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领导艺术>经理人从“蜜月期”到“保质期”(一)

经理人从“蜜月期”到“保质期”(一)

详细内容


 
王先生原先是欧洲菲普拉公司(化名)中国公司的商务部经理,公司凭借其专业的经验和前瞻性的市场运作策略,已成为中国厨房小家电的领导品牌。由于业务上的关系,被一个客户介绍给也在国内市场经营厨房小家电的香港的朱老板。朱老板在大陆拥有多家工厂但苦心经营多年,其他业务蒸蒸日上而新德(化名)厨房小家电却毫无转机,年销售额仅2500万元左右且连年亏损。

  评论:一方是国际性成功企业不满足于现状的中层干部,另一方则是经营不善或希望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家族式企业,这就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联姻的土壤。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有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际资本与民营经济比翼齐飞的特殊时期,到处都在滋生这种“联姻的土壤”。

  对非普拉品牌的成功仰慕已久的朱老板为了能邀请王先生的加盟,专程乘飞机从香港到上海,在波特曼大酒店约见了王先生。MBA 、在厨房小家电行业浸淫多年的王先生对行业的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新德公司应该采取的方法进行了一翻深入浅出的分析,说得朱老板连连点头。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沟通最终以30年薪聘得王先生作为新德公司营销总监,工作地点在深圳的营销总部。虽然朱老板一再声称自己讲的话“一言九鼎”,细心的王先生还是要求对方签署一份正式的录用函并且明确约定职位和薪资待遇。毕竟王先生目前的处境良好,到一家港资企业虽然是营销总监,但一切要从头开始,且能不能融入该企业还很难说。

  评论:老板折服于职业经理人的真知灼见,而职业经理人则觉得老板慷慨、有魄力,往往双方就此一见钟情并开始合作。其实双方尚缺少应有的了解,特别是老板个人的处事风格、企业的内部实际状况,且整个聘用过程也不够正式化,这都为后续的合作留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