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计划>创业加速器能否催生出更好的初创公司?(一)

创业加速器能否催生出更好的初创公司?(一)

详细内容

创业加速器能否催生出更好的初创公司?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这类组织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我刚成为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中一家名叫Metrocube的企业的合伙人。它经营着两座汇聚新技术公司和媒体公司的大楼。我们实际提供的是带配套服务的办公场地,但主要吸引那些希望和同类企业一起办公的初创公司。遗憾的是,互联网泡沫破灭波及了Metrocube,公司被迫出售。不过,Metrocube的业务模式体现出初创公司是如何从加入创业者群体中获益的。

  我们的公司也可以称作为是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存在显著差异。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去年发布的《初创公司工厂》(The Startup Factories)报告认为,加速器通过前期种子投资换取股权,培养一批初创企业而非单独某几家公司,这些企业通常在短期内获得高强度支持后离开。技术类费用的下降(硬件成本现已降至仅为十年前的百分之一)意味着无需多少资本便能创立科技类公司。

  为了跟上创业加速器领域的新进展,近几周来我参观了两家这样的中心,试图理解这一现象。

  我来到了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nica旗下的伦敦Wayra中心。该中心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一栋大楼里,内部设有“学院”,培养了16个从1000多份申请中选出的极早期初创项目。每个项目可获得5万欧元资助以及六个月的办公场地使用权;作为回报,Telefónica得到这些初创项目10%的股权。对Telefónica来说,这是研究开发的一种形式;对企业家来说,该计划提供了资本、业务指导以及充满活力的办公场所。我所见到的初创项目都在开发数字业务,负责项目运营的是未来有望成为业内大师的小年轻。Telefónica在全球拥有12处这样的中心,为170多个试图打造出下一个Facebook的初创项目提供支持。

  我拜访的第二站是剑桥,通过出售婴儿护理公司新安怡(Avent)大赚一笔的爱德华?阿特金(Edward Atkin)把自己的一部分资金投入了此处一个名叫AR的制造中心。他希望培养英国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并计划组建一个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毕业生组成的团队,该学院在培养工业设计师方面享有世界级声誉。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创业加速器或许是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硅谷创立的Y binator。自2005年以来,该机构已培养了近500家初创公司,其中不乏像AirBnB和Dropbox这样大获成功的项目。在“温室培育”三个月之后,各初创团队必须在展示日(Demo Day)向投资者做项目宣讲,以筹得更多资金。据Y binator的创始人介绍,该机构培养的企业现已价值数十亿美元。其他知名的创业加速器还包括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纽约、西雅图等地均有设点的Techstars,以及布局在伦敦和欧洲的Seedcamp。很多初创企业在从加速器中毕业以后又后续筹得了多轮融资,而这些机构培养的初创团队规模也每年都在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