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描写的文章

描写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描写文章写得好的成语》

描写文章写得好的成语

行云流水丹青妙笔拍案叫绝妙笔生花笔扫千军笔下生花

惜墨如金点石成金笔下生辉一气呵成字字珠玉酣畅淋漓

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惟妙惟肖文笔极佳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言简意赅完美无缺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义正词严出口成章出类拔萃出神入化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惊天动地见缝插针文从字顺十全十美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龙飞凤舞文笔犀利文风幽默文章雅致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欢风华丽妙不可言妙趣横生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朴实无华个性张扬文笔流畅辞藻华丽人物丰满形象鲜活

一语惊醒梦中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嫌简。(非成语)

人物外貌描写作文训练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的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提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人物描写之一外貌描写。

一、课前预读: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1)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哈利·波特。

(2)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

(3)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描写的文章}.

(4)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红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执青龙偃月刀。

关羽

(5)站在面前的孩子,约摸八九岁的样子。面黄肌瘦,大大的脑袋与瘦削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大相配。一双大眼睛在脏兮兮的脸上骨溜溜地转,尽管灵活,却透出饥饿的神情。硕大的脑门上,三根极细的黄头发随风飘摇,显得无助可怜。

三毛

2、说说你猜的根据?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型的黑框大眼镜”、“面如红枣、执青龙偃月刀„„”、“三根极细的黄头发随风飘摇”

二、课堂学习

1、什么叫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2、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1)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第一,让读者有如见其人之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

点拨:写外貌要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之处。不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我爷爷没有魁梧的身材、渊博的知识,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他那黑黝黝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宽厚的、慈祥的和愉快的微笑,让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不由得被深深感染。

第二,可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描写点拨:描写人物外貌,只写外表美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示人物精神世界,这样人物更丰满,更有生命力。

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物的外貌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

3.怎样进行外貌描写,思考下面的问题,探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思考问题:

(1)找出文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2)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3)文段(2)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4)你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进行小结,板书要点。

(1)观察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的观察。

(2)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特征来写,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外貌描写的方法: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描写的文章}.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3)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猜猜她们的性格: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聪明,纯真)

(4)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伤心、悲痛)

(5)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6)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7)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例“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亮的眼睛上。”(《小音乐家杨科》

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先生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从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所以,作文时描写好人物的眼睛是很重要的。

小结:描写人物的外貌,要仔细观察,写出个性;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三、课堂练习:

请你以本班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为对象,进行一段人物描写,注意:

1、描写同学时,语言不能带有嘲笑意味。

2、我们进行的是外貌描写,不要写生活表现

3、不要写名字,我们请大家猜一猜?

外貌描写,五种技法应用例析

1.白描法{描写的文章}.

抓住能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外貌来简笔勾勒,以简约的笔墨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一个书呆子:‚瘦小的男生出现在门口。那男孩个子很矮,小寸头,长着胡须.一副‘复古,’眼镜几乎占了他半个脸.鞋带散开了,他却浑然不觉。‛这里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勾勒,却刻画出一个因死读书而毫无朝气的书呆子形象。

2.工笔法

根据刻画人物的需要,对人物外貌加以全面细致地描绘,让人有如见其人之感。如一篇题。为《开往春天的列车》的中考优秀作文这样描写一位中年男子的外貌:‚站在我们座位旁的,是个壮实的中年男子.络腮胡子,头发有些蓬乱.脸上已淌下大滴大滴的汗珠,皮肤接近古铜色,但又夹杂着黝黑,那件单薄的蓝色工人服早已湿得不成样子。估计是在外地打工回家探亲的,我心中暗想。‛这一段外貌描写,不仅全面,而且细致,特别是对汗珠及肤色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这就是典型的工笔描绘。

3.特写法

就是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对准人物某个最典型的外貌特征加以细致描写。如一篇题为《紧握》的中考优秀作文这样写‚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很大,像蒲扇;手掌很厚实、有力,手心红彤彤的,每只手上的掌纹都很奇特——深深一条线——不知是不是该叫‘通关手’?这双手打人很痛,猛拍我的后背,前胸会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且厉害得像铁钳.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我两条腿死死夹住。‛

这段外貌描写,将镜头对准‚爸爸‛的手,从外形、颜色、掌纹、力度等多个角度细致描绘,就是运用特写法。

4.动静结合法

就是既写出人物静态的外貌,又写出动态的外貌,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眼前:青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在这段以静态描写为主的文字中,穿插着动态描写。通过对‚亮光闪闪‛的眼睛、‚飘拂‛的胡须的动态描写,把人物写活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老人强健的体魄与爽朗的性格。

5.修辞描绘法

就是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格来描写,如把笑脸比作花朵绽放.把哭脸比作梨花带雨就是如此。4、累词语,学以致用。

五官容貌:一脸稚气、满脸皱纹、黑里透红、脸色苍白、眉清目秀、满头青丝、两鬓染霜、明眸皓齿、目光锐利、布满血丝、宽鼻阔嘴、唇红齿白、尖嘴猴腮、

神态描写:和颜悦色、英姿勃勃、威风凛凛、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羞涩腼腆、活泼开朗、从容不迫、妩媚动人、悠闲自得、毕恭毕敬、面红耳赤、不屑一顾、漫不经心、呆若木鸡、郁郁寡欢、傲慢无礼身材描写:身强力壮、身材高挑、亭亭玉立、虎背熊腰、体态丰盈、短小精悍、佝偻身子

衣着装饰:衣着华丽、朴素大方、西装革履、衣着得体、破破烂烂等。

5、当堂训练,提高能力:

以“你认识了吗,他就是我的————(如:妈妈、爸爸、老师、同学、朋友等)”为题,选择父母中的一员、现在任课老师中的一员、现在班内同学中的一员,为描写对象。运用所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外貌描写,字数在100字以上。

抓住外貌特征,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1)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一个人的慈祥。

(2)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一个人的刚强。

(3)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一个人的狡猾。

(4)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一个人的冷酷。

例1、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双深邃明亮的的眼睛,但看起来又好像有点儿不相符,好像有点儿“呆”的感觉,可是他对我们,却总是发出异样的光芒,这是知识的流露,这光芒不仅给予了他的学生以知识,还有勇气。他每次走进教室,总是眯笑着他那张善良、对我们期望的脸,手拿一本语文书,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仿佛周身都充满了智慧。你认识了吗,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刘老师。

例2、我们班有一个男生,你如果随便看他一眼,觉得没什么,可你如果仔细观察他一会儿,就会发现他很像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燕小六儿”啊!多像啊!圆鼓鼓的小小的眼睛。笑起来像一条线,鼻梁不高也不底,还有那弯弯的眉毛.简直就是燕小六儿的化身,如果他的嗓音在嘹亮一点就更像了。

例3、他,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神态,一会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的眨着眼,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属它最勤劳。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例4、中午一来,就见他的嘴角一边微微的翘起,眼睛狡猾地眯着,眼珠还不时地转几圈,突然,他的眼睛发出异样的光芒,欣喜若狂,嘴里发出“哼哼”的声音,二郎腿也跷起来了。一定是又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例5、她每天都会梳两个短短的羊角,因为太短没法辫起来,于是头发总是岔着,样子看上去像个一二年级的小姑娘。她那张瓜子脸上,有一双如紫葡萄的大眼睛,很怪的是右眼珠好像就要掉出来了,有人认为这很可笑,可我觉得这是她知识的凝聚。她高翘的鼻子下有一张小巧的嘴巴,一天到晚不歇气的说话。她有着男孩子般大大咧咧的性格,“方雨”这样秀丽的名字竟会落在她身上。

例6、我的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她中等身材。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一双大大的眼睛里嵌着两颗圆圆的黑眼珠,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就像两颗发亮的宝石。这双眼睛仿佛会说话,在我生病的时候,充满了关切;淘气的时候,充满了责备。再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就更漂亮了。

三、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外貌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外貌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外貌的描写,能使读者由他的外貌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外貌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

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四、作文训练:

选取周围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其中外貌描写不少于100字。

五、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

篇三:《关于写文章》

关于写文章

施东向

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作者要写一篇文章,总是在自己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写出来的东西:或者是在工作中积累了某些经验,并且认真地考虑和总结了这些经验,或者是对于某个问题做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是,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一个使思想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一般说来,一种思想只是在自己头脑里的时候,还不一定十分明确。把它说出来让别人听懂,这就比较明确了。写成文章,那就是更进一步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至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还是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显示出来了。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讲究章法,也就是要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结束,如何分层次,分段落,这实际上就是整理自己的思想,使它具有清晰的条理。有时,为了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要费许多周折,这往往是因为这个意思在自己头脑里本来还是比较模糊的,而在找到了最恰当的字眼和语句来表达的时候,这个意思才真正明确起来。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暴露了需要解决的矛盾。写不下去,有时是因为我们对于书面语言这个工具还没有很好地掌握。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虽然觉得已经弄通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暖昧的,或者还只有个粗糙的轮廓,其中细节还很不周到。在这种情形下,当然写不成好文章。但是如果不写,也许还不能发现这种情形。

遇到这种矛盾怎么办?最好不要急于写下去。这时候,就应当进行各种必要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看书,和别人讨论等等),继续酝酿,继续思索,继续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脱离那种暧昧、混乱和粗疏的状态。材料充分了,观点明确了,论据完备了,条理清楚了,然后才能写好改好。有时我们研究一个问题,起初未必能预见到它的广度和深度,到了写不下去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复杂性。所以写作过程常常能引导着我们的思想进入新的境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经历到的。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情形也许是有的,但如果不是粗制滥造,那至少要有这两个条件:第一是对书面语言这种工具十分熟练,能够得心应手;第二,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思想已经预先酝酿得十分成熟,连一切细节都考虑到了。但是,事实上对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即使一次能写成的文章仍然

可以继续修改。通常我们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修改,甚至几次重写。这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取得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为了使这种思想愈来愈明确和完备。

这样看来,把一种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好象一块生铁经过反复的锤炼,结果成了熟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用写文章的方法来锻炼思想,提高思想能力的缘故。当然,必须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写文章,才能收到这种效果。如果马马虎虎、随随便便,那就既起不了锻炼思想的作用,也谈不上交流思想、传播经验了。

所以,我们反对不严肃的写作态度。如果不管自己有没有值得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只是硬着头皮写下去,而且写出来就要发表,这种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是说些什么的文章,只能使人看着头痛,看罢后悔,是毫无可取之处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提倡大家来学习写文章,努力写出好文章来。不要因为自己的思想能力不高就不敢写文章,而应当用文章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所有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为什么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应当尽可能把经验总结写成文章呢?除了要把经验告诉别人以外,还因为写文章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以至使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当然更应当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而且应当通过写文章来检查自己的成果,督促自己不断地提高研究水平。

好文章是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研究才能写出来的。这种文章在义理、考据和辞章等方面,总是经过认真努力的。当然,要把文章写好,需要一个过程。起初写的文章不一定就很好,但只要经常地认真写下去,总是可以写好的。

选自《红旗》1959年第12期,有改动。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8课,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篇四:《写文章必备常用语句大全》

思想教育经常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专业设臵合理化,变“随意挑”为“统筹选”;

学习保障制度化,变“粗放型”为“集约型”。

在思想感情上,要体现一个“爱”字;

在自身形象上,要树立一个“正”字;

在工作方法上,要突出一个“细”字;

在工作作风上,要坚持一个“实”字;

在领导力量上,要形成一个“合”字。

了解情况到一线,检查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

想干事,在端正思想上下功夫;勤想事,在学习思考上下功夫;

会办事,在作风养成上下功夫;干实事,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能装事,在自身要求上下功夫;善记事,在积累素材上下功夫。

请示工作有方案,汇报工作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