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观察:小微企业贷款永远稀缺(一)
详细内容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金融向96800家小微型企业提供了小额信贷,并联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先后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开展了小微型企业生存状况的调研。作为中国触角最广的中介服务机构,阿里金融可能也是对东部中小企业了解最深入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认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永远是稀缺的,因此,一定要有机构来做小微企业贷款。
记者:你们去年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进行了三次调研。在你们的调研过程中,有没有观察到由于成本上升、利润过薄等原因从制造业转向金融投资、高利贷一类的案例?
胡晓明: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比例很小。我们的调研当中,接近100%的小企业主还是坚守自己的生产销售。
记者:去年以来,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制造业转向金融投资”类似的报道,这其中与实际情况有什么不一样?
胡晓明:2011年年初,大家说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我们当时的判断是根本不存在,当然现在来看也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确实不存在。有一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一些小企业停产或者半歇产。但这个过程中,哪些小企业是最容易受到影响而倒闭的?
第一种,盲目扩张,年销售1000万想去做一个亿的事情,管理不善就很容易出现倒闭;第二种,从原来本身的制造业开始蜕变,变成一个中介机构,比如通过资金拆借来做高利贷;第三种,赌博,有些企业从流水线发展到大量购买土地。
做金融中介、高利贷的有没有呢?有,但一般不是小微型企业,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没有那个能力,拿不到钱。所以,我们调研的结果表明,3000万(销售额)以下的企业,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记者:小贷公司目前是不是受到政策的局限?在网络信用评级创新方面,有什么进展?
胡晓明:去年开始,小额贷款公司生存情况比前年恶劣很多。主要是去年宏观调控、信贷紧缩情况下,一些小额公司开始往银行禁止的行业迈进。银行业为了隔离这个风险,对整体授信做了调整,基本是收得非常紧。
国家用小贷解决微型经济制造业的问题,但问题在于能否针对不同小额贷款公司给予不同信用评级、给予一些不同的政策。对于比较好的,比如说针对100万以下小微企业信贷的,国家应该给予信贷支持;如果不是这样的,应该给予更紧的政策。
记者:有观点认为,现在给小微型企业做的金融服务,利率太高了,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