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游记
详细内容
篇一:《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这次跟宿舍同学一起参观了圆明园,也是第一次到圆明园。随处可见的残雕断柱,给我一种难言的悲愤和无奈。回想她辉煌的兴建历程和惨痛的毁灭历史,伴随着无尽的惆怅和叹息。而如今,她拖着残破的身躯饱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露,既是为了证明当年辉煌的中国,更是为了警示我们当年那不堪忍受的历史。
当年,康熙爷为躲避紫禁城单调乏味的建筑色彩,以避喧听政为旗号,开始兴建后来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经过一个多世纪数位清代君主的坚持,山环水绕、绿柳红花,楼阁亭台、馆轩殿院,逐渐形成了圆明、长春、绮春、近春等园,人称四十景景景胜似仙境。美丽的圆明园不仅是清政府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恬淡美好,山高水长,富丽典雅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个悲惨的日子,被英法联军焚毁。罪恶的火焰把圆明园包围熊熊燃烧了三天三夜。当大火终于熄灭,当初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已化成我们脚下的尘土。法国文学家雨果以愤怒的笔触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胜利者把口袋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圆明园被毁灭了,昔日繁花似锦,而如今只有狐兔出没。蔓草荒野,强盗们满船满载,兴高采烈的回到了欧洲,留给中国人的是一枚侵肌入肺的苦果。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成圆明园
遗址公园,保护整修和利用圆明园遗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现在,圆明园遗址开发区,已是山青水碧,花草芬芳,风光怡人,一年四季都以娇媚的景色迎接中外游客,它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圆明园遗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它提醒着我们,虽然时间如
滔滔江水,但那段历史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进。
篇二:《游圆明园有感》秋日游圆明园有感
据说游圆明园最好的时节就是在秋季,于是在十月月末特意选了个不错的日子游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走进圆明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心忽然变得好静,仿佛这诺大的游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脚下的落叶簌簌作响,路不宽,两侧是高嵩参天的大树,那粗壮的树干仿佛是在向我炫耀着它经历过的沧桑,不过这树也该是后栽的吧,当年的大树恐怕多已被烧成炭灰深埋在地下了。我按照路口的指路牌,先去看了这园中稀有的活物——黑天鹅,然后便沿着蜿蜒的小路不知方向的往前走。
走在路边,除了肆意疯涨的杂草,偶然在路边还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痕迹。有大小各异的石头在路边横竖的躺着,那明显是经人精心加工过的断石,百余年前,它们有都是那座庭院中耀眼的梁柱呢?而如今却以这般残破的躯体横卧在杂草丛中。这公园貌似是没有工作人员修整过的,除了扫扫游客留下的旅行垃圾,树、草、桥,都按照它们喜欢的方式躺着、长着,给了人们一个最自然最真实的圆明园,这种萧条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无限的追思。
如果单单走在路上,好像路边的景色都一个样,我跟着另一队有导游的旅游团一起找到了复原的圆明园全景沙盘展厅,当然要看一看!走进黑漆漆的一间平房,一个好似古代战时军用地形图似的沙盘全景几乎覆盖了整间屋子,我不禁感叹了一句“我的天!”,因为这里所呈现的圆明园,与我刚刚亲眼所见的圆明园遗址,判若两地。我像是发掘了一处埋在地下千年的古物,感觉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就在这模型室外面的世界,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一段无比骄傲的岁月,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瑰宝,值得所有世人追思、想象的峥嵘岁月,就这样,变成了我眼前的这般荒芜„我试图触摸这些灵物,这些我的先辈们的智慧的仿物是中华儿女对历史的反思,和永远不变的尊严。
当年,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
勿忘国耻!历史,虽然都已远去,写进史书里的东西,我们都已
无法改变,落后,必然挨打,圆明园的毁灭,我不得不承认这某种程度上讲,的确是一种必然,只不过,老外们选择的方式的确过于残忍,但也许,这般残忍的痛,才更能留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血的教训,教我们勿忘耻辱,奋发图强。如今,尽管中国政府公开反对,尽管中国律师团、海外华人的律师团尽了自己的努力,然而,仍然无法改变记录着中国耻辱的“兔首鼠首”两件宝贵文物被拍卖,从而演绎了“百年前的耻辱,百年后的再度伤害”一幕。该做的努力中国人一定会去做,去挽回,但中国人不会报复,中国人不会纠结历史,中国人只会把痛记在心里,然后昂首挺胸,向着未来,更长更远的地方,坚定的走下去„
篇三:《北京圆明园导游词》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
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06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篇四:《游圆明园有感》游圆明园有感
这是我第三次走进圆明园了。
时间是在春末,天微微有些阴沉,有细细的风吹拂着。才走进圆明园,我们一行人便瞧见一派绿意盎然之景。
一路走来,入目的是还未开败的梨花,洁白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清新范儿十足;路边、山坡上密密匝匝的紫色野花,烂漫绚丽,装点出一派浪漫气息;柳枝在风里款款摆动起来,撩拨人们的心弦,渐渐抚平人们躁动不安的心;渠里的水还是浅浅的,只刚没过稀泥,短短的芦苇仿佛刺破黑暗般冲出地面直指青天„„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可是我却有些疑惑了?明明我不是出来踏青的啊。
直到„„
转过小山坡,有一片湖,浅浅的。湖边有一座小亭,顶端漆的是红黄蓝三色,下用四根朱红色的大圆柱支撑着,四周也是朱红色的栏杆,极新。还未走近,已经能略微闻见一股油漆味。哦,是一座新建的仿古亭,大概是为了观景而建吧。我的心莫名的有些躁动,思绪竟开始有些混乱不清了。走进亭中向外望去,四周几乎遍是带着浓浓的兴致拍照留念的游客,或是对着湖水,或是倚在花下,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可是,我不禁开始怀疑,你我究竟为何而到圆明园呢?
“这里面除了你脚下的小路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他的一切几乎都是重建的。”有这样一个声音说道。我抬头向着声音的源头看过去,是一个年轻的警卫,他正把手里的相机交还给几个游人,许是刚帮人拍完纪念。
是吗?除了我脚下的小径,原来偌大一个圆明园什么也不剩下。原来如此,原来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掉圆明园之后,只剩下这搬不走,懒得毁掉的脚下的石径。树木是新植的,亭台是新建的,石碑是新立的„„各地的游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游客们走进圆明园,看一看亭台楼阁,看一看当年被毁的断桥,看一看堆砌着断壁残垣的西洋楼一直,拍几张古装纪念照,幻想一下自己也是在游览当初极尽奢华的世界第一园林,但是也仅此而已。
可是圆明园,从来就不是一座仅仅供人欣赏的大公园啊。圆明园之所以在当今的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覆灭,经历了那段屈辱,对你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啊。
时光倒回到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两天之后,联军继续向城内开进。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被誉为“世界第一园林”的圆明园就此毁于一旦,冥冥之中,也昭示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最终覆灭的结局。
历史虽然成为过去,但是读历史的人应该能从历史当中懂得什么,记住什么。圆明园的覆灭提醒着我们: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外,整日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享受四方来朝。在历史在向前滚动的过程中,文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个民族要强大起来,必须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力为脊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积淀,发展,创新,进步,超越。落后不一定会挨打,但落后一定会被世界的舞台淘汰。因此在今天,勿忘国耻,肩负责任,建设祖国,扬我国威是我华夏莘莘学子的历史使命。
民族的历史不能被人忘记。圆明园的历史内涵也不能被你我忽略。{北京圆明园游记}.
会有那么一天,中国人终将明白:透过圆明园这个窗口,你我窥见的不仅是“天朝上国”残存的文明,更是几百年前的一个王朝因为耽于幻想,因为精神羸弱,因为看不到民族命运{北京圆明园游记}.
而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悲剧。
残存的石径和新建的仿古亭台,新抽的的柳枝和挣扎着残存下来的刀砍斧削般的古树,西洋楼遗址中四处倒放的白色建筑石块和其上依稀可见的精美花纹„„这些些怎能不冲击游览者的神经。
走在那条贯穿历史的石径上,我不禁幻想,也许一百多年以前也有人在这个地点,在某一天的这个时间,缓缓走过。同样一片天空下,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已经倾颓的王朝沉重的喘息声,在时代的末尾艰难的挣扎着。可是历史从来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对于那样一段历史,你我都无从改变,只能铭记。
从过去的屈辱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从过去的屈辱中汲取力量重新站起来,大步向前。我想那才是今天你我重游圆明园的意义所在。是这样的!
篇五:《游圆明园的感想》游“圆明园”有感
这次跟宿舍同学一起参观了圆明园,也是第一次到圆明园。随处可见的残雕断柱,给我一种难言的悲愤和无奈。回想她辉煌的兴建历程和惨痛的毁灭历史,伴随着无尽的惆怅和叹息。而如今,她拖着残破的身躯饱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露,既是为了证明当年辉煌的中国,更是为了警示我们当年那不堪忍受的历史。
当年,康熙爷为躲避紫禁城单调乏味的建筑色彩,以避喧听政为旗号,开始兴建后来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经过一个多世纪数位清代君主的坚持,山环水绕、绿柳红花,楼阁亭台、馆轩殿院,逐渐形成了圆明、长春、绮春、近春等园,人称四十景景景胜似仙境。美丽的圆明园不仅是清政府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恬淡美好,山高水长,富丽典雅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个悲惨的日子,被英法联军焚毁。罪恶的火焰把圆明园包围熊熊燃烧了三天三夜。当大火终于熄灭,当初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已化成我们脚下的尘土。法国文学家雨果以愤怒的笔触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胜利者把口袋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圆明园被毁灭了,昔日繁花似锦,而如今只有狐兔出没。蔓草
荒野,强盗们满船满载,兴高采烈的回到了欧洲,留给中国人的是一枚侵肌入肺的苦果。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整修和利用圆明园遗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现在,圆明园遗址开发区,已是山青水碧,花草芬芳,风光怡人,一年四季都以娇媚的景色迎接中外游客,它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圆明园遗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它提醒着我们,虽然时间如滔滔江水,但那段历史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进。
篇六:《清华大学、圆明园和北京大学一日游》4号线,到圆明园站下车B口出,向东走100米
从西门进去,走到二校门,进入,二校门--一教--日晷--清华学堂--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闻一多像--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这样已经把学校做漂亮的风景看完了,至于六教(最大、最高的教学楼)、紫荆公寓等地方离得相对较远,对于游客来说,如果不是带着孩子来想要进行教育激励的话,去不去其实无所谓了。这样基本一上午是可以转完上述景点的,而且如果可能的话,中午在清华吃饭也不错,观畴园---万人食堂(亚洲第一大食堂)离得比较近的,如果去的话,还可以顺路看下情人坡,现在的草坪特别绿,但万人食堂很多地方只能使用饭卡,所以可以尝试借学生饭卡或者去可以使用现金的永和用餐。这样中午饭后还是从西门走出校园,
从清华出来直接向西走,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圆明园参观,然后再从南门出来,
向西大约500米,左转进入颐和园路,大约走300米到北大西门。北大西门进入,过校友桥,参观办公楼小广场,左转参观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红湖建筑群、镜春园、朗润园与致福轩;由此向南到德才均备斋,沿未名北路,到第一体育馆;由此右转往南沿湖东岸,过博雅塔;右转到未名湖南岸,一路西去,看钟亭、临湖轩;转弯向南到六院、静园草坪;进入教学区,参观图书馆、理科楼群;然后参观大讲堂、三角地、饮食一条街;再穿过宿舍区,沿五四大道出北大南门。
篇七:《北京圆明园导游词》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北京圆明园游记}.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篇八:《圆明园游玩攻略及简介》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此。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8年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令人痛定思痛。
交通
公交地铁抵达圆明园长春园东门公交车的主要线路有:
319、331、365、432、438、498、628、664、656、681、690、696、697、717、743、801、814、826、963、982、特4路、特6路等。
可乘地铁四号线,在圆明园站下车。
实用信息
园内交通电瓶车:从绿油门值房至线法桥(往返),单程5元/人。
轮椅:绮春园宫门及长春园东门均备有轮椅(免费租用,押金500元)。
篇九:《游圆明园遗址阅读答案》游圆明园遗址阅读答案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圆明园遗址开辟的福海公园。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还记得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还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
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丛林,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赛过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作者在圆明园遗址看到了威武的(),嫩绿的(),盛开的(),怒视的(),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
(2)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首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接着写了映在湖水中的像蓝纱巾的(),像点点花纹的()、()、()、();然后写了湖周围的(),湖中小岛像();最后写了阳光照在水面的景色,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
4.文章的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作者在圆明园遗址看到了威武的(狮子),嫩绿的(小草),盛开的(花朵),怒视的(石马),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2)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首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接着写了映在湖水中的像蓝纱巾的(蓝天),像点点花纹的(山)、(阁)、(桥)、(树);然后写了湖周围的(群山),湖中小岛像(珍珠);最后写了阳光照在水面的景色,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
4.的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点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和对帝国主义的疼恨!
圆明园遗址{北京圆明园游记}.
我的脚步沉重如铅
悲痛地来到你的面前
一片荒郊野草
一堆断壁残垣
我的心被谁的刀枪残暴地击穿
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
你的美丽不再典雅浪漫
你的气质不再华贵超凡
你的风姿不再恢宏翩翩{北京圆明园游记}.
你不再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圣园你不再是中西精华的建筑宝殿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
你是那一次滚滚弥漫的硝烟你是那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焰你是侵略者滔天罪行的铁证
你是强盗者铁蹄留下的记忆再现你是昔日母亲带血的泪眼
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
你不仅仅是荒址废墟
你不仅仅是乱石残垣{北京圆明园游记}.
你是中华国耻永恒的纪念
你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叫
你是一条跨越时空的长鞭
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
篇十:《北京故宫、长城、圆明园三日游》北京故宫、长城、圆明园三日游
出发地:邢台出团日期:每周五价格:380元/人
行程:
D1:晚22:00从邢台乘坐空调汽车赴首都北京。每周五发团
D2:早抵北京观升旗仪式,游览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一代伟人毛泽东纪念堂(周一闭馆);游览明清两代皇宫——故宫(120分钟);游览富国海底世界90元/学生60(自理);北京最大的商业街--王府井大街自由购物,东华门小吃一条街自费品尝北京小吃。
(含中餐)住:北京
D3:早餐后乘车赴居庸关长城,登长城,做好汉,参观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工程,远眺关内关外大好风光(120分钟)。参观润德珠宝店(45分钟);中餐后免费品尝金运通果脯(30分钟);参观国家体育场——鸟巢、水立方外景(50分钟)。自费参观1860年被英法联军和1900年被八国联军两次洗劫的被誉为“世界园林之王”的--圆明园(自理60元/人,100分钟)。结束后乘车返邢,结束愉快行程!。(含早/中餐)
服务标准:
交通:往返空调旅游车住宿:宾馆标准两人间
餐标:十人一桌,八菜一汤(含1早2正餐)
门票:景点第一大门票导服:优秀导游服务
赠送:旅行社责任险、旅游帽,不含意外保险请另付10元购买!
儿童(1.1—1.4米):200元/人(含车位、餐费、保险费,其余自理)
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学生凭国家正规学校学生证350元/人
友情提示:
1、旅行社在不影响游览景点及游览时间的前提下保留对行程次序调整的权利。
2、如遇天气、自然灾害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客人自理,本社尽最大努力协调。
4、游览景点时,按导游和领队协商后的时间集合,以免造成人员走失及造成时间的浪费。
5、若客人有不服从我社安排擅自活动造成的后果及损失由客人本人负责。中途离团需与我社导游书面签
订(离团保证书),离团后再发生一切与本社无关,费用只退未游览的打折后门票,其余不退。
6、旅途中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注意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发布机构信息:
社团:邢台天马旅行社
联系人:杜巍
联系电话:15227709811
地址:邢台天马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