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我的家乡在平遥古城》
我的家乡在平遥古城,这里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1997年12月31日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平遥人的骄傲。
这里有闻名中外的日升昌票号,它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它的分号几乎遍布全中国,以“汇通天下”而闻名,勤劳智慧的平遥人,不怕艰难、远走边疆,把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平遥人的辉煌历史。
县衙也是值得去看看的地方。这里原来县太爷居住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县政府,共四进院落。首先进入的是大堂,迎面是“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是最主要的办公场所,转过屏风是二堂,是书房和会客厅,第三进院落是卧室,再往后就是餐厅。县衙的右边有一个小巧别致的花园和戏台,左边是牢狱和存放档案的地方。整个县衙威武森严,让人从心里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古老的城墙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平面呈方形的城墙,当时是为防御外族侵犯而建,现今为著名的旅游佳地,始建于明清时期,后来经过不断的修缮,共有72个垛口,代表孔子的72个大弟子。古城共有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形如龟状,故平遥又有“龟城”之说。
我的家乡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也有漂亮的现代建筑。南门外新建的人工湖,有随音乐跳动的喷泉,有欢快游动的小鱼,每到夜晚,华灯齐放,喷泉欢洒,乐声轻拂,让人仿佛置身在美妙的仙境之中。人工湖的对面是迎熏门广场,平常人们在
这里散步晨练,每逢节假日,这里便彩旗飘扬,人来人往,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还盛产许多美食,如:平遥牛肉、碗托、长山药、曹家熏肘......吃了保你赞不绝口!
我的家乡—平遥,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我爱我的家乡,欢迎你们来旅游
走进平遥古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数起来票号旧址算是一道。
票号是现代银行的前身。“日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它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总号就设在平遥西大街,财东是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经理为细窑村雷履泰。其前身西裕成颜料铺,在乾嘉年间已资财雄厚。为适应商业、金融业的需求,开始兼办汇兑,改组为票号后专营汇兑,存放款业务,逐渐发达,营业对象大都为封建官僚、地主和一般商人,以“京都日升昌汇通天下”著称。“日升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机体中悄然生成。{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日升昌票号成立后,祁县、太谷等商号大贾竞相仿效设立或改营票号,山西票号总分号在国内外达400多个,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商业贸易的发展。平遥更是票号云集,相继有蔚泰厚、蔚丰厚、蔚盛长、天成享、新泰厚等21家票号崛起,独领金融风骚,成为清时全国金融中心。票号黄金时代,红利每股都要分到一二万两以上,分支机构遍及国内外,营业领域之大,为中国商业机构所罕见。
票号作为专门从事存款、放款、汇兑的金融机构首先产生在平遥,平遥的地域优势是原因之一。平遥地处汾河谷地,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之时即已成为神州大地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汉唐丝绸之路,必经平遥;南北茶叶、丝绸、皮麻商品集散,多在平遥。城内商人利用地域优势,全国经商,逐步积聚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时有“富商大贾甲天下,数非十万不算富”之说,如此为金融资本从商业资本中分离创造了最有利的物质条件。山西票号鼎盛时期在1893至1910年间;随着西方资本金融业的兴起,则由盛到衰,1932年日升昌改营银号。
在近代100余年的时间里,票号成为“汇通天下”的金融组织,在中国经济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在经营中积累的经验,有的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如今平遥“日升昌”旧址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步入其中可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这是票号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见证。
如果说这是一种感情投资的话,那么从它的管理制度来看更有令人启发的地方。票号从经理的聘任到员工的选择,严格挑选,惟才是举。如雷履泰经理在临终前,竭力荐举二掌柜程大培的儿子程清泮执掌号事,结果程清泮不负重望,审时度势,力挽狂澜,顺利将“日升昌”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票号还采用银股身股平均分配,激励经理员工竭尽全力为票号兴衰而奔走,促成了经营管理、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的全面改善。票号在发展中应势而变,广布网点,反馈信息,酌温济虚的策略以及给用户极大的方便,一地存多地取,不分昼夜,不分生熟,随到随办,这些经验都是难能可贵的。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家乡都不是很自信,因为她静谧,默默无闻,所以当她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我骇然了,第一次为自己的家乡自豪。的确,时代的巨变,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并没有影响到这个深居中国内陆,群山围绕中心的小城,明清的建筑竟然在几百年后仍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作为一个平遥人,我对家乡的感情是很复杂的。首先为她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文化而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喜悦,尽管我的家乡被时代抛弃,找不到自己在中国的地位,但是从研究人类文化而言,毕竟她可以是一个见证;再者就是悲哀了:我的家乡象一个时代的弃婴,在轰隆隆的时代列车开过后,她因步伐太慢而落伍了。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而她却固步自封,不肯改变,现代与古代格格不入。
走进平遥,第一个感觉是质朴,接着便是厚重了。她承受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你处处都会有一种被历史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徜徉在明清一条街上,看看明清留下的古屋,把玩一下古物,仿拂置身于那个时代。这个小城没有城市的浮华与躁动,没有城市的热闹与喧嚣,有的只是一隅的安静与平和,我开始相信我的灵魂归宿应该是平遥,她象一个智者拥抱着我,使我充满了一种大气与安宁,她可以使你的心灵澄澈地象一条透明见石的溪水,直入你心间,直抵你灵魂。如果你在躁动的心想要寻找宁静,那么回归历史吧,在平遥可以让你的心惬意地享受世外桃园般的宁静与详和。重温历史才能让你的记忆定格,尽享安宁。
如果手末世繁华是由上海演绎的话,那么我的家乡平遥可以演绎这份平淡。繁华是暂时的,是美丽摄人心魄的,象一朵娇贵的牡丹,没有经历衰老,由年青直接死亡,没有委顿的痛苦和哀伤;平淡却可以持久在历史的滋润下蕴酿出美酒,,蕴酿出芬芳,香飘四溢,只要挖掘,里面会是一个很奇异的世界。繁华是用眼睛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美;平淡是靠品的,细细咀嚼才会愈发有味。
当然平遥的沉香与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蕴味是分不开的。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或地区是没有资格手文化的,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积淀。晋商之所以有自己的文化就是因为在经历繁华与衰落后,吸取经验教训,一点一滴地积攒而形成别具一格的晋商文化。文化是没有好坏的,因为经过历史的验证,能称之为文化的便是精华了。{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晋商文化与明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侵入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晋商文化似一枝奇葩耸立于中华文明之林。“晋商自来有儒商之誉,儒的入世精神和文化智信思想被晋商封为商道”(摘自杂志«文明»)儒家文化渗透着晋商文化,故重礼与崇文成了晋商文化的核心,但与孔老夫子“学而优则仕”不同的是,晋商人的治学思想是“学而优则商”。一次次的社会变革,既是兴盛的契机,也是衰败的征兆。
平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背后的事情太多了。1997年12月3日平遥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在尽享古代文明后的平遥开始尽情享受现代文明了。“随着一队队国内外游人的进进出出,银山又在堆砌”(«文明»)。
«世界遗产名录»称:“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提供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
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文明»)
平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作为一个平遥人会细心的感受她的每一次变化,继续把我的故事讲下去。{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后记:第一次这么平心静气的讲述自己的家乡,以前的我总喜欢用一条标准蘅量自己的家乡,即经济,于是家乡便一无是处了。刚开始我不懂为什么这样一座小城可以聚集国内外游人的目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现在明白了,小城一旦承载历史,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只有研究透晋商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明清时期的文化。因为她曾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同时我也找到了我灵魂的归宿,无论我字哪儿,她都会缠绕着我,在身体的一隅,一经触动,思乡的感情就会象溪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泻。身处异乡的我一直觉得对家乡有所亏欠,我是一个平遥人,我用自己的笔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和风土人情。看到了许多旁观者写的平遥,作为一个真正的平遥人却不懂自己的家乡深感惭愧。但在这篇文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时,我不再觉得愧对家乡。
2006-6-117:31回复{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2
楼
好
好
好{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介绍平遥古城的作文}.
2008-12-407:06回复
共有2篇贴子
赞
篇二:《游平遥古城》4月8日,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兴致勃勃地去双林寺春游。
我们一路上谈笑风声,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和老师说话,一会儿走走,一会儿跑跑,开心极了!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到了!
一到那儿,队伍就乱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向那里。校长便叫同学们集合,说了几点重要的事儿,我们就自由活动了。
我们队的人,就去寺里观赏了。那儿很大,我们先去看了天王殿,里面有五个雕得栩栩如生的大佛。最大的那个就是如来佛祖,旁边的那四个则是四大天王:一个勇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四大天王手里都拿着擒妖宝物,个个儿魁梧高大。
再往里走,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比天王殿大得多,墙的两侧有十八罗汉,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静坐沉思,有的合掌拜佛……千姿百态!我们队的人在那里玩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休息了一会儿,老师就叫我们集合,我们就排着队伍回来了。
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明清时代古城,高大厚重的古城墙、风格突出的明清建筑、各类历史文化遗存,使其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游览车一共是两辆,一路沿着厚重的古城墙边的道路行驶,路上导游还在不断地向我们做着讲解,可惜我坐在第二辆车上,没听到导游说的是什么。我们首先去的地方是平遥的文庙,是当时星罗棋布般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奉孔老夫子的文化圣殿的一个缩影。从高高大大的棂星门进去,就是状元桥,据说这在过去是只有科举得了状元的人才有走过此桥的殊荣,否则就只有从两边绕行。文庙的规模不大,传统的中轴布局,鲜明的明清风格,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让人难忘的倒是庙里一个殿的后门被封死了,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魁字。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个“魁”字是文天祥的手笔,于清康熙年间由后人烛影放大后描摹在墙上的。此“魁”少第一划,是平遥文化的一个特色,据说如果当地有人得中状元,少的一划才可以添上,那个被封的后门才可以打开。因清中期后,平遥本地再没出一个状元,少的一划也就成为平遥永远的缺憾。
第二站是平遥县衙,上午十点多有庭审表演。由于导游的带领,我们刚进县衙,演出就开始了。穿着清朝服饰的一干演员,分演着不同的角色:县官、衙役、原告、被告,向人们再现了当时的一个庭审场景。如按古代县衙的规模、形制、保存的完好等各方面而论,南阳的内乡县衙应是首屈一指,可惜没有去过。由于是第一次完整地参观一个古代行政官署,所以平遥的县衙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县衙内的古代监狱部分的设施及古代刑具陈列与介绍,给人极大的振憾。
到了平遥,不能不去的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家票号的“日升昌”和当年极负盛名的镖局“同兴公”。如今,前者已是中国票号博物馆,而后者则是山西省的镖局博物馆。作为现代银行的前身,山西的票号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位置,并作为晋商辉煌的象征而永远地成为山西人的骄傲。而“日升昌”票号作为该行业的第一家和平遥最大的票号,也在中国的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丫对那里的密押则尤其感兴趣。而一提到镖师,则更容易使人们联想到那些武艺超群、啸傲江湖的义士侠客的传奇,从“同兴公”的屋檐下穿过,那种感觉则更强烈,特别是在那当年武师练功的校场上,看着那些练功用的梅花桩、石球等物,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只是当有游人也在梅花桩上一试身手时,才会从想
象中回到现实,而在这一凝神间,已倏忽数百年。
从县衙出来开始逛明清一条街,我们昨晚由于已经逛过,感觉白天的景象远不如夜晚美丽,所以兴致不高,就只买了点当地出产的牛肉带回去给亲朋尝尝。接着,一行人就登上了古城墙。从高大的古城墙上总览平遥,整个古城一片青色的翘檐棱脊在阳光下,蕴含着一种无尽的苍凉,好像是历史无意间将一颗珠子遗落在晋中平原上,古朴中蕴含着美丽,美丽中又浸透着一种淡淡的哀伤。
最后我们拾级而下,从翁城中走出了古城。第一次确切地了解了翁城的建筑、翁城的作用,眼前闪过的是《墨攻》中翁城之战的惨烈。以前看的时候,怎么也不明白什么是翁城、翁城和主城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进攻时必须先取翁城、为什么翁城那么容易就成为进攻者的陷阱、为什么修建翁城对守城具有重大的意义等等。如今当从城墙和城下多角度地审视后,当亲自穿过翁城时,看到如今仍在翁城下城墙间的第二道厚重的大门,所有的疑问都不再存在。这也算是此行我个人的一大收获。
离开平遥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多钟,冬日的夕阳下,古城墙寂寞地兀立。当沿着城墙外围离开时,发现城墙多处都标志有危险请勿接近的标志,表明城墙已到了维护的时候。一路不停地沿原路返回洛阳,到家已经九点多钟,夜色已经彻底地降临,而华灯已照亮着城市的上空。
回首两天的出行,来回数百公里的里程,却似乎穿越了几百年的岁月,乔家大院的灯笼、平遥古城的垛口,都在灯火中渐渐消隐,却在心底里慢慢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