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永:上山下海 创业致富(一)
详细内容
这几天,在一市镇新山山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基地里,果农正忙于采摘猕猴桃。看着一颗颗猕猴桃从树上采摘下来再装进盒子里,公司负责人叶小永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一市镇依托该镇丰富的山海资源,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小永就是其中一位。他出道以来一直与农业打交道,上山栽果树,下海搞养殖,走出了一条具有一市地方特色的农民创业致富路。
下海搞养殖建设新农村
叶小永最早投入的农业产业是水产养殖,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磕磕碰碰,但坚持到现在,也做出了一番成绩,尤其是带领整个村庄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成效显著。
上世纪90年代,一市开始兴起养殖热潮,一些村庄把原先的土地改成养殖塘,一些思想意识领先的村民们也投身水产养殖。此时的叶小永20多岁,出道不久,正是创业激情最高涨的时候,看到水产养殖的前景,他也积极参与到养殖中去,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万事开头难,水产养殖业是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一开始,养殖技术、养殖品种对刚入行的养殖户们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有些人在水产养殖中栽了跟头,亏了钱,有些人第一年赚了,第二年又亏了,反反复复。叶小永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赚一年亏一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养殖技术,引进适合当地的养殖品种。经过3年时间的摸索,叶小永的养殖技术逐渐成熟,收益日渐稳定,成为最早依靠水产养殖富裕起来的一批人。
富裕起来的叶小永没有忘记村里的百姓。1996年,年轻的叶小永当选为新山村的村主任,自此开始了他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建设新农村的道路。第二年,他就和村班子一起带领群众在全县率先搞起塘田改虾塘,以自己的实际标杆告诉村民们,水产养殖是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现实验证了叶小永的眼光,新山村很快从水产养殖中富裕起来。村集体从虾塘承包款中掘到了第一桶金,村民则依靠海水养殖告别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效益递增10倍以上,彻底告别了贫困。如今村中85%以上的村民从事海水养殖,即使不是从事养殖的村民每年也能从村集体领取到口粮和返租费。
此时的叶小永已经在村民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在当了两届村主任后,他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领头人,叶小永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山村的新农村建设之中,带领全体村民把新山村建设成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期间,叶小永也对自己的水产养殖业务进行过拓展,但是因为精力有限,两次外出开发都没有成功。2005年左右,新山村的新农村建设走上一个新阶段后,叶小永把精力转移到了自己的水产养殖产业上,实现了新的跨越。现在,他的水产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500多亩,还进行水产品的初级加工,延长生产链条,水产养殖展现出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