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理财知识>对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认识与思考(一)

对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认识与思考(一)

详细内容


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以帮助个人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而提供的综合理财服务,即金融机构财务专家,根据不同优质客户的业务需要,通过向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管理、投资金融资产的方案,并在指定范围内代其办理相应的业务手续,使客户达到以增值、保值资产和投资方便、安全等为目的的一种新型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就是理财金融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一、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兴起的原因分析

1、市场需求的原因。我国庞大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成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现实需求。据调查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在上海,大多数以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有87%的被访问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40%的人认为“应增加代理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由此可见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开展已具备了还大的市场需求基础。

2、源于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压力。

我国目前正直接面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而国外的银行业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开展非常的广泛,年平均利润率已高达30%,年平均盈利增长率12%―15%,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收入已占到银行业务总收入的30%以上。所以个人理财业务很可能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切入点和直接获取盈利的最便利途径。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确立应有的优势。

二、对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存在问题的再认识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步步入侵,个人金融理财业务作为高利润、高增长的业务,渐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抢夺客户的利器。当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在产品、宣传、营销、人员等方面仍收到制约。体现在:

1、分业经营的制约。在国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客户一般只要将自己的财产规模、收入和支出水平、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预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关情况告诉个人金融理财规划师,就能为他量身订做一套符合其个性特征的个人金融理财方案,如果需要,还可以代理操作,同时跟踪、评估理财绩效,并依据评估结果不断的进行修正。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由于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导致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进行操作,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业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因为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产品,既谈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

2、理财产品缺乏新意、服务部到位。理财品种多,但业务范围窄,导致理财产品缺乏新意。如代理业务、信息服务、个人信贷业务等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没有个性化服务。这是导致服务不能到位的直接原因。

3、缺乏具备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能型金融人才。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为客户提供的是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对理财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偏少,相当一部分员工并不具备储蓄、国债、股票、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当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