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生物教案>第1节 遗传信息

第1节 遗传信息

详细内容

第1节遗传信息

一、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l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 重点、难点:

l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l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 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学案设计等)项目情景展示 布置任务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言

(直接导入法)

练习,巩固 及拓展指导学生解构知识、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形成性评价


四、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目的

设疑引入问题项目

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

2、科学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从而引出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学生根据以往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都会回答:是DNA。

2、 学生阅读课本。

引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简要介绍)

1、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三个经典实验过程的图片。

2、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加以完善和补充,将实验的过程表格化或图示化,用多媒体展示。

3、教师针对每一实验各出一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4、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5、教师提供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该部分内容参见后面的附注)。

1、学生观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3、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最终转化为自己设计实验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思考问题:①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特点?②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③分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总结能力。

三、课堂巩固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学案中习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本节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板书。

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如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等(附在学案后面)。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表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教室

五、作业:

l 巩固性练习:(课堂完成,检测教学效果)

1、关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叙述 正确的是

A、R型细菌有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B、S型细菌无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D、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转化因子是

A、荚膜 B、蛋白质 C、R型细菌的RNA D、S型细菌的DNA

3、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其水解,就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A、该实验是格里菲思转化实验的主要环节

B、该实验反面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证实DNA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D、该实验证实DNA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5、下列关于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结构

B、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

C、是一种专门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病毒

D、是一种细菌

6、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

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l 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知识迁移)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