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了解市场>创业≠梦想:国内的创业都在做些什么?(一)

创业≠梦想:国内的创业都在做些什么?(一)

详细内容

在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实验室里创造 Yahoo! 的时候,互联网的创业就与传奇和梦想划上了等号,之后的 Google 和 Facebook 一次又一次地让所有人确信这一点。它们都诞生在不起眼的大学宿舍,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个创业渐成风气的年代,你总能看到国内很多初创互联网公司大叫“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梦想”,它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明应聘者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知道别人怎么定义“梦想”这个词,我觉得“梦想”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它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动;它激发出你的全部热情,而不是贪婪;它发自内心、来自于自己的反思和独立判断,而不是别人的煽动和灌输。

  以前我也常憧憬着去一家创业公司,那个时候我不满大公司的臃肿和低效,痛恨他们的官僚和笨重,觉得创业公司是梦想、激情、灵活和创新的化身,它一定没有那些大公司的毛病。我想象着那里的每一个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产品,每一个人都是产品的客服,都愿意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产品趋于完美。后来因为一个机会,我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我看着它完全抄袭别人的产品,看着它的员工由几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看着它空降大批高管,看着它为了吸引风投大量招聘不合格的人,看着它逐渐变得臃肿和官僚。除了招聘和开会的时候老板总会佯装激动地说起“梦想”之外,它和梦想再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它的工程师也只有在调试的时候才愿意使用自己的产品。

  尽管这家公司后来顺利拿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风投,我还是没能说服自己在那里继续呆下去。以后它可能会成功上市挣很多很多钱,不过即使那样我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它完全没有那些“传说中的”创业公司应该有的美好品质。

  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创业这件事情,想要弄清楚国内有没有一家创业公司不是靠对金钱的渴求而是靠激情和梦想驱动,有没有一家创业公司像当年的 Google 那样不打算做传统型公司。

  然后,你猜得很对,结果让我非常失望。很多创业公司的目标就是疯狂获取利益然后成为有成千上万员工的大公司,所以它只希望你有发财升职的梦想,至于创新和社会责任感,对不起,那些只是手段而已,你想得太多了。

  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创业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公司的管理层,这类人年龄已经30多岁,在这个行业算年龄比较大了。他们过去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某个大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职位,但是看到之前共事过的张三李四都出来创业而且居然还有人成功了,便开始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然后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于是就辞职出来自己创业,一般还会顺手带走一些亲信员工。另外一类就是荷尔蒙比较多的年轻人,他们刚刚毕业,有的是激情和青春,正好看到一些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于是就和几个同学或者同事出来创业。至于什么东西“刚刚起步又有不错的前景”呢?很简单,多留意美国那边,看到那边什么东西火了直接照抄过来,然后做一些“本土化”的小改动。以前他们把这个叫做 C2C ―― “Copy to China”, 后来觉得整个行业也都是这样了,不用再自卑――“中国人最擅长模仿,能抄出来也行呀!”,所以他们现在把这个叫做“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