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我该管什么?(一)
详细内容
一位管理者在什么时候不能称其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当他或她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却未做任何管理工作,或者甚至连任何工作都没做的时候。早在1929年,由于厌恶周围人们的懒惰和毫无作为,加拿大管理咨询顾问赫伯特・卡森(HerbertCasson)写道:“现在,解雇一个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并在其位子上放个沙袋,这样做更加安全、更明智,并且利润也更丰厚。”英国行业技能发展机构(SkillsSectorDevelopmentAgency)2005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种观点。
报告总结称,英国金融服务业之所以绩效不佳,部分原因可能与该领域内许多公司中无所作为的管理者有关。那么,对于管理者这一问题,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律师兼历史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Parkinson)在其1958年出版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坚称: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人都能各司其职,而不是专注生产力活动或效率。更严肃地讲,像卡尔?马克思(KarlMarx)和美国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TomPeters)这样风格迥异的学者都主张,多数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而言都是“非生产性”的,决定生产力的应是一线员工。
多年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管理工作就定义而言,是非生产性的。亚当?斯密(AdamSmith)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两个领域: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鉴于此,许多经济学家将管理者、企业家和资本家归入后一类。尽管马克思主张,这类非生产性劳动应该被消除,控制权应转移到“生产性”工人手里,但出版商兼议员塞缪尔?埃杰顿?布瑞格爵士(SirSamuelEgertonBrydges)和苏格兰哲学家乔治?拉姆塞爵士(SirGeeRamsay)等其他学者则认为,在确保工人劳动确实具有生产性方面,管理者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自己不会创造财富,而是创造条件以使创造财富的生产性劳动繁荣发展。此外,美国科学管理流派对管理者和员工作出了明显区分:前者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指导,后者则按照管理指令执行劳动任务。这个模型强调了管理的首要性,并暗示管理者从事非生产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告诉他人如何提高或尽可能具备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