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由剪纸想到的故事
详细内容
篇一:《给剪纸编故事》
给剪纸内容编故事
霞浦县实验小学兰巧云
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
史。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用剪纸来表达。如:祈祥纳福、故事传说、风情习惯······同
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剪纸,用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给它编个有趣的故事!有信心编好故事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一、思维风暴
嗨,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大家再熟悉不过
的剪纸作品,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呢?试着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二、看一看,说一说
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
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给大家欣赏。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它都有些什么内容?
三、读一读,评一评
1、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剪纸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大家已经大体说了出来。可是有些同学觉得只听这些故事不过瘾,就自己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为第二幅图编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2、评一评
教师读范文,学生观图,边听边思考,互相交流
(1)、哪些内容是剪纸表现出来的?哪些内容是看剪纸想
象的?哪些内容详细写的,哪些内容是一带而过的。
(2)、学生品评并思考,范文哪里写得好,好在哪里。(例
如:哪些词语生动,哪些地方具体,环境衬托得好„„)
(3)师生互动交流,范文通过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维尔娜的
善良。揣摩重点字词,“美丽善良”“毫不犹豫”“欢快”“优美”„„,{关于由剪纸想到的故事}.
想象当时的画面,形成动态的剪纸图,丰富剪纸的情节。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法。
四.想一想,议一议
想一想1、<<剪纸里的维尔娜>>有趣吧?想自己也编一编吗?下面就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剪纸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个有趣故事。
2.议一议
同学认真听推选两名述说,之后给提建议,或是补充内容。
(提示:(1)认真倾听别人发言;(2)提建议要在别人发言之后,不可打断同学思考发言。)
五、改一改,写一写
1.构思布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要拟个好题目;(板书:写——确定命题)动手写时要想想,文章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段落之间怎么衔接。学生静心思考。(先概述剪纸是精美的艺术品,再描写语文书83页中某幅剪纸的样子,最后,展开想象,编剪纸中蕴含的精彩故事。)
2.作前提示:在习作之前,老师给大家一些启发提示。
(1)你所构思出的故事,是想表现什么的?必须明确。
(2)要有完整的情节。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把画面上没有的东西补充出来。思路要清晰,故事要完整。{关于由剪纸想到的故事}.
(3)描写人物时要多一些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最好能加上环境描写,更能衬托人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篇二:《关于剪纸的传说》关于“剪纸”艺术来历的民间传说
“剪纸”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在造纸术发明之前,这种艺术门类也逐渐的具有了雏形。而今在中华大地上可以看到玲琅满目的各种剪纸样式。因为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那么在我们诸多文化的门类中,有很多很多都是神所给人流传下来的,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人间的文化,而另一方面是展示他们自己生命存在的特点。本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剪纸”来历的故事:
汉朝时期,那个时候刚刚发明了纸不久,一位书生(当时的我),十分的落魄,家里有一位身体不好的妻子——似玉,还有一个6——7岁的男孩:碧玉。
这位书生真的很有才,可是就是没有人赏识,无人问津。而且手脚比较笨,干点别的还是不是很行,幸好有时妻子给别人帮点忙,帮人做点衣服赚点钱,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度日!使我欣慰的是,我的碧玉十分的懂事和听话,别看年纪很小却帮助母亲烧饭洗碗,从来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玩的。
这年冬天特别的寒冷,在接近年关的时候,似玉身体又有些感觉不舒服,有好几日下不了地了,眼看家里的米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了,我很着急,于是到一些大户人家央求,是否需要写字,因为我为人很刚直,不愿意向别人讨要什么。可是那些大户人家对此都不感兴趣。无奈我只好饿着肚子回往家里走。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呼呼的北风冻得我特别的冷。我急急的往家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发现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那里,老人家穿的很是破烂,左手拄着一个棍子,右手拿着一只破碗。我看到这里心生怜悯,赶忙把老人家扶起,搀着她走到了屋内。
进到屋内,我向似玉告知原委,碧玉主动去烧水,似玉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点的米拿了出来,熬了一大碗稀粥。这时老人家慢慢的缓醒过来,我赶紧把稀粥弄得不烫嘴的程度,慢慢的让老人喝下。时值天色已晚,老人好像明白过来什么,问:是你们救了我?你们也一起吃饭吧!似玉说,“我们不饿,老人家您先吃吧!”“唉!那我就先吃了!”老人家无奈的说。
我现在心里为了晚饭发愁,但是又不便说什么,于是索性拿出笔来在一张拣来的纸上写一个“福”字。当喝完这碗稀粥,
老人的身体似乎恢复了很多。于是站起身来四处打量这间屋子,一看是穷的可怜,几乎什么都没有。看了看似玉,说,孩子你身体不舒服吧!似玉说,每年到冬天这会儿都是这样,身体总是不舒服。老人从怀里摸出一种像草药一样的东西,说,烧点水,把它放在里面,熬水喝了之后,你的病就会好了!
又回身看看我写的“福”字,拿起来似乎要看的真切,可哪知道,她用手三下五{关于由剪纸想到的故事}.
下给撕了!我当时就急了,这张纸是我好不容易拣到了,我们一家救了您,要过年了,我们家想贴个福字,以求明年的好运,可„„您为何要把它撕掉呢?老人家不紧不慢的说到:把我撕的“福”字展开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碧玉好奇跑过来慢慢的把它展开,呀,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福字被一条大鱼围着,而且经过这番“撕”之后,福字更有立体感了!把小碧玉乐得小嘴都合不上了,把这张纸抱在胸前让他妈妈看,还说这样好不好看!
老人家不等我们说什么,又从怀里掏出一些钱来说,“我看的出,你们能把最后一碗饭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说明你们一家是一个德善之家。你们目前所遭受的一切,其实也算是劫数吧!现在也算应该过去了。我这里有一点钱,你们拿去买点米,让你的妻子和孩子过一个好年,你的妻子从此以后也不会得病,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前程,而且我一会儿告诉你的妻子,怎样才能把一般的字变成这种东西,你把这种“纸”拿到集市和那些富贵人家那里,肯定会卖一个好价钱!”说着就把怎样做好这门手艺的办法告诉了似玉。
此时我们才明白今日我们遇到了神仙,于是我带着似玉和碧玉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说,敢问是哪位神仙?老人家似乎有些意外,连连说,“我嘛,算不上什么神仙,我只是受一位神仙之托,来到人间,察访看看有无德善之人,然后把这种技能传给他。来的时候,那位神仙叮嘱我,要我找到你,试试看你行不行,行,就传给你这种技能,不行我们只好另找别人。这下好了,你们在两千年之后,再相互遇到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此事呀!”
剪纸传说2
(北京民间剪纸)
从前,在北京城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们手下,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子谋生了。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没钱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鸳鸯成双,喜鹊成对,还有什么“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儿也不显“穷气”。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京都内外要贡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
篇三:《习作四剪纸里的故事》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习作四
1.自己动手剪纸,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美。欣赏风格迥异的剪纸,初步了解剪纸的特点。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了解事物的特征,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3.联系文中描写剪纸的词语“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剪纸声像化,并扩展润色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在习作过程中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1.欣赏剪纸作品,充分感悟剪纸作品的艺术美,对剪纸产生兴趣,通过交流,激发表达欲望。
2.细致观察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1.把剪纸当成作图,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重点,观图与想象相结合,联想剪纸背后的故事,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叙述故事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1.渗透性评价,在观图——想象——感悟——练说中,层层递进,分层交流,评价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大家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基础之上审视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语言,丰富习作内容。
2.互动性评价,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互动交流评价,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一起解决,得到完善提高。
3.评议改相结合,在作后评议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改,然后同位展示习作,互相评议,最后全班交流,尤其是针对典型的习作,大家评一评,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议一议,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修改,给同学提出好
的建议,接受建议的同学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
1.学生体验剪纸,见附表。
2.教师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组织学生观看、欣赏。教学PPT。
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走进剪纸,激发兴趣。
1.温故知新,欣赏剪纸。
(1)姥姥的剪纸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围绕两个问题交流:
姥姥最常剪的是什么?剪的怎么样?
姥姥剪纸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
姥姥剪出的何止是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剪纸,剪出的是欢欢喜喜的心情,红红火火的日子,剪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欣赏剪纸作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剪纸。(课件出示三幅剪纸作品)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简短地叙述。
是的,这些剪纸作品多么精妙啊!剪纸艺人凭借一把小剪刀,就可以在纸上剪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真可谓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探知剪纸作品的兴趣,为实现教学目标1做好铺垫。】
2.请同学们拿出体验单,交流一下搜集到的关于剪纸的资料,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可以展示搜集到的剪纸,大家一起欣赏并交流。(如果学生没有搜集到剪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剪纸,说一说心得。)
教师小结:剪纸是我国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节日中,老百姓常用剪纸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这可比什么画都好看,都吉祥。
现在,剪纸不仅流行于中华,而且风靡于世界,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中国剪纸研究会,来收藏、研究剪纸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完成一篇有关剪纸的习作。(板书:习作四剪纸里的故事)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悟
1.指导观图,激发表达欲望。
(1)出示课本83页四幅剪纸图片。(右侧)
欣赏这四幅美不胜收的剪纸,学生说一说感想。
(2)交流观察方法。这么美的剪纸,我们如
何观察它,欣赏它,并向大家介绍它呢?学生
交流,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板书:看——细致观察)
2.分小组描述剪纸。选择一幅最喜爱的剪纸,仔细观察。这四幅剪纸里,同学们觉得哪幅最好看?以顶碗姑娘为例,指名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描
述。预设:这幅顶碗姑娘的剪纸美吗?同学们刚刚描述的呢?美吗?还不够美。再看看,剪纸上的姑娘还有哪儿美?
(1)服饰美:头上的装饰、衣服的款式、花纹„„
(2)动作美:头、手臂、手指、身躯„„
(3)表情美:眼神、嘴角„„
学生分组观察练说。把自己观察到的以及想到的一起和大家分享,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但是要在同学发言结束后,不能打断别人思考发言。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点拨。
我最喜欢的一幅剪纸是„„,你瞧„„
(三)合理想象,积极畅说。
1.引导合理想象。
(1)看来同学们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剪纸的美还不仅仅表现在这里。有些美,是咱们用眼睛看不见的,但是却可以——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2)让我们再来看这些剪纸。课本对他们的评价是: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出示课本原文:
联系这几个词——“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你们能发现哪些看不见的美呢?例如:
色彩:纸的颜色是单一的。但是,这些艺术品的形象却是色彩缤纷的,看!他们穿的衣服„„路边的鲜花„„
形象:剪纸中的形象都是静立不动的,但是,它向我们展示的这些故事中的形象确是„„(师停顿一下)生动活泼的。例如拉着骆驼的少年,翩翩起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等。
内容:编故事是我们平时最经常做的,同学们,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你觉得,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编别人没听过的故事,编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动脑筋,想想这幅画所构成的情景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以前在做什么;现在做什么;以后又会做什么。这样,画面就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