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复习测试(附详解苏教版)
详细内容
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复习测试(附详解苏教版)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引擎(qín?) 诧异(chà) 荷枪(hé) 恻隐之心(cè)
B.镌刻(juān) 颤抖(chàn) 噩耗(è) 白头偕老(jiē)
C.搭讪(shàn) 濒临(pīn) 祷告(dǎo) 忐忑不安(tè)
D.惊讶(yà) 呵斥(hē) 拎着(līn) 虚与委蛇(yí)
解析:A项,“荷”读hè;B项,“偕”读xié;C项,“濒”读bī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权衡 宣哗 无忧无虑 兴高彩烈
B.搭档 祈祷 遮天敝日 阴森可怖
C.骚动 挑剔 不详之兆 鬼使神差
D.推搡 搪瓷 奋不顾身 油然而生
解析:A项,“宣”应为“喧”,“彩”应为“采”;B项,“敝”应为“蔽”;C项,“详”应为“祥”。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辛德勒又在偷偷与伊特兹哈克________。
②辛德勒默默走到________好的几只箱子前,打开其中一只看了看,只见里面装满了成沓的钞票。
③辛德勒没理会高斯的________。他从兜里掏出一副扑克,慢条斯理地洗着,然后啪地扔到高斯的办公桌上。
A.会晤 整理 反映 B.会晤 整顿 反应
C.会面 整理 反应 D.会面 整顿 反映
解析:会面:见面;会晤:多指领导人、知名人士等在庄重场合会见。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整顿: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答案:C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辛德勒:你知道我要生产什么?是炮弹。
高斯:许多工厂都在制造这种东西,这不足为训。
B.满载妇女的列车鬼使神差般地驶入这个传说中的“地狱”,士兵们荷枪实弹早已在站台等候。
C.死里逃生的女人们冒着大雪走出地狱般的消毒室,她们有如做了一场噩梦,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D.如果我是人,还有恻隐之心的话,就会在林子里给她一枪,免得她遭受更多痛苦。
解析: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这里应为“不足为奇”。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一安排好运输工作就送他们走。这大约需要三四十天时间左右。
B.辛德勒作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把拯救犹太人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C.人们满怀希望而又忐忑不安地来到登记台前核对姓名。
D.单上有名的自然兴高采烈,因为他们清楚,上了名单等于挣脱了死神。
解析:A项,“大约”与“左右”矛盾,将“左右”删掉;B项,“付诸于”赘余,应把“于”去掉(诸:之于,兼词);D项,成分残缺,“挣脱”没有搭配对象,应在句末加“的怀抱”。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①。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时,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夫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上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的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个个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注] ①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6.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第五、六段“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走进了教堂,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2分)②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2分)③照应题目,以美好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2分)
7.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热爱音乐,如果不是战争,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2分)②他满怀爱心,他喜欢听孩子们在教堂唱歌的感觉,男孩绊倒时他毫不犹豫地去搀扶;(2分)③他勇于自我牺牲,甘愿为保护反抗入侵的“孩子”而接受军法处置。(2分)
8.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2分)①从资历上看,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二战”老兵,德军入侵苏联,他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了祖国利益而战。(2分)②从信仰上看,杰夫卡夫斯基对“伟大的莫斯科”有着无比的信任,体现了其军人的坚定信仰。(2分)③从军事素质看,杰夫卡夫斯基训练有素,当男孩拿出手枪的那一刻,他习惯性地下手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2分)
(示例二)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2分)①杰夫卡夫斯基并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他喜欢音乐,对自己差点成为钢琴师念念不忘,战争期间也因为听到钢琴声而思想上开小差。(2分)②杰夫卡夫斯基意志不坚定,太善良,太具爱心。军人作为国家的战争机器,应该是冷酷无情的命令执行者。但杰夫卡夫斯基在枪杀了男孩之后,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 (2分)③杰夫卡夫斯基自作主张,“保护敌人的伙伴”,这并不是一个军人应有的行为。(2分)
三、表达交流(15分)
9.学完课文《辛德勒名单(节选)》,老师建议同学们去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请你为该电影写一段推介词,动员大家积极认真观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部电影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辛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的感人故事,探寻和讴歌了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10.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仿照《雷雨》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之间的串联词为主持人再写一个《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与《辛德勒名单》之间的串联词,将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5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经历了雷雨中灵魂的拷问之后,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美与丑的看台,一滴泪水里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由高一(1)班演出。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高一(9)班演出的《辛德勒名单》。
参考答案:巴黎圣母院里游动着人性善的迷惘,也激荡着人性美的赞歌。而辛德勒的名单则意味着生存,这里有人性在复苏。
11.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