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景作文>寄情于景的作文

寄情于景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阅读作文第1讲》

阅读理解第1讲

怎样阅读、写好写景文章

一、导入

《无字天书》

老张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后,只在处方单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让他交给护士。老张很不安,心想:我以为是小毛病,怎么医生打了惊叹号,难道我病得很重吗?便请教护士。护士淡淡地答道:“没什么,这是打点滴。”

二、知识解析

1、写景文章: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2、写景文章的类别

(1)游记把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记录下来

(2)自然景象

(3)生活处所的景物

3、写景文章的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1)按(时间顺序)写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的顺序;早晨、中午、晚上,是一天的先后顺序。

例:绵绵春雨最可爱,夏天的雨倾盆直泻,秋天的雨稀疏而短暂,冬天的雨阴冷刺骨。

我们在做阅读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有标志性的词语。

(2)按(空间顺序)写

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四周到中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些都是空间顺序的具体表现。

请找出相关的提示顺序的词语。

(3)按(游览的先后)顺序

指的是作者的“行踪”、“游踪”,即作者的游览路线,游记中常用这种顺序。

例:写山景,山脚——山腰——山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1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顺序

例: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先写春天的风,再写春天的雨

4、文章的层次结构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多分为两种:(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移位换景结构)

(1)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简洁明了,容易掌握。开头和结尾时总写,中间部分分层描写不同的景物。总分结构经常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相互照应,这叫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寄情于景的作文}.

例:《桂林山水》先总写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然后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总结桂林山水的美。(总——分——总结构)

(2)移位换景结构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多用在游记中,这时文中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

随着作者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看到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景物各不相同,分成三个自然段来写,文章结构就一目了然。

5、品味语言

写景的文章读起来大都有优美之感,除了描写的对象本身优美之外,语言优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对比、反复)等。

(1)天山融化的雪水,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2)密密的蘑菇像撑开的小伞。{寄情于景的作文}.

(3)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4)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5)那些花朵赛过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过巴掌大。

(6)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7)现在的学生对读书的态度差别很大。有的学生,认识明确,目标清楚,学习努力,成绩优良;有的学生,认识模糊,没有目标,学习没劲,成绩很差。

(8)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

6、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的文章,作者并非仅仅写景,而是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喜好厌恶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多数写景文章都是借助优美的风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2)(动静结合)

例1: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例2: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8、阅读技巧——五觉法

指通过头的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触)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嗅、味、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

具体来说,景物描写的感官角度有:(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嗅觉角度、味觉角度、触觉角度)。在写景过程中,如果这“五觉”并用,将会更好地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特点,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这段文章主要运用怎样的感官参与观察?写出了沙子的什么特点?

9、怎么写好写景作文

(1)立足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要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3

(2)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

化)等方面的特征。如春天是春光明媚,秋天是秋高气爽。

(3)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一般来说有(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

(4)要动静结合

在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物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5)要抒发感情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出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6)要文辞优美

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五觉法

10、小结

(1)初读文章仔细看(看类别)山川风貌、自然现象、名胜古迹、生活处所

(2)细读文章用心想(理顺序)时间顺序、空间方位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

(3)详读文章细发现(找特征)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4)精读文章深品味(悟情感)通过哪些描写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

三、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登山观景

离学校不远有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游玩。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城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城外有许多工厂,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

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一片庄稼望不到边,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在一起。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载重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果园的后面是高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山上是绿色的森林,山下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寄情于景的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漓江》和《登山观景》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写《校园美景》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四、提升训练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白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5

篇二:《作文小结》{寄情于景的作文}.

七、作文。(40分)

那么,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要避免哪些失误,掌握哪些技巧,才能突破高考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瓶颈呢?

一、要审清题意。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才能很准确的表达。高考记叙文常见的命题形式除了材料命题、完全式命题,还有半命题。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别

了,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二、立意要深刻。文以意为先,审题就是为了立意,“意”就是文章要告诉别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感悟等。“意”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是既真实又能明示事物本质的,立意还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力争表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这就要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

三、选材要典型、新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

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选材新颖是立意深刻的前提,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而选择材料就应该以自己确定的立意为依据。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筛选的标准就由与主旨的关系的亲疏来定,与主旨关系密切的就采用;还要努力发现别人未曾涉猎过的题材,或者是化腐朽为神奇,从旧题材中翻出新的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就能保证你的文章立意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四、构思要精巧。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铺直叙,要使文章构思新颖别致,就要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结构。记叙文因为要写人记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思文章。

切入角度要准确。对于同一个材料,同一件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正、侧、反、仰视、俯视、透视„„然后再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着笔,不落旧套,使人耳目一新。{寄情于景的作文}.

巧设悬念。所谓巧设悬念,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提出问题;或是把事件的结尾放到开头,吸引人寻根究底;或是让某个关键环节藏头露尾,产生"雾里看花"的效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李忠等人“三五回次劝得他住”,作者并没有让急躁如火的鲁提辖马上去打郑屠,而是先让他打发金氏父女走人,“径向状元桥走来”似乎该打了,可还没动上手,鲁提辖来到先挑衅郑屠,待激怒他,方才动手。整个文章吊得读者心急火燎,这就是悬念所起的作用。

欲扬先抑。它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目的是为了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应。如唐弢的《琐忆》,开头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这是“抑”,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索。接下来讲述了几个故事,通过故事表现鲁迅先生对文学青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以及他对那些攀附阔佬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满嘴昏话的骗子、烧杀掠抢的屠伯的“脾气”和“骂”,这些都是“扬”,很好地表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开头的常见方式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总括全文,提纲挈领;写景状物,渲染气氛;提问启示,引起重视;巧妙引用,借势入题;直接抒情,感染读者等。结尾的常见方式有综合归纳,总括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寄情于景,含蓄悠远;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过渡照应,自然合理等。

五、要注重语言表达。语言,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只有让它在文章这块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才能把文章衬托得更加艳丽。因为,只有它,才能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只有它,才能在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高考作文评分十分看重语言,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作文考核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而我们有不少考生在写作文时,语言贫乏,苍白无力。有的考生在写记叙文时容易犯的错误是概括叙述多,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具体”是记叙文的生命,写人时要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把人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