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村寨
详细内容
篇一:《六语上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人与动物
单元内容:
1、老人与海鸥2、跑进家来的松鼠3、最后一头战象4、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单元目标:
1、通过课前自学、查字典等方法95%的学生会写本课19个字、新词。
2、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交流读、小组互读,9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85%的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通过交流体会、联系实际,80%的学生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是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写19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是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相关声像材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老人与海鸥2课时
2、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
3、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
4、金色的脚印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2课时
回顾•拓展七2课时
21《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
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告别村寨}.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2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
篇二:《六上第23课课堂作业本答案》23最后一头战象
1.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并选一个写话。
(1)形容声势很大:(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2)形容哭泣的样子:(泣不成声)(唏嘘)
(3)形容声音高亢:(震耳欲聋)(仰头吼叫)
狐狸后面跟着威风凛凛的老虎,动物们都跑光了。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叔叔泣不声。
2.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并与大家交流。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我产生的主要疑问是: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通过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下,对以上问题我的理解是:嘎羧要离开寨子时,披挂象鞍,是为了再现当年英武豪迈的气概,是为了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场面。*学完课文后我产生的新疑问是: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
3.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酒吧两串玉米扔了下去。嘎羧用鼻子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蔑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那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疗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焦躁)——(安静)
(3)读划横线的句子。嘎羧对待玉米的态度,表现出它焦躁不安的心情;而看到象鞍后的神情态度,则表现出了它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和回味的感情。
(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全文来看,战象嘎羧二十六年来牢牢记住的事有哪些?你觉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战象嘎羧二十六年来牢牢记住了象鞍放在阁楼上。我觉得他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虽然已是垂暮的英雄。但它仍有博大的胸怀和勃勃的雄心。
4.按事情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提纲,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泣别——(凭吊战场)——(挖掘墓地)——庄严辞世
5.嘎羧索要象鞍的情景,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嘎羧伫立江滩回忆往事的场景„„课文中这些描写都非常感人。请选择其中一个场景,体会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并写下来。嘎羧带着追忆当年,怀念战友的急迫心情,来到了打洛江。他慢慢走到江边,久久驻足于河滩上,凝望着微波起伏的江面,不由得触景生情:当年,嘎羧和同伴们就是在打洛边把日寇打败的;也就是在这里,同伴们英勇牺牲;也就是这里,成了嘎羧和同伴们分开的最后一程!想到这里,嘎羧心情不禁低落下来。26年过去,嘎羧记忆犹新。他回味着,悠悠地踩着哗哗流水,对一块礁石亲了又亲,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也许石头上存留着他们当年英勇作战的硝烟味道;或许他和战友在这里并肩作站,和睦生活;或是在这礁石周围还埋葬着同伴的尸体!许久,他昂起头看着朝阳,长声鸣叫。这叫声是对这有20多年的想念与倾诉,是悲壮,激动,喜悦,哀愁,思念交织在一起的叫声!使得水中的鱼儿也感动得跳出水面!过了很久,嘎羧才拖着疲惫衰老的身子渐渐走向远方„„嘎羧要走了,它回头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的!
篇三:《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测试卷》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pǔxiělàzhǔjízàotáozuì
()()()()
sùliàoqínjiànmîshēngrùchǎngquàn
()()()()
2、下面的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削瘦(xiāo)扁舟(piān)塑料(suî)蹿上(cuān)
B贮存(zhǔ)烟囱(cōng)象冢(zǒng)肖像(qiào)
C镌刻(juān)挫折(cuî)归宿(sù)阻挠(náo)
D甘蔗(zhē)佣人(yōng)抚摸(mē)璀璨(cuǐ)
3、下面每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抑扬顿挫震耳欲聋千方百计余音绕梁
B慢不经心久别重逢无影无踪引人入胜
C暗无天日一反常态浴血搏杀雅俗共赏
D暑去寒来抑扬顿搓脍炙人口独具象心
4、给下面句子中的“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善:①擅长②品质或心地好(与“恶“相对)③和好、友善④弄好、办好.
(1)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的心。().{告别村寨}.
(2)我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3)伯牙善鼓琴。().
(4)我们要友善地对待同学、邻居和朋友。().
5、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提高认识价钱便宜生活简朴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身体强大发扬风格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远大理想疼痛猛烈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天空晴朗安排工作工作认真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告别村寨}.
A、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升阅读能力。
B、波浪翻滚的海面,几只渔船悠然地浮在水面上。
C、校园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樟树等果树。
D、他的表演紧紧抓住在场的每一个观众的视线。
7、判断题(4分)
(1)“大智若愚”“刚愎自用”“口若悬河”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贬义。()
(2)“海鸥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
身来。”这句子是比喻义。()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
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句话是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4)课文《月光曲》中“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
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是对兄妹家里的景物进行实实在在的描写。()
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缩句)
(2)如果没有泉水,这么干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么湿的。(改为反问句)
(3)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成白话文)
二、积累与运用(4分)
1、将《马诗》补充完整。(2分)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请你写出你积累的四个和音乐有关的成语。(2分)
三、阅读理解(24分)
课内阅读(8分)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竟然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告别村寨}.
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眺望)着清波(荡漾粼粼)的江面。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
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打“√”(2分)
2、请给画“”的句子加标点符号。(2分)
3、请把文中画“(3分)
4、这端话写了“嘎羧”()的场景。(1分)
A重披战甲,告别村寨B伫立江滩,回想往事C挖掘坟墓,庄严归去
课外阅读(16分)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
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告别村寨}.
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
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
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
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
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
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
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
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
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
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练习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量力而为:
独一无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3分)
3、回答问题(5分)
(1)“小男孩不属于前者”,“前者”是指。
(2)小男孩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功课”指的是。
(3)5肯定比500小,在第六自然段中,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时候“我们所捐的5块钱,
其实比他们の00块钱还要多。”呢?
4、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真正意义身什么?(3分)
5、题目“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题目蕴含的道理。(3
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与我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一定要是你所喜欢的动物。(2)写一写你和所填动物之间所发
生的难忘的事。(3)请把内容写具体,富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篇四:《7单元检测》姓名得分第七单元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撮嘴(cuōzuǒ)扇动(shánshàn)照片(piānpiàn)塑料(sùsuî)吉
革
泣
浴空地(kōnɡkînɡ)褪色(tâituì)似的(sìshì)模样(mïmú)尽量(jǐnjìn)舍得(shěshâ)烟囱(cōnɡtïnɡ)蹿出(cuāncuàn)紧挨(āiái)着火(zháozhuï)暖和(huïhuo)磨蹭(zânɡcânɡ)礁石(qiáojiāo)气概(ɡàikài)饲养(sìsí)瞌睡(kãkē)甘蔗(zhãzhâ)竹篾(miâmì)中弹(zhînɡzhōnɡ)混合(húnhùn)镌刻(juānjùn)剥落(bōbāo)不禁(jīnjìn)踱步(duïdù)粗糙(zàocāo)柞树(zuîzhà)叼着(diāodāo)嗥叫(háoɡāo)冲着(chōnɡchînɡ)不禁(jīnjìn)二、笔顺
饼抑挫
三、按原文填空
1.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2.老人把退开一步,撮(cuō)起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而来,几下就得干干净净。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的乐谱。4.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说着话。
5.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6.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7.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一样。
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
9.海鸥们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的白翼天使。
10.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似的朝遗像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
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出身来。11.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
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
了,哪儿也找不到。
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
15.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
只眼睛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着,象蹄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
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16.没想到,嘎羧见了,安静下来,用鼻子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在上面摩挲(suō)
着,眼睛里,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
17.嘎羧要走的消息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
18.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走了三圈。
19.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扑喇喇跳出水面。
20.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
只大狐狸正在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