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一)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一)

详细内容

二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 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 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 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
四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五 教具:可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六 布置预习: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七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正音正字,补充解词,分段,讲析。
第一段,指导朗读。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 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从钅,娄声,不读。 嶂不读。
2.补充解词:①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②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③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④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⑤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⑥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⑦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⑧闲适:闲静舒适。⑨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 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 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2.词义辨析:
①“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②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③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齐读第2自然段。
②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面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注意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景物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见练习五),略加点拨。
②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 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作解释。
2.划分第二段的层次,概括各层意思。
3.初步完成“理解・分析”一,并填表,为下一课学习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