厂进行筛选和重新包装,然后再卖到国外。”
尽管生意越做越红火,但是潘慰却有自己的烦心事。当时在食品贸易中,赊账是不成文的惯例。“生意越做越大,欠款就越来越多,市场的恶性竞争也越来越强烈。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意的巨大风险。”为了另找一个“放账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的生意,潘慰参加了香港的商业考察团,去了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找项目,在日本,潘慰发现了味千拉面。
“当时欲做味千中国代理的不止是我们一家。我们联系了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带他来深圳看我的工厂,亲自带他去大山里看我们采购的柿饼。”考察完毕后,崇光社长对潘慰说:“我来教你怎么做,我对你很有信心!” 味千是一个日本九州岛的区域拉面品牌,尽管口味独特,但是影响有限。将这样一个并不太知名的拉面品牌引进中国,并使其成为一个为人熟知的品牌,并非易事,但潘慰做到了。如今,“味前拉面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也带动了日本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