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城口游记,文章

城口游记,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城口游记》

城口游记

火车在铁路上飞驰,雨慢慢地打湿了一切。这一切相映成趣。随着车上的音响的一声“万州到了”。我和伯母姐姐,也下了车。下车了雨在窗外绵绵。雨又变大了。把我们的旅行之路冲成了一包浆。我们便在一个旅店息了一夜,窗外雨依然在下,一根根雨丝仿佛一个个恶魔。风依然在吹,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的夜晚。我十分害怕:“从小就没离开爸妈的我,像温室中的花儿,受的都是阳光雨露。现在这种场面从未见过。明天可怎么办呀?”我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度日如年。第二天,有由于客车不能通行。只好坐了私人的面包车,上车了,雨在外面击着窗户,放肆的吼着、嚎着!仿佛变成了一只拦路虎。下面山体滑坡,又塌方了。我们只好从小路绕了过去,又不一会儿,一块大石头从山上落下来,“哐当!”一声。我们的小也哐当!跳到了嗓子眼,这不是玩命么?车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摆摆,我惊恐的坐在车上,心儿在胸口左冲右撞,我害怕的要命,后悔不该来的。面包车被泥浆包围了,车子像一辆坦克一样在泥潭中推进。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雨慢慢的小了,情况慢慢的好了。大家心中都十分高兴。但好景不长,一会儿前面又大面积的塌方,车子寸步难行,在困苦中时,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怎么样也要到开县。我们开不动车就只有步行。就这样我们一车人马向城口走去。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农民爷爷给我们指了一条近道。我们幸遇“仙人指路”我们才在天黑之前到了开县。

起了一个大清早,就踏上了乡间的路,路况比原来好些了,虽然

经过几天的暴晒路面干燥了些。但又烈日当空、艳阳高照。人们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幸好姨妈叫了摩托来接我们,但又被飞溅的泥水,弄脏,成了泥娃娃了,又脏又臭,狼狈不堪,真是双祸临门,车正好没了油。我们拖了一身的泥,一步一步的在破马路上走,比丐帮还丐帮,要饭的见了恐怕都要嘲笑我,终于到了村口了,大家都在那接我们,并备下了美味佳肴。我心里想到,不经风雨怎有彩虹!我又经历了烈日又经历了大雨,咬牙一挺还是过来了。在困难时不怕它,勇于挑战一定会成功的。

我坚强,我勇敢。故我成长,我快乐!

篇二:《方斗村文章》

方斗村记

部落遗风出新韵,原乡生态入画境。

方斗者,偏隅城口西北,隶属高楠辖村,东交羊耳坝,南接巴山湖。界连川陕之疆,壤错紫阳万源。合方斗坪、四坝之地而成区划。河流分支有二,一自方斗坪观音洞,一自四坝太平河,分流数十里,合石缸河,至黄溪河,汇任河。

其方斗坪:高山环伺,坝底平坦,状若方斗而得名。境内有天然“明镜石”,据《城口厅志》载,“石居悬岩之畔,黑色有光,圆径数尺,日照如镜,人对观之,形色毕现。”自古乃方斗奇景;其四坝:有民谣诵之,“一坝宽、二坝长、三坝四坝好姑娘”,实乃水土之灵秀而出美颜之故也!其地狭长,有二十余里,宽十余里,每坝约十里方圆,呈梯形状,奇哉乎!

壮美巴山,山环水绕,满目青山滴翠;世外方斗,地美田腴,到处牧歌悠扬。蜂蝶萦绕花草香,鸟兽栖息古木幽。垛木茅草结庐,石墙瓦板筑舍。田间地头清溪蜿蜒,房前屋后茂林修竹。夫妇耕作齐力,伴侣渔樵同心。孩童嬉鱼戏水,老人养蚕植桑。倘佯其间,悠然从容。春踏青、夏纳凉、秋赏叶、冬观雪,四季美不胜收!黄金垭、麂子潭、九龙潭、虎卧石、马蹄石,景点如织;石锣石鼓、犀牛下河、五个包、鸡公岩、幻觉石,典故谐趣。绝壁撷耳之技令人惊叹,生漆采割之艺堪称一绝。信乎,高楠风情之奇,方斗为最焉。不敢诩之人间天堂,亦可无愧桃源一方。

方斗之胜,得益于大巴山环境之灵气,与它地风光较之势成旗鼓,而质朴清淑之气尤有过之。游历方斗,览山水村貌之形胜,感民风习俗之淳厚。怡人之情,陶人之性,醉人之心,超然于红尘之外,悠哉乐哉!

嗟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沐政策雨露,彰原乡生态之美;借发展东风,显人文民俗之胜。方斗明珠必光耀秦川,熠烁巴渝,声名鹊起尔!

褪去浮华笑红尘洗尽铅尘也从容

记方斗村垛木房、石板屋

文/刘良红

垛木房、石板屋,起源于远古,虽逾数千年文明,但偏远封闭的少数地方依然保留着这类居住形式,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活化石”。方斗村现仅存百十余户,大约为清代建造,逾今己百余年之久,它记述方斗人勤俭兴业的往事,蕴存着方斗村民风习俗的厚重淳朴。原为遮雨挡风之所,现在成了方斗村人的宝贝,倍受城里人稀罕,还成了文艺家们青睐的创作写生素材。

走进垛木房,看磨菇、山花、杂草长满了墙体,倔强地昂着头,奋力攀爬着,好似见证着世事沧桑,诉说着百姓冷暖;屋檐下挂着那一串串火红红的辣椒,房梁上悬着的一坨坨黄澄澄的包谷,灶头上吊坠仔的一方方香油欲滴的老腊肉,似乎向山外人展示着一种丰满淳厚、朴实亲切的山野诱惑。阳光和风儿也无孔不入,钻进垛木的缝隙里时东时西,忽上忽下跟山里人躲猫猫。

靠近石板屋,貌似土俗粗陋,但斑斓的形体却很耐人寻味,如把方斗石板屋比喻成大巴山身体的一部分,那它就是从山的肢体上卸下的手指甲大小那么一点点,找地重新一摞,摞成的就是石板屋,大石板支顶着小石板,小石块填塞着小石缝,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基是石板,墙是石板,连屋顶也是石板;地是石板,街沿是石板,连炉灶也是石板;好多生活用具也石料所制,如石磨石碾、石臼石槽、石桌石凳等。

层迭错落在坡上坎下的垛木房和石板屋,懒洋洋地舒展着方斗人家的前院后坝,当晨炊晚餐的烟雾萦绕在房顶时,演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农耕生活景象。外形粗旷的线条似透出一股原始的野性,映衬着山里人的豪放,房屋里冬暖夏凉,陪伴方斗人年复一年的静谧生活。

褪去浮华笑红尘,洗尽铅尘也从容。神秘、原始、质朴的方斗村垛木房和石板屋,是大巴山深处一道别致的靓丽风景,吸引世人来感受一下山村返璞归真的自然居住环境;体验一番山里人波澜不惊,豁达包容的生活态度。

谈技艺说民俗

绝壁撷耳之技。耳者,石耳,又名岩耳,多生于绝壁之上。有药用功效,又为食中佳肴,有去热清火滋补之功,和肉作羹或炖鸡,味道鲜美。

传统采耳者以长绳一头绾铁钉,固定于山石裂缝中或树根部位;一头系于腰部,竹编转盘固定腿部用手升降,根据需要可上下移动自如,左右飘荡。因采撷极具风险,在世人眼中也多少显得有些神秘。

方斗绝壁撷耳之技上承下传,历来为方斗撷耳人的生活来源之一,所撷岩耳卖与商家再换取日常生活用品以贴补家用。今天又作为表演观赏之技,向山外展示绝壁撷耳技艺的惊险传奇魁力!

采割大木漆之艺。据文献记载,我国使用生漆起源于四千一百多年前的虞舜和夏禹(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六世纪)时代,“舜作为食器,夏作为祭器”。城口生漆同毛坝漆,建始漆,安康漆,毕节漆,被誉为五大名漆。随着科技日益发达,生漆己被化学漆渐渐取代,传统生漆采割技艺逐步消亡,但人们对生漆的生态环保却倍加怀念。

方斗村地处我县偏远之地,生产力相对落后,使得一些传统技艺保留下来,其中大木漆采割技艺更是方斗村一绝,割漆艺人们劳作时,三五人饶有兴致对唱“割漆歌”,放松情绪,劳逸结合。

民间薅草锣鼓。《墨子·三辩》:“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薅草锣鼓它由田间生产、薅草劳动、山歌艺术等表现形式组成。一般以三几人成组,锣、钹、鼓、兜锣操一件。方斗村地处偏僻,娱乐项目较少,当地男丁几乎人人会打锣鼓,除农忙外,婚丧嫁娶等均以锣

鼓形式出场。即使闲无事时,几人相邀以打锣鼓为耍事。随着交通条件、物质生活的改变,方斗人的文艺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但薅草锣鼓等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保留下来,而且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发扬光大。

诙谐幽默话山歌。方斗村人人会唱、能唱大巴山歌谣,以质朴清纯著称。表达直露,心意坦白,喜怒哀乐一气呵成。上承下传,均以古今轶事,日常生活为题材,音律同出一辙,唯事移词异。山间劳作,背挑赶脚而吟为山歌,婚嫁寿庆为喜歌,丧葬凭吊为孝歌。嬉笑怒骂,诙谐幽默。表达爱慕或憎恶皆用山歌表达,对正人、楷模者,以古为典以今为范,网罗美词佳句赞誉之;对邪恶、不忠孝者,以古讽今,指桑骂槐,搜集阴损贬语讥讽之。总之,窥方斗山歌一斑足以知大巴山民谣全豹。

道地名侃传奇

“黄金垭”之典故: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为山之垭口。黄金垭交方斗村与黄河村界,海拔近两千米,将黄河村、方斗村一分为二。是二村过往之要道。此处缘何为“黄金垭”,其中尚有典故。

相传清代中叶,有白莲教众由陕西紫阳入川,一路抢掠,得黄金数十箱之多,在行进方斗往高头坝途中,被数路清军追剿,被围此垭囗。凭此地山高地险之优与清兵抗衡达数十日,人疲马乏,粮草耗尽,教众战死饿毙者众多。为全性命,教首下令就地藏匿黄金后,率众舍命突逃而去。黄金踪迹始成谜,说来也奇,每当朝阳映射,垭口两边山恋金光熠熠,似两锭大金元宝,当地便其为“黄金垭”。百

余年来,探财寻宝者众多,俱遍寻不得,之传奇往事流传至今。“石锣石鼓”的故事:《城口厅志》中述,“岩右有生成石锣石鼓,人抛石击之,其声颇似。”相传古时,方斗一放牧之童,见石壁之上一石如锣,一石如鼓,好奇抛石击中石鼓,其声如雷鸣,牧童顿觉好玩,用大石接连击之,其声亦如春雷声声,因不受其力,顿时石裂,此后石鼓便不再响。石锣石鼓本为雌雄,石锣性灵,任尔敲之,亦哑无声。

后有一户人家,原居邻县某村,家受天灾逃荒至方斗坪,见此地开阔,便居住下来,拓地种粮,饲养牲畜。此家人心善,虽贫而乐善好施,与人交往,宁可吃亏也不负他人,自家家境虽时常靑黄不接但凡有余粮也要相助乡邻。某日,这家人圈内母猪携十余头幼猪跑了出来,全家追赶,至石壁下猪群围着石锣,棒打鞭赶纹丝不动,主人气极,举起手中长棒猛掀石锣,石锣落地,咣地一声响,将地砸一大坑,猪便用嘴急拱,片刻拱出银元宝无数。这家人便用此笔银子造房置地,成了当地大户。当地有歌谣:“石锣对石鼓,银子二万五;石锣被人掀,银子出了土。

俗话说,吃亏是福,善恶自有报。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终归会有好的回报,这个传说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城口游记,文章}.

“五个包”的来历:“五个包”,又名“五行山”,隅于方斗村境内,交陕西紫阳交界,因山峦呈五峰状,实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缘何?且从秦国犯楚说起。

战国时期,现城口疆域原属巴国领地,后秦灭巴国,巴国疆域

篇三:《神河源游记》

岚皋神河源游记

图、文/伍安宝

(2015年8月30日)

早有骑车前往神河源景区旅游的念头。

早早就给摩托车加满油,做好前往岚皋县神河源旅游的准备。神河源景区,位于陕西省岚皋县与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处的大巴山神田主脊的北坡。

中午11:30抵达神河源景区售票处,购的40元门票后,继续骑车前行。

非旅游旺季,游客不多,独自骑车,行走自如,可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远处眺望,一片翠绿的山峦,在秋日阳光和蓝天的衬托下,姹紫嫣红,美极了,这是平日所不可领略的。

道路两旁,奇石林立,绣满了厚厚的青苔,在阳光下,碧绿碧绿,使人爱不释手。

返、返回景区出口,已是中午13时。休息片刻,进一点饮食,稍作整理,踏上了返回的旅途。

两小时后回到了家中,停好车,洗漱一番,坐在沙发上,来一块冰镇西瓜,享受着一天旅途的快乐……。

车过安康水电厂大坝后,停车拍摄安康水电站远景。

宏伟壮丽的安康水电站

岚河漂流终点远景{城口游记,文章}.

四季狩猎场一角

景区风景很美,尚未开发,一切都很原生态

篇四:《北京游记》

北京游记

行程安排:

周日晚上:天安门夜景

周一:北大,(清华大学工作日不能进去),圆明园23元+船票20,那里会推销典藏北京的dvd,每套五个碟,100元/套

周二:毛主席纪念堂,需要去存包,小包花费5元,买了三支菊花9元,故宫博物馆60元,美团订票可以刷身份证进,60元/人,学生票20/人,但是学生票需要检查学生证。

周三:北海公园,西单商场

周四:王府井街道

周五:八达岭长城,79/人跟团,缆车来回100元/人,鸟巢,水立方外观周六下午:清华大学

周日:雍和宫、国子监、孔庙、南锣鼓巷

周一:颐和园

注意,北京有些景点周一是关闭的,来北京记得手机里下载好百度地图和北京地铁两款软件。

6月5日,我们7点从小和山出发,乘坐高铁G36(杭州东—北京南),09:05开,票价538.5元。14:50到北京南站,大概下午3点半到的如家酒店西便门店,酒店360元每晚,酒店有三餐提供,需要另外算钱,整体还算不错,但和南方酒店比起来,各方面设施还稍有落后。我们休息了会,和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约好晚上一起吃饭,晚饭是在酒店附近的羊羯子饭店吃的,饭店味道不错,但是没想到的是北京二环这里白开水是收钱的,吃完饭,我们决定去天安门广场看降旗,听同学说,在北京最恐怖的地铁线是4号线和13号线,挤爆了。而且他们不建议我坐公交,真的很堵。我们吃饭的地方离地铁站比较远,需要走路约两公里,在长椿街站上车,注意这边地铁站有些不可以用自助售票机的,我们买了去天安门西站的票,3元/人,坐地铁1号线到复兴门站换乘2号线到天安门西站下车,然后往天安门广场方向出地铁站口,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交通管制很严,绕了一大圈才来到天安门广场,但是广场围栏已经关闭,通向天安门广场的各个路口都有兵哥哥守着,在准备降旗的时间段内,都不让通行了,我们远远地望着红旗缓缓下降,然后看了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喷泉,就回来休息了。酒店边上的超市物价真的蛮贵的,但是水果店的西瓜蛮便宜的,1.25元每斤,西瓜个头很大,很甜,推荐购买来尝尝。

Day1:天安门夜景

Day2:圆明园+北大:

蓄水楼供喷泉用水,掺了蛋清和糯米、石灰、沙子泥土组成

圆明园占地5820亩,国家说圆明园不再修建,将这些遗址永远保留下来,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城口游记,文章}.

跟着导游的话,会看到几分钟的纪录片,叫做《典藏北京》,每套100元,5个碟/套。

北京大学是随意进去的,只要在门口登记一下个人信息。

Day3:毛主席纪念堂+故宫:

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时间6:40到13:00,参观前需要去对面一个地方存包,除了钥匙、钱包和手机,几乎没什么东西可以带进去的。游客很多,安检也是非常严格的,进去之后,一般一个人买三支菊花去祭拜,每支3元。其实就是人多,排队的时间长,两个人一排对齐后,大家从前门进后门出,真正看到毛主席的时候大约就一分钟。

故宫可以从天安门城楼直接过去的,门票60元,学生票20元,学生票是需要查学生证的,注意研究生不算学生的。故宫建议是租一个讲解器或者跟着导游去,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景区内有很多的导游,也可以跟着随便听听的。

篇五:《山西游记》

畅游文化古城山西-旅游自传

飞机在高空中穿梭,透过机窗,俯瞰大地,条条丘壑蜿蜒盘旋,从未去过山西,脑海中与山西相关联的是陈醋、煤碳、晋商还有名闻全国的汾酒。曾经了解三晋、胡服骑射„„那些厚重黄土掩埋下的厚重历史,已经悉数还给了历史老师。我们一行10人于2014年新年第一天踏上了山西四日游的行程之旅!

出太原机场,寒风扑面而来,零下8度的气温,使我们这些从南方过来的游客着实感受了北方的“大礼”,但是大家不因严寒而对未来旅程产生懈怠,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到达第一站-因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而声名远播的乔家大院,晋商豪宅的一个小小代表,双“喜”字结构的建筑,每一座院子都有讲究,每一个阁楼雕饰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每一件陈设的物品都是国家文物,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很好,没有其它旅游景点太多的商业气氛。第二站平遥古城。它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当我们一行人走到平遥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历史时期,看着城口高大的古长城、烽火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剥落,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壮烈,街道两旁保存完整的镖局、县衙、居住楼,无不昭示着那个时期百姓的生活文化,当夜我们夜宿平遥古城,入住古香古色的客栈时,心里其实真有点后怕,客栈完全是千年前的模样,置身其中,真

觉得自己穿越了,不由得想到倩女幽魂中宁采臣夜宿客栈遇到黑山老妖的场景,一夜中有点担心又有点期盼,是否自己也会遇到不一样的古怪精灵之事。

其实,最让我感触之深的是最后一站五台山之行,当时温度零下12度,据导游讲解,此处有座山顶有着镇山之宝,积雪常年不化,是当地居民信奉的“五爷庙”给当地人民的福泽,保持五台山一年四季清凉,美丽的传说总会带给人们神秘与暇想,看着成群的信徒匍匐在山路磕着长头,看着寺庙前随风飘动的经幡,当我们虔诚的转动经筒,不由的想到“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凄美婉转的诗句祈求的不是佛祖的庇佑而是来自雪域高原无上至尊的无奈,仓央嘉措因心中的信仰不得不留下千古遗憾,在这庄严而肃穆的寺庙群中,感受到的是浓厚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