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乐天纸
详细内容
篇一:《第八讲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
1、依据字形分析
A象形字。水,
。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古指河流,本义。)B指事字。本,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树根,本义。)
C
会意字。粪,
《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扫除,本义。)
D形声字。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
、朝
、射
等字,
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
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如:
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例:
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早上
②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
③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
④汉朝陵墓对南山。(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
朝,甲文作,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朝堂,由朝廷引申为朝代。这几个意义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②上朝、朝见③朝廷、朝堂④朝代
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
四、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有某种相似处,可以类比,因以为引申。)
形貌形状斗,本指酒斗,因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功能作用关,本指门闩,后引申为关卡,均有控制出入的作用。方式情态奋,本指鸟奋飞,后指马、牛奋蹄。(《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俗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2、相关(有关联,可以以此代彼)
标志作用齿,本指门牙,后表示年龄。
动作代表主客体歌,本指歌唱,后指歌曲。
以性状代人姝,本指女子貌美,后指美貌女子。
以方位处所指人官,本指官署,后指官员。
3、相因(有因果条件关系)如:危,本指高,后指危险。
五、词义引申举例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
腰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中间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拦截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要挟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求得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需要“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
满足自己的欲望)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⑥
2、防:《说文》:“防,隄(堤)也。”
①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
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堤坝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堵水、防止水患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杜渐防萌。(《后汉书·丁鸿传》)
④以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约束
⑤君子行有防表。(《荀子·儒效》)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③禁止、防备、防止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禁止、防备、防止规范、标准竹节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季节、节气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礼节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节约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③关节(用于动物)
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
①竹节⑤节奏、节拍(用于音乐)
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
⑦礼节(用于社会)
⑧节约(用于用度)
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
“节”的引申是根据“竹节”的特点而来的,可以表示为:
连接(引申为事物的连接处):②③
①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⑤
制约(引申为约束等意思):⑥⑦⑧⑨
2、问:《说文》:“讯也。”
篇二:《古代汉语》五、词义引申举例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腰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中间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拦截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要挟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求得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需要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②中间(事物的中间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⑤求得(请.
2、防:《说文》:“防,堤(堤)也。”
①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堤坝
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堵水、防止水患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杜渐防萌。(《后汉书·丁鸿传》)禁止、防备、防止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约束
⑤君子行有防表。规范、标准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竹节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木节、草节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季节、节气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
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礼节
第1页共30页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节约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③关节(用于动物)
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
①竹节
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
⑦礼节(用于社会)
⑧节约(用于用度)
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
“节”的引申是根据“竹节”的特点而来的,可以表示为:{书乐天纸}.
:②③
①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⑤
:⑥⑦⑧⑨
2、问:《说文》:“讯也。”
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询问
②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庸也)问候、慰问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战国策·燕策)
③淑问如皋陶。(《诗经·鲁颂·泮水》)审问
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责问、追究
⑤既而羁寄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音讯
⑥恣所为不问。(柳宗元《童区寄传》)过问、干预
“问”的引申脉络可图示如下:
③审问
①询问
⑤音讯
3、贱:《说文》:“贾少也。”
①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价钱低
②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韩非子·有度》)地位低下
③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轻视
④老臣贱息舒祺,年少,不肖。(《战国策·赵策》)自谦词
“贱”的引申线索如下:
②地位低下、卑贱
①价钱低③轻视、认为卑贱
④自谦词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所有的引申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而来的直接引申义,就象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来的一样,这种情况叫作辐射式(或放射式)引申。
(三)综合式引申:
第2页共30页
1、信:《说文》:“诚也。”
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言语真实
②与朋友交,能不信乎?(《论语·学而》)诚信
③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相信
④舜其信仁乎?(《韩非子·难一》)的确
⑤用为符信,上书自陈。(《史记·外戚世家》)信物
⑥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信使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音信
⑧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书信
“信”的义项可以分析如下:
①言语真实:言语+真实;..
②诚信:对人的态度+真实;..
③相信:确认+某种情况+真实;..
④的确:某种状态+真实;..
⑤信物:用来证明情况真实+物品;..
⑥信使:携带信物传递消息或命令+人;⑧书信:传递消息的+文字材料。“信”的引申线索如下:②诚信
①言语真实
③相信④的确
⑤信物⑥信使⑦音信⑧书信
从“信”的引申线索可以看出,第二、三、四、五几个义项都是直接引申义,由本义到这几个义项的关系是辐射式的;第五、六、七、八等几个义项则是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式引申。整个引申脉络综合了辐射式和连锁式两种,这种情况称为综合式引申(也叫复合式引申)。2、任:
①是任是负。(《诗经·大雅·生民》)抱
②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担子
③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责任、任务
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任用
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任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