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
详细内容
1
韩信从我跨下钻过的时候,便受了内伤。
2
做人做就做曹操,不要做韩信。
3
三个细节:①:汉王跳,……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②: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③:高帝曰:“夫猎……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也许,所有的人在刘邦的眼里都是狗,包括自己亲生儿女,更不要说韩信。只不过在所有的狗中韩信要特别点:这是条大狗,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要给他咬死,所以尤其应该弄死。
4
两个分工:所有的异姓诸王,都必须统统弄死 ,不可祸害遗子孙。 这件事我不好出面,老婆,只好你来了――-而且最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有不在现场的证据,――-这样才足以说明我的清白 .
亲爱的,等你的好消息,我看好你喔。
兀那对狗男女,唱的一出好双簧!~~
5
一个真理,所有的一切,在权力面前都会异化,什么君君臣臣,父母兄弟,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全他妈的狗屁。
6
来,介绍个经典男人给你们认识,请看大屏幕: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陛下安得而夷之乎!”(适度的挑衅、激怒。)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妥协)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在整个被那个叫刘邦的男人请去做节目的短暂的过程里,他挑衅,他激怒;他适度的妥协;他恰如其分的骄傲。他不亢不卑,他虎口脱险、他飘然远去,他翩若飞仙。
他,优秀。
简单的说,这是个甚至能将适度的妥协都能升华到一种艺术般赏心悦目的高度的人。是一个他的智慧与谋略能赢得刘帮邦这样的人尊重与认同且他绝对可以与韩信、刘邦、范增、张良、陈平之流的人物比肩的人物。
确实。
7
被缚的韩信悲愤的大叫:鸟尽弓藏。我固当烹!
旁边的刘邦急忙慌忙跳将过去一下就捂住他的嘴:勿声,若反明矣。
这情形极荒谬,怎么看怎么无厘头。反了你了,造**的人倒显得理直气壮,被造的反而心虚害怕,什么世道?难道,真的是造**有理 ?
8
上曰:“人告公反。”
人告公反?这是什么话?别人说我造**我就造**。那还有人还说我跟你老爸‘断背’我们就有一腿?哥哥呀,可不要乱说,这可是要抄家灭族要人命的呀。证据呢~~证据!!我们活在一个讲证据讲法制的社会主义社会。 可不好胡来。
9
时间:汉四年。
地点:西安国际机场侯机室大厅。
人物:彭越,吕矬。
事件:正落寞的独自走向去成都的支线客机的路上,不意邂逅一身职业装,神采奕奕的吕矬的彭越不会想到,那个看上去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女人最终竟会要了他的命~~~~!这个女人比她男人下手还要来得狠。来得歹毒。
果然绝佩。
10
由侯而死。那整整六年的时间里,我们都不知道那个叫韩信的男人是怎么过的。随时都可能会被弄死。只是杀人者还要选一个最好的时机,最终的结束也被预料,偌大的一个都城,不过是一个硕大无朋的监牢。
仅此而也。
心中,无时不时刻念及的,不是某个女人。却是一个男人,即使在梦中,也常常会浮现他那个叫蒯通的男子的笑颜。心中的愤懑与悔恨,就如悬吊在空中的老虎。突突欲狂却又只能对着虚空的空气抓狂、搔扒。那种痛苦与煎熬,许只有鲁迅先生的那句:“抉心自食,创痛酷烈‘才可以形容痛悔之万一吧?
在高高的层楼。俯视城下万千的人们。却原来,都是我的敌人!~~~
11
艺术人生的节目现场。嘉宾孙海鹰却因某件在旁人看来寻常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开始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情形显得尴尬。
很长时间后,终于控制住自己且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后。他于是淡淡的解释了一下:逆境的生活可以磨砺一个人,但是太过逆境的生活不好,非常不好,他会让一个人扭曲。
13
光阴似箭,时事轮回。让我们再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事件回放,再回放。那个叫韩信的孩子的所作所为开始令我们抓狂。
这孩子。他他,究竟到底想要干什么!~~~~?
我们必然注意到这样一件事实。那个屠中少年是说了韩信如果是个男人的话就一刀把他杀了,不然就钻我跨。可是他并没有说,如果你这两样都做不到的话。我就弄死你。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开始疯狂的意识到,当时韩的钻跨,与其说是被迫接受,不如说是主动选择。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这死孩子,怎么可以这样?
14
逆境的生活固然可以磨砺一个人,但是太过逆境的生活却亦会扭曲甚至崩溃一个人。看看那么多郁抑或者精神病疾病患者,你就知道。
如果你也曾经被一个人盯了半天盯得发毛后又慢慢从你的跨下钻过的时候,你会不会担心他会因为随时控制不住自己有突然拔剑割掉你的鸡鸡的冲动或可能或者钻过后突然反手一下刺穿我的背?是人都有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在那个漫长的过程里,无论钻与被钻都是一种痛苦而漫长的煎熬。我确定。
这事极度吊诡。将要钻胯的人反而显得高高在上,目光中充满鄙夷,被钻的人反而惴惴不安,毛骨悚然,双腿发软,外表坚强,心中恐惧。这该是一个怎样荒谬的情形?
真是个错乱的世界呀!!
15
关于信的谋反, 在事实与阴谋之中。我倾向于后者,不不不。我从来没有对太史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有任何丝毫的怀疑与猜测。聪明绝顶如太史公者,在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能说的,也只能是那样。仅此而也。
在这类事上,他们两口子都有前科(刘,废韩)和污点(吕,灭彭)。鲁迅先生说过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恶毒的方式揣度一个人的。我同意。
还是那句话:证据!无论官方所说的多么证据确凿,活灵活现、天花乱坠。是有人证,可是,物证呢?
斩于钟室……
人都死了。拿出来又怎样?何况只要当权者愿意,什么东西不可以伪造?
16
太过逆境的生活确实是会令人扭曲。不但会扭曲一个人的心理。还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更会扭曲一个人的正常判断的能力。
所有的人都只看到那个叫韩信的孩子孰视屠中少年的那恐怖的目光中的令人毛骨悚然。却没有看到面具之下他内心的痛苦挣扎。曲辱、愤怒、委曲与渴望。只要是个正常的人,都会有正常的羞耻心、都会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都会渴望着亲情、友情与爱情。
只要你稍微想像一下那个叫韩信的孩子在失去母亲后的颠沛流离与坎坷你就会明白,必须要用那种类似于饮鸩止渴和卧薪尝胆的主动选择的方式才勉强可以用时时刻刻每每念及就会产生的刺痛中吸取一点点的能量才会不至于被那个叫‘生活’的对手彻底的击溃与疯掉。 他知道那鸩有毒。只是没有想到毒性如此之剧,最终侵蚀他的神经,使自己失去了一个人都会有的正常的判断力,并最终,要了他的命!
17
当我们的民族总是习惯将其作为激励自我和隐忍学习的楷模和典范时,我们必须清楚的明白这样一件事实:古往今来,钻跨且成王的人只有韩信一个人,也就是说,这样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野史载:因为刘邦和韩信之间有不可以兵器加身的盟誓,所以吕矬杀他用的是竹签,也就是说:即使你能像韩信那样幸运的钻过命运的跨,也最终无法逃脱钟室里的竹签。
难道一个人钻跨的追求就是了为了最终被人用穿在竹签上做烧烤?
这样的人生,不要也罢。
做人,还是血性点好。
18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