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买的成长:从音配小店到连锁巨头(一)
详细内容
尽管遭遇经济危机的百思买业绩出现滑坡,但已经有40多年历史的百思买的发展经验仍然值得中国家电业研究和借鉴。《电器》记者收集了大量资料,试图以客观的视角,还原一个真实的百思买。
近日,百思买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财年第一季度(2010财年为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2010财年第一季度即为2009年3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公司第一季度营业额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长约12%,达到101亿美元。但由于公司结构调整,特别是对一些卖场模式的改变以及在欧洲的合作和布局,百思买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约15%,为1。53亿美元。另外此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09财年百思买净利润也比上一财年减少28。7%。不论是因为公司结构调整还是金融危机等原因,不可否认,百思买正在经历利润增长下滑期。另外,受到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特别是较高的美国人口失业率,人们在消费时更加谨慎、节俭,百思买因此感受到来自低价零售商的压力,比如沃尔玛。
尽管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考验,但已经有40多年历史的百思买的发展经验仍然值得中国家电业研究和借鉴。《电器》记者收集了大量资料,试图以客观的视角,还原一个真实的百思买。
发展历程
百思买起始于一家名叫音乐之声(SoundofMusic)的音频配件商店,1966年成立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直到1983年才更名为百思买(BestBuy)。这时,百思买所提供的商品早已不仅仅是音频配件,还包括家电和录音机等。1984年,百思买创始人Schulze引进了“超级市场”的概念,并占领了当地约42%的市场份额。1985年,百思买在美国公开招股,并于两年之后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百思买并不是那时候唯一的连锁商店,当大量的连锁经营店上市之后,它们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对百思买来说,那段时期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糟的。1988年,百思买的销售额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4。39亿美元,但净利润却下降了64%。这一切正是连锁商店之间的价格竞争造成的。作家Biemesderfer曾提到:“有传闻说1988年百思买举步维艰时,Schulze曾想把公司卖给Sear公司,但最终因为他的要价太高没有达成交易。”
1989年,Schulze为百思买引入了“取消佣金式的销售模式”和“自助式折扣店的经营概念”。这意味着百思买能够减少销售人员,购物环境也不同于传统零售企业。
经过对销售模式的彻底改革,20世纪90年代,百思买进入到持续发展期。1993年,百思买在全美的门店数量达到151家。随着店面数量增加,销售业绩出现了强劲增长。与此同时,百思买也感受到来自电路城(CircuitCity)的竞争压力。不过,这两家连锁卖场“巨人”首先一同击垮了其他竞争对手,包括HighlandSuperstore和DixonsGroup’sSiloHol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