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修养的关系是?(3分
详细内容
篇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
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
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
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
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
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
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
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
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
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
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
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
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
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
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10分)
2、大学生应当怎样从自身做起成为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的表率?(5分)
五、案例分析题(1题,共15分)
这是我国首例研究生重婚案。王某是某名牌高校的研究生,1990年与妻子甲
结婚,生有一女,1992年王某隐瞒婚史,与另一名女子乙以夫妻名义同居,时
间长达八、九年之久,并也生有一女。1997年乙在知晓王某已结婚的真相后仍
与之同居。2001年5月和同年底,甲以重婚为由将乙和王某告上法庭。
请分析:
1、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是属于重婚还是同居?原因何在?(5分)
2、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女子乙的行为又如何判断呢?请指出原因。(5分)
2、请简要论述本案该如何处理?(5分)
答案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答案要点:
(1)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个辩证统一关系。(2分)
(2)社会理想是核心,它规定、制约着个人理想。(2分)
(3)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2分)
2、答案要点:
(1)爱国主义中的国,可理解为“祖国”和“国家”。(2分)
(2)“祖国”是祖先世代居住之地,指乡土、血缘、山川、疆域、风俗、传统
等内容,这是在历史中形成的。(2分)
(3)“国家”是维护和促进国民利益的制度工具,由主权、政府、军队、法院、
监狱等构成,通过制度创设。(2分)
3、答案要点:
(1)“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出身份等级制的理念。(2分)
(2)“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出权力崇拜的理念。(2分)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表达出平等、公正、公平的法治精神与观念。
(2分)
4、答案要点: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分)
(2)意思表示真实。(2分)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2分)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
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答案要点:
判断:错误。(2分)
分析:(1)信仰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
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求神拜佛就属于这种,这不是信仰。(3分)
(2)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伟基础的
思想简介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2
分)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答案要点:
判断:错误。(2分)
分析:(1)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分)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
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1分)
(3)在校大学生没有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时不具有人生的社会价值,但
若能勤奋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为自已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是创造自
我价值的体现。(2分)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答案要点:
判断:错误。(2分)
分析:(1)恋爱是个人私事,但也涉及到社会风俗传统、道德习俗。(3分)
(2)恋爱虽是个人私事,但能体现出个体道德修养与人格。(2分)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答案要点:
判断:正确.(2分)
分析:(1)因为“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对私权(公民权)来说是对的,私权
天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限制或剥夺就可以放弃或行使,但应以不损害为底线。
(2分)
(2)“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对公权(行政权)来说则是错误的。公权
本来是没有的,必须经过法律授权,方能在法定的范围内以法定的方式行使。因
此“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能适用于私权不能适用于公权。(3分)
5、答案要点:
判断:部分错误部分正确。(2分)
分析:(1)因为黄杰只有15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主体,其行为为虽然导致了
王某的死亡,但缺乏主观故意,不属于刑法规定的需负刑事责任的情形。(2分)
(2)而民事责任以过错为一般归责任原则,本案中正是黄杰的过错引发
了王某最后死亡的严重后果,必须对王某死亡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因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造成的损害应由其监护人代为承担民事责任。(3分)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答案要点: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合情绪体验,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只有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一致,才是真正的爱国者。(2分)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2)促进民族团结。(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3)维护祖国统一。(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4)增强国防观念。(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答案要点:
(1)“主观为自己”承认个人利益、个体欲望、个体权利等。(3分)
(2)“客观为别人”表示个体利益的满足客观上促进了他人与社会利益的满足。(3分)
(3)“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表明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3分)
(4)不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3分)
如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可酌情给分。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该题由学生自由发挥,不设参考答案,由阅卷教师酌情给分。共12分
四、材料题(1题,共15分)
1、为什么说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答案要点:
(1)交通秩序是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发挥关键作用。一般来说,维护社会秩序的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5分)
(2)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有许多人的交通法制观念、文明礼让意识与现代文明城
篇二:《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测试题及其答案11》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测试题及其答案(十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党性修养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修养的关系是?(3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
2、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B、索取与享受C、劳动与创造D、贡献与索取
3、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A、生活理想B、社会理想C、道德理想D、职业理想
4、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A、认识、情感和理想B、认识、情感和意志
C、认识、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
5、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是()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C、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D、人人为自己,F、上帝为大家
6、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以()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A、资产阶级B、农民阶级C、中产阶级D、无产阶级
7、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社会关系
8、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是我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A、深化改革开放B、保持国家和平、稳定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
A、爱岗敬业B、办事公道C、服务群众D、爱心
10、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
A、人际关系B、人际交往C、社会关系D、思想交往
11、()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是交往的大敌
A、自弃B、自信C、自负D、自强
12、()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动、一种欣赏和评价
A、审美修养B、审美教育C、审美能力D、审美
13、心理健康的含义是()
A、体质好,身体上无疾病状态B、社会知识能力的良好状态
C、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D、心境良好,反应适度
14、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这就是说()
A、人只有靠别人才能成才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C、他人是自己成才的工具D、人有惰性
1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
A、个人主义原则B、爱国主义原则C、国家主义原则D、集体主义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第小题2分,共20分)
1、.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比,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A、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B、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通过社会舆论和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
E、只是对共产党员和一部分先进分子的要求
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