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轮复习提纲
详细内容
专题十九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过程:①秦汉以前,竹木简和丝织品为主要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缺点是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制成廉价的纸,皇帝封其为候,故名“蔡候纸”,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贡献:①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②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 南针:过程:①战国: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司南”。后来,又出现指南针、指南鱼;②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贡献: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行会失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应用,为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
火药:过程:①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②唐朝未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北宋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④明朝:创制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贡献:14世纪初,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治金业的发展。
印刷术:过程:①隋唐:出现佛经等雕版印刷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②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③元朝: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明朝:铜活字在苏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贡献: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印刷术连同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①春秋 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和筹算计算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②圆周率的计算: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首创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精确地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③西汉:《周髀算经》最早推出勾股定理特例,比西方早500年。④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①春秋时期关于哈雷慧星的记载比欧洲早六百多年。西汉时期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期的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②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国家,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在《天文》一书中记录了100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已使用浑天仪观察天体坐标;元朝郭守敬革新浑仪,发明“简仪”。③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第一部天文学专著。④唐朝僧人一行是世界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人。⑤汉武帝时,中国制订出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唐朝僧人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北宋沈括创制了“十 二气历”,有利于农事的安排。元朝 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领先现行公历300年。
(4)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①战国时期的扁鹊采用“四诊法”,沿用至今。东汉未年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②著名医学著作:西汉编定的《 黄帝内经》、东汉时期张仲景编著的《仿寒 杂病论》、唐朝藏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③著名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的《神农 本草经》、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唐朝政府编定的《唐本草》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古代四大农书:西汉时期《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6)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①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地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②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成就
(1)汉字的演变
①“图画文字”: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 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②符号化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③秦始皇:“书同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④五种主要字体:小篆(秦)→隶书(汉魏)→草书(汉初)→楷书(东汉末)→行书(晋代)。
(2)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属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在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①楷书(真书、正书):字形方正,具有实用价值。楷书始于东汉末,唐代盛行。代表作有欧阳询《九成宫澧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他们创立了欧体、颜体、柳体。②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草书起源 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东晋的“二王”,盛唐的张旭、怀素。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与草书的放纵,既有实用价值,又具审美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宋四家”、元朝赵孟睢⒚鞒?恼髅鞯热艘孕惺槊?馈<BR>(3)中国绘画的发展
过程:①新石器时代:彩陶画、岩画、壁画。②夏商周时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③秦汉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④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扬子华《北齐校书图》。⑤隋唐五代:隋朝展子虔《游春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反映了隋唐时期高超的艺术水平。⑥两宋时期:风俗画成为一大亮点,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⑦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精品有元朝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黄甲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所谓“书画同源”,注重写意传神。①“文人画”:特色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个性表现,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唐代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②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③ 按表现技法:分工笔和写意画。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3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1)《诗经》
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国风是精华部分。①特色:以四言为主,间或杂言。②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后来成为 儒家经典。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①特色:浪漫主义,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灵活。②代表作:《离骚》,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
(3)汉赋
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诗经》和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氛围;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②著名诗人 :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时代歌手,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味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被誉为 “诗史”。
(5)宋词
成就: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是;②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北宋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播最广,南宋辛弃疾是豪放 派集大成者。
繁荣原因:①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统治阶级的文化娱乐需求。②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一些作家用词来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元曲
①渊源:宋代民间的散曲;②繁荣: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③内涵: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④代表:关汉卿的《别情》、马致远的《秋思》最为著名。⑤出现固定的演出娱乐场所“瓦肆”(“勾栏”)。
(7)明清小说
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小说兴起。②唐代: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③宋代:出现话本,把中国小说推进到一个新阶段。④明清: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著名作品:①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②《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③《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④《红楼梦》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繁荣原因:①封建君主制度进一步强化;②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4.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
(1)元杂剧:中国戏曲源于原始的歌舞。元朝形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2)昆曲:宋元时期兴起于南方的“南戏”到明代发展成为传奇,以昆曲最为著名,明朝中期代表作为汤显祖的《牡丹亭》。
(3)京剧:清朝乾隆末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京剧艺人号称“同光十三绝”。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