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淦:从小货郎到“江南古玩大王”(一)
详细内容
不知从何时开始,生活在大都市的国人一反常态地掀起了一股复古、怀旧的风潮。不少城市居民热衷于到乡村、古镇淘古玩、寻觅旧家什,用古老的旧家具装饰新居,渐成都市百姓新时尚。
如果有人问,我国最大的古玩、旧木家具、瓷器、旧工艺品集散地在哪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其实不然,是浙江慈溪。早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慈溪人收集古旧物品就已偷偷开始。如今,他们的触角已伸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集珍搜宝,产品已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赵永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生计,冒险收古玩
慈溪最早收集、经营古玩、古品、古旧家具的是赵永淦。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家境贫寒的赵永淦同当时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一样,10几岁的他不是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是到生产队劳动,帮家里挣工分,这样劳动一天,他便能挣得2个工分,大概0.14元钱。即使这样,他和家人还是常常不能吃到饱饭。为了能更多地贴补家用,也为了能够多吃一顿饱饭,12岁的他利用农闲空余时间,挑起了货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用饴糖、针头线脑换取农民家里的破旧货。然后,偷偷地卖给城里的旧货店。这样一来一去,他能从中赚个3元、2元钱,比在生产队里劳动强多了。于是,后来他便专门干起了这个营生。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这样做是不允许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管,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要抓,公社、大队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赵永淦因此没少吃苦头。但是,尝到甜头的他并没有就此却步。不安分的他,更加执着地偷偷地帮旧货店收购旧花瓶、旧门窗,甚至旧银元等。时间一久,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文物方面的知识,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