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创业>勤苦才是创业之髓(一)

勤苦才是创业之髓(一)

详细内容

吴明利来自蔡甸农村,15岁时,到城里找工作。刚开始他在武昌火车站旁的一家餐馆做“白案”,月薪40元左右,跟着师傅慢慢学会了相关技术。那时还很年轻,他感觉外面的世界很大,不甘心一辈子过着单调的日子,3年后,他走出打工的餐馆,开始了创业生涯。

吴明利选择了起点低的摆摊卖菜。每天,他都是在凌晨1时之前起床,骑着自行车到汉口太平洋一批发市场进菜,早上6时之前回到汉阳的菜场,当时,每天可卖280多斤菜。一年后,他改用三轮车运菜,每天的经营规模上升到1000多斤。

他做得很苦。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单枪匹马,一人进货。随着收入的增多和客户群体的迅猛增长,2年后,他的三轮车换成了农用车,卖菜量也直线上升。他还联系上了几家较大的酒店和企业食堂,每天给他们送菜,卖菜生意步入了“高端”,营业额迅猛扩大,钱赚得很顺利。1993年,他又买了一辆微型货车,请了4个帮手,加大运菜量,每天起早贪黑,努力打拼。

很快,他积累的资金已近百万元。这在当时卖菜的圈子里很少见。想起当初那段经历,他很骄傲地说,自己是同行中最先使用CALL机、手机的人,也是最先买汽车的。

当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后,他不再满足于辛苦的卖菜生意,准备投资其他项目,希望“赚钱更快,活得更潇洒”。

这期间,他大胆涉猎,做过很多种行当。刚开始,他看到美容院很赚钱,而且“很体面”,就投资开了一家美容院,装修得也还不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由于不懂业务,客户积累也不顺利,生意一直不好。多方努力后,仍不见起色,最后他看不到希望,只好将门面转让了出去。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失败。

关了美容院后,他总结失败的原因是“专业不熟”,做生意有个说法,叫“不熟不做”,因此他想改做自己熟悉的行当。经多方权衡与考察,他准备开一家酒店。他认为,自己与酒店有多年的业务往来,开酒店赚钱也快,只要定位准确,选好地址,风险也不大。对此,他很有信心。于是,他又投资几十万元,与几位朋友合伙,在汉阳开了一家中型酒店。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再次遭到了挫折,酒店仅运营一年多时间就亏损累累,不久也只得关门。

投资酒店以失败告终,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几乎全部耗尽,这对吴明利的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很沉沦,曾经一连几个月没有走出家门,每天呆在家里喝酒抽烟睡觉看电视,以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