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英语教案>Chapter12Friendorenemy教案

Chapter12Friendorenemy教案

详细内容

pounding.

逐步加深学习任务,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构词法等方式猜测新词的含义的能力,学会自主解决生词的障碍。

Step Ⅳ Post-reading Activities--Acquisition(5minutes)

Get students to discuss freely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at spiders bring us. The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spiders are useful to human beings and we should protect them.

从交流中学会分析单蜘蛛给人类带来的利弊,从而总结出蜘蛛的利多于弊,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蜘蛛。

Step Ⅴ Summary(3minutes)

Review the whole passage by pictures and use 1,2,3 and 4 to sum up w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 Read the new words again and remind them to read the passage at home.

回顾所学的新词、学习技巧、课文内容及习得。

Step Ⅵ Homework(1minutes)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1. Find out the paraphrases.

2. Read the passage and rewrite the passage.

3. Recite P1-5.

加强阅读和巩固课文知识。

【反 思】

新课标规定五级水平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要达到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这节泛读课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认真落实了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但是这节课也有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面笔者主要从这节课的优、缺点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如何改善的看法。

一、成功之处

(一) 课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这节泛读课的设计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流畅合理。首先,在阅读前活动中,老师用几张醒目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和神经,通过询问是否喜欢动物这样的熟悉话题激起学生上课的热情,自然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蜘蛛;然后要学生从文章的标题、简介和图片等信息进行预测文章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跳读和找读等阅读技巧学会归纳大意和获得详细信息,然后从篇章结构再一次把握文章的整体,通过用上下文、词缀等方法学会自主猜词生词的意思,逐步扫除障碍;在阅读后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把书本刚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探讨通过这课得到什么启发,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总结环节中,老师巧妙地用1、2、3 和4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感悟。最后,作业环节老师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实实在在地要求学生把最基础的词汇、朗读、背诵和巩固文章大意的练习认真做好。总的来说这节课的安排遵循了由简入深的学生认知水平,环环相扣。

(二) 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这节课的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突出这种设计的实效性。教师设计的每个任务不仅让学生有自信、有兴趣地去完成,而且能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俗话说得好,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如果一节课只是为了让学生热闹起来、产生遍地开花的盛况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我们教学要的效果,要给学生留下痕迹。我们要在45分钟里要质量。我们反对那些不顾学生的求知需求设计一些不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每个问题的设计 都经过了琢磨,每个活动都是有意义,所设的问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第10张幻灯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让学生第二次进行跳读活动时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 How can the farmers save money on pesticides? 2. Why do scientists want to develop a material like spiders’ silk? 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每个问题都是课文的核心内容,并且层层递进,使得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又再如笔者教学生猜词的环节,老师虽然只设计了几个重点单词让学生猜,但是其中的意义是远远超过于这几个词的。通过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掌握了方法,以点带面,以后碰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能用学过的技巧进行解决。再一个凸显的效果就是“读”。观察这节课我们也不难发现这节课的每个活动都没有离开“读”,无论是归纳大意、细节捕捉还是总结,学生都是通过不断地朗读、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把“读”落实到位,突出了泛读课的特点。

(三)挖掘能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现在深圳学校的班级都是平行班。在这样的一个大熔炉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老 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多加注意,既不能让成绩差的走不进课堂,也不要让成绩好的吃不饱,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闪光点。纵观这课的教学过程和课件可以发现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动脑、动口,尽量让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找到学习的技巧和知识。例如,在找读任务中,老师要求学生朗读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回答时,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还要继续追问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哪里可以找到答案的,一点一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猜词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例子。在传统的教学中,英语老师总是习惯在学习新的阅读课前带学生朗读单词,然后就可以轻松地讲解课文知识了。然而,这种被动学习新词的方法导致了目前学生不喜欢阅读的惨况,或甚至说他们害怕阅读,因为他们一旦遇到新单词就读不懂文章大意。因此,笔者认为老师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扫除单词的障碍的猜词技巧,以致他们能更加自主地学习。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猜词训练,笔者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最关键是他们消除了对阅读恐惧心理,对英语的学习也逐渐热情起来了。

二、不足之处与改善

(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机会

虽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到了尽量把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层次感与学生的水平相吻合,但任何事情都没有最好,只有我们不断创造更好。在平行班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有好有差,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呈现一个问题时,成绩好的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而成绩落后的同学可能还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老师经常只看到高高举手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低着头的学生。成绩的好的学生就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就越来越没有发挥的空间,导致对英语失去自信和兴趣。为了尽量照顾所有的学生,笔者认为老师设计问题的层次要更加分明,由简入深,合理安排不同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找读活动中,1-7段设计的是判断题任务,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到书本找相关的句子,属于低难度的问题,老师就要多给机会给中下层的学生多发言,并多加鼓励。8-17段的任 务型问题,学生就需要多思考一下,老师可以叫中上层学生回答,同时不要忘记引导后进生找到答案所在。在理解篇章结构、猜词等难的活动里,老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然我们没有改变教学对象,我们只好想办法通过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之间的互助改善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单词朗读需加强

笔者采取在文中学会猜词的方式虽然得到很多老师的赞可,但是在实际课堂中那些老师还是很少效仿这样的方法。原因是猜词耗时、有难度,猜完后学生还不会读单词,甚至还是记不住中文意思,还不如老师直接带读时效果来得直接。所以,大多数老师还是更倾向于课前把单词教会的方法教学。的确,笔者在课后听学生背诵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准确,又或者朗读时不够自信。为了解决读单词和猜词的矛盾,笔者认为老师可以让科代表把当天要学的生词写在黑板上,不要写出中文意思,让学生在早读、午读课时多朗读。上课时,猜词的环节仍然要进行,因为这能“根治”学生对生词的恐惧。学生通过不断听录音、老师带读、纠 正、学生齐读等方式巩固单词和课文的读音,效果应该还是比较理想的。早读和课后,老师不要忽略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多读几次,学生就熟能生巧,越读越有自信。

(三)拓展思维,开发资源

笔者还认为这节课还有一个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那就是在拓宽学生思维方面做得少。虽然这节课围绕着书本的内容进行了不少的阅读训练,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是没有很好地对教材进行挖掘、编排和再创造,比较拘于课文本身的内容。例如,笔者在引入部分问What animal do you like? 学生回答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而笔者没有继续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些动物,从而更好地引入本课。另外,笔者只在阅读后活动里让学生把这课学的和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蜘蛛给人类带来利弊分析,相对来说这一点扩展还是不足够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得更宽,书上说的蜘蛛,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蜘蛛看到其他的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教会学生热爱自然,好好保护自然环境。

泛读课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需要我们反复实践和不断的反思,从而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始终坚信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不管成功与否,只要我们迈出步伐,我们脚下就有希望的路。

【评 课】

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首先肖老师的素质好,语音流畅,富有激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营造学习氛围起到很大作用。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备课充分,有很多新点子,能使学 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教学任务层层深入。作为一节泛读课,教师始终把“读”穿插在任何一个阅读活动中,保证了学生会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教学任务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技巧,能很好地实现了一节泛读课的目标。还有的是老师的细节做得相当好,例如,在每个猜词活动后及时让学生总结出猜词的技巧。在学生会猜词后,立刻给出一个回头题对技巧进行巩固。目前,很多老师上课都只是让学生处于学习的状态而不是应用的过程。但是肖老师把这一点做得很好,既关注到给学生充分的输入,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乐趣。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在备课方面做得很出色,抓住了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备学生方面还是少了点。虽然教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指令是清晰的,但是所教学的班级层次不一,两级分化大,后排有好几个学生 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此,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难以程度,还要给学生创造环境,例如,老师可以把那几个差的学生安排在一组,教师可以在别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他们特别的指导,例如让他们完成背几个词组,学会朗读一个段落等这种简单的任务,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老师没有 放弃他们,另一方面使得他们有成就感,有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肖老师这节课总体来讲是难能 可贵的,在她身上我们可以感受一个老师的热情和对教学严谨的态度,希望以后能更加努力思考,把教学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

平湖中学英语科组长徐文娟老师:这节阅读课目标明确,结构设计合理,难度逐步递进,过渡自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并得到提高。老师充满激情,擅长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阅读技巧,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一节好课。

平湖中学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林奇志老师:这节课目标设定明确,适合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展示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享受阅读的同时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到位,课堂也就自然而然活跃、有趣。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设计有很多亮点,尤其是猜词和总结部分,让人耳目一新,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教师引导的角色也很出色,指令简要、清晰,与学生的互动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