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华:初次创业为生计
详细内容
今年,40岁的刘俊华实现了人生的第二个梦想――在家乡开办养鸡场。她目标明确:牵头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全村人都能靠养鸡致富。
就在不久前,她结束了14年的闯荡生涯。26岁时揣着800元只身到上海,辛酸打拼总算圆满完成当餐馆老板的梦想。“现在,我累了,想回家了!”
可为什么还要创业?她答,我是孩子的母亲,更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终生奋斗,才无愧于母亲二字。
14年打拼为生计
女人撑起一片天
刘俊华是仁寿县洪峰乡中咀村人。1997年,为了改变家庭窘境,26岁的她嘱托丈夫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自己则揣着800元独自一人去了上海,东挪西凑借钱开了一个小馆子。请不起服务员,她自己端盘子洗碗,冬天,水龙头结冰,根本洗不了碗,她只能烧热水把管子浇热再来洗。“第二天早上客人来吃饭了,我头天的碗还没洗完。”由于人手少,她忙得每天只能晚上吃饭,睡眠严重不足,邻居说,她走路都在打瞌睡。
开餐馆赚的钱不多,但她还要把大部分钱寄回老家,经济上的困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有时候实在撑不住了,她就边喝酒边哭,“但是又能怎样,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她更加拼命地工作赚钱。
但命运弄人,她不知道,还有更大的打击在后头。2006年夏天,她在厨房忙碌时不小心摔倒,绊倒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全身重度烧伤,几个医院都不敢接收了。我曾想到死,但我知道,我不能。”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她倔强地活着,继续为生计打拼。
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刘俊华把餐馆生意一点一点地做起来,后来还请了好几个服务员,“14年,我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做一个餐馆老板!”
再次创业为责任
当好孩子的榜样
从1997年至今,她在上海一待就是十多年。“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压力,让我迫切想回到家乡。”刘俊华心里还有另一个梦想:建个养殖场,为家乡人的致富做点事情。
今年夏天,刘俊华到眉山各地考察后,决定发展养殖业,“家里的十几亩山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到眉山去拜师学艺后,领回了2000只鸡苗。每天在鸡舍里打转,刘俊华也摸出了些门道,“想要肉质鲜,就要吃粗粮,喝井水;另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特别注意卫生。”刘俊华每天都穿着专门的工作服,她说,她要实行生态养殖,还有一大套设备要引进。
刘俊华准备朝中药鸡方向发展,“中药鸡蛋白质种类丰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鸡肉中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都比普通鸡要高得多。”刘俊华的思路是,要在竞争激烈的养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就在特色。“我的养殖场还在摸索过程中,也有专家指导技术,等技术成熟了,我会无偿提供给乡亲们,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家有钱一起赚。”
第二次创业,刘俊华信心十足,“一来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二来是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刘俊华说,自己的两次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于两个孩子,“我要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是努力付出拼搏来的,所以,永远都不要停下奔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