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商业模式>花笙记:把中国风的衣服做到极致(一)

花笙记:把中国风的衣服做到极致(一)

详细内容

2011年的时候,花笙记的Slogan还是“年轻人的唐装”,当时店里还有旗袍出售,这两年慢慢的改成了“花笙记就是中国风”,旗袍也逐渐退出视线。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看到的就是它们早期的策略是希望做“唐装”里面的细分,唐装本身就存在文化基础,(我们先不去探根究底我们的传统服饰到底是什么,只作为商品和以大众认知基础来讨论)唐装本身又具有“老气”的形象,花笙记去做一个“青春版”是无可厚非的,那这里就面临三个问题:

  1、这个市场能有多大?

  2、差异化能做到什么程度?

  3、如何能保证产品的更新和产品结构的延伸?

  “服装” 这奇形怪状枝节横生的玩意儿,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 “唰唰唰” 几刀就把它的那些旁枝末节削掉,然后一招 “力劈华山” 它就分成两半儿滚落在地:一半儿叫 “款式(剪裁)”丶一半儿叫 “面料” 。

  嗯,我们就一手托着 “款式” ,一手举着 “面料” ,去回答上面三个问题吧。

  1、 既然做 “年轻人的唐装” ,那么市场的大小取决于年轻人对唐装的接受程度、还有就是 “款式” 与 “面料” 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后来的 “花笙记就是中国风” 已然跳出了 “唐装” 的框框,甚至也不刻意强调 “年轻人” 了,这可是很值得玩味的。倒不是说一切是计划好的,我的意思是它能做到现在这么大,是因为它做了很多合理的事情,接下来在差异化那个问题里面谈吧。

  2、 差异化的程度,我们先看看左手边的 “款式”,假如让你从款式上与传统唐装做出差异,你以什么思路来做?虽然我们都能想到些 “收窄一点袖子啊” 丶“能不能有点腰啊”之类的,但是不得不说花笙记提供了一种目前看来最好的思路,准确的说,它是一个公式!这个我等会儿总结,我们来看下它的唐装是怎么改的:当时我忍痛自己买了一件那款“青天”,因为贵嘛,买回来仔细摩挲了一番,玩味各处细节,然后试穿,我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这TM就是一件儿披着唐装外皮的西装嘛!穿上之后那种挺胸收腹翘臀的感觉,和西装是一样一样的!说到这里,花笙记的产品公式出炉了:

  花笙记产品=大众产品中国风

  此处 “大众产品” 是一个比较有限的集合,在男装来说也就可以代换为 “卫衣”丶 “夹克”丶“风衣”丶“牛仔外套”丶“棒球服”等等等等,你可以从各个男装店的左侧分类栏里看到。

  好,为什么不是“+” 而是“” 呢,先跟你说说做加法的,裂帛算一个,把衣服胚子加上民族风,大多是机绣丶印花之类的。你也可以看看花笙记的追随者们,“柒唐”之流,都是在做简单的加法,唐装在他们手里还是唐装,只是找了个年轻模特,外套在他们那里还是外套,只是加了热转印的吉祥图案,这些就是“+中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