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清,雁荡山管委会
详细内容
文/邀月听海 早就听说温州市乐清境内的雁荡山山水奇秀,宛如一幅天开的图画。暑假的一天,我们几位朋友相约雁荡山,去品味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雁荡山素以峰、嶂、洞、瀑、门的奇秀造型而称胜,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曾有清代诗人江湜赋诗“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为证。由于雁荡山是在1.2亿年以前火山爆发后岩浆冲击而成,因此,其独特的造型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总能给人无尽的遐想。 汽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向景区盘旋而上,车窗外再也看不到像家乡那样葱葱茏茏,连绵起伏的群山,迎面而来的是奇峰兀立,怪石嶙峋且错落有致的巨大石山。下了车,景区的路上,顺着导游生动形象的讲解我们领略了众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最富有想象的是那座仿佛天斧劈开的石峰,远眺,它就是一把剪开天地,分开日月的神剪;侧视又宛如一位凝眸远方,期盼归人的佳丽;正望它活像一只忙碌的啄木鸟;而近看它更像一头刚刚睡醒的狗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独具匠心都在这千变万化之中。山路迂回,眼前豁然出现了一条明澈的溪流,我们迎流而上,耳边突然听到“隆隆”的水流冲击声。仰望前方,只见一条长长的白练从近两百米的悬崖上飞泻而下。这就是雁荡山有名的“大龙湫瀑布”。 仿佛就是一路小跑,我们终于感受到“大龙湫”的水飞雾绕,巨大的水流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相融,更是平添了瀑布的几分气势。原来这瀑布是从一堵高198米的悬崖顶上喷薄而出飞流直下的,瀑布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驻足潭边,阵阵凉风袭来,顿感盛夏悄退,凉秋拂面。如烟如雾的水珠在空中纷飞、弥漫,渗湿了游人的衣衫,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举目眺望,那瀑布就如从天而倾的银河,飞泻而下的瀑流变成水雾,半空中,那水雾宛如白云在追逐嬉戏,舞弄妖冶的身姿;巨大的落差使瀑布的轰隆声不绝入耳,游人为之振奋,纷纷举起相机,沉醉于这绝妙的自然景观中。难怪清代诗人袁牧挥毫写下“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布兜罗绵。初疑天孙工织素,雪棱抛掷银河边”的赞叹。 游人如织,我们告别了大龙湫,随着游人来到了另一处景点——水帘洞。 水帘洞以洞多而闻名,两山之间到处是郁郁葱葱,翠色欲流的灌木丛,最为赏心悦目是山涧处处可见溪流的倩影,可闻溪流的歌声。溪水从悬崖上,石缝中,绿树间一路欢歌笑语,迎送游客。那清澈的溪水依山恋石而出,水中小巧的亮石子,仿佛就是那溪流吟唱小曲时撒下的串串音符。这里的大小瀑布也很多,游人们都忘情地依偎在这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怀抱中,留恋着游山玩水的无穷乐趣。我们光着脚丫跳进溪水,感受这山水蕴藏着的奇特惬意。捧一汪溪水,清爽宜人;尝一口甘泉,沁人肺腑。溪水边,我们聆听溪流弹奏的音乐,享受免费的脚疗,甘甜的泉水洗净了我们旅途的疲劳,淘尽了盛夏的酷热。遗憾的是我们的相机没电了,好多精彩的镜头只好藏在这奇山秀水中变成了回忆。 随后,我们还游览了方洞,感受了五虎山漂流的惊险和刺激。回到住处已是日落西山,但我们的心情依然是艳阳高照,兴趣盎然。 雁荡山[yàndàngshān] 雁荡山,中国东南沿海名山。《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主体在温州境,北首隆 为温峤入台州南。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近人以景观区位,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以北雁荡山旅游声藉,“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指乐清境内的北雁荡山,也迳称“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山水奇秀,以峰、瀑、洞、嶂见长。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爆发造就了雁荡山雄奇壮丽的景观,使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华夏名山。雁荡山距杭州297公里,温州68公里。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2013年9月9日,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第二次中期评估。 目录 1基本简介 2地理位置 2.1历史意义 2.2景色优美中国乐清,雁荡山管委会 2.3地理形成 3风光自然 3.1形成原因 3.2形成条件 4历史沿革 4.1悠远历史 4.2美丽传说 5景观介绍 5.1北雁荡山 5.2南雁荡山 5.3中雁荡山 5.4东雁荡山 5.5西雁荡山 5.6雁荡46洞 5.7雁荡瀑布 5.8主要景点 6旅游资讯 6.1交通指南 6.2旅游时间 6.3特色美食中国乐清,雁荡山管委会 6.4特色餐饮 6.5特色活动中国乐清,雁荡山管委会 6.6门票票价 6.7民间特产 6.8注意事项 1基本简介 雁荡山风景(3张) 雁荡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形成于1.2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而成,绝大部分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小部分在台州市温岭。属于AAAAA级旅游景区。距杭州约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2013年9月9日,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第三届亚太地质公园会议上传来捷报: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拿到“绿牌”,被确认在未来四年里继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一员。至此,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第二次中期评估[1]。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东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大龙湫瀑布高达190米,直泻龙潭。2004年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2]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3]。 2地理位置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历史意义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 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4] 景色优美 雁荡山,这个集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是滨海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境内,面积450平方公里,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 险峻,奇中有幽奥。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景观美学(山水)价值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寰中绝胜”、“天下奇 雁荡风光 秀”的名山,雁荡山自有其自身的山水美学特色。雁荡山由于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等景观特点,所以雁荡山突出的形象美的特点还是奇雁荡山俪金山庄。雁荡山奇在什么地方?奇在流纹岩特有的造型上;奇在自然景观非同寻常、出人意料、变幻莫测之美上;奇在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奇在倚大高地、气势磅礴的嶂上;奇在夺人心魄的大大小小的瀑布上;云洞栈道之险;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初月谷、鸣玉溪、灵岩及诸多洞穴景观之幽冥。雁荡景观,奇闻天下,但不只是在奇,还有雁湖岗、龙湫背之雄伟。龙湫背景赏如何?登上百岗尖,俯瞰百座山冈于脚下,领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高旷,下至海滨、乐清湾,欣赏“海 到尽头天作岸”的平旷景观。 雁荡山俪金山庄 地理形成 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 雁荡山美景(29张) 代表,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的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 3风光自然 形成原因 1、主要原因是有一座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 2、雁荡山处于海洋季风气候生态环境。 形成条件 1、雁荡山火山岩层保护良好。 2、巨厚的流纹岩层是造景的主“材料”。 3、断裂及沿断裂的溪涧流水是塑造奇景的神斧。 4、外力作用雕琢细刻雁荡山的风光。 5、植被发育与良好保护装扮了雁荡风貌。 6、季节、昼夜、阳光、雨水、风力的变化增添了雁荡风光的变换性。 雁荡山火山的由来: 板块运动。火山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是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经历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全过程,在原始地貌改变的基础上,留下了火山遗迹。 4历史沿革 悠远历史 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是环太平洋东海边上的一座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它记录了中生代古火山发生、演化的历史,也展示了一亿年来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积淀了中国乐清,雁荡山管委会 雁荡山 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拾皆是,堪称是一座“文史宝库”。 雁荡山更是被徐霞客收入其游记,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方孝孺的《中山草堂记》中。书法家蔡襄、范成大、汤显祖都留下许多诗句和题壁。中国有三山五岳,这三山就是黄山、庐山、雁荡山。谢灵运正是在在登雁荡山时发明了谢公屐。康有为在1924年游历雁荡,留下20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境内,距温州70公里,总面积186平方公里。雁荡山有一仰天湖泊,是大雁常栖之地,又因湖中芦苇成片,此起彼伏,随风飘荡,故雁荡山由此得名。灵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雁荡精华之所在。 雁荡山三绝之灵岩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危峰乱叠,山外有山,谷中有谷,无峰不奇,无石不怪。主要名胜有:玉女、金鸡、独秀、双笋、巨柱、一帆、仙仗、会仙、新娘、吹箫。这里每一个山峰都寓意着一种不同风格之美。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每当夜幕降临,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 雁荡山三绝之灵峰 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窗洞、龙鼻水、小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藏掖到隐藏处去了。人皆知藏拙,不知藏巧更须具一副手眼,灵岩知此中三昧,才成其为博大。 雁荡山三绝之大龙湫 瀑布是雁荡的一大特色,大龙湫则是其中代表,飞瀑磅礴的气势和变幻不定的形态。大龙湫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 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攻瑰集·大龙湫》)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大龙湫站在大龙湫峡谷,只见一道势不可挡的瀑布飞泻而下,坠入197米深的峡谷;瀑布下水珠晶莹,犹如杨花飘落,使大龙湫峡谷显得更加壮观和妩媚。大龙湫的水变幻无穷,正如清时袁枚所写:“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灵岩雁荡之美以灵岩为第一。灵岩因状如屏风而被称屏霞嶂,以灵岩为据点,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周围古木参天,险峰奇石。至灵岩寺前,映入眼帘的有天窗洞、霞客亭,还有群山环抱。这里无洞不奇,无洞不巧,有的藏于两峰之间,有的嵌夹在悬崖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美若仙境的观音洞。观音洞 在雁荡山的方洞有个观音洞,这里还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在一千年前,观音洞里有很多岩石,还长着刺藤,住着狐狸、蜈蚣精和狼,他们都很凶暴。 一日,一个老和尚来到方洞,那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看到观音洞,想去那里念《法华经》,当时他忘记了口渴,忘记了饥饿,加快步伐赶去念经。一条条刺藤滑破了老和尚的脸,但他毫不觉得痛,还是不断前进。老和尚终于到了,他在观音洞里念经,岩石上的水滴一点一点地滴下来,老和尚称他为“清泉”,老和尚念了一天一夜,住在这观音洞里的狐狸蜈蚣精和狼都戏弄老和尚,可是老和尚还是管念自己的经,不去理他们。老和尚旁边喷着的水他称这水为“洗心”,狐狸他们一伙人不开心又想让老和尚死,狐狸和狼他们让蜈蚣精用毒液在“清泉”上滴上来给老和尚喝,可是被老和尚称为“洗心”的喷泉把老和尚的转胃给洗了。他们捉弄了老和尚几天,也都累了。坐在老和尚的旁边日日夜夜听老和尚念经,老和尚喊着:“善哉!善哉!”他们也受到了感化。 狐狸一心想要改过,就让野狐狸们把这些岩石给搬走。 蜈蚣精也想要改过,就让毒蜈蚣们把这些刺藤咬断。 老狼呢!他让狼群把这些石头推下山。 这老和尚至今还坐在观音洞观音的后面呢! 1.雁荡山概况 中国地大物博,名山众多,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嵩山之灵秀,恒山之奇绝,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的雁荡山,不附五岳,不类他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有“东南第一名山”、“天下奇秀”之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曾经有人问一位多次游览雁荡山的老人:雁荡比之黄山如何,答曰:各有千秋,黄山雄奇,雁荡灵奇。雁荡山山峦起伏,连绵不绝,面积约450平方千米,有大龙湫、小龙湫、灵峰、灵岩、雁湖等风景区,胜景多达500余处。其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这“二灵一龙”被称为雁荡三绝。 2.大龙湫景区 一进大龙湫景区,便见眼前的山岩高低有致,凹凸参差,形态各异,如石佛聚会,揭开了灵奇雁荡山游览的序幕。一旁这两座山峰,一高一低,二石相倚,状似少妇抱儿,因名“抱儿峰”。四周磊磊石峰,跟随着游人所在位置的变化,不停的变换着形状,有一峰多态之神妙。它们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栩如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剪刀峰位于连云嶂口锦溪的右侧,一峰耸立,上分为二,似两股略开口的蟹郝,又像一把大剪刀。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此峰变化极多。清朝有人说:“千百峰影名不同,此峰变化更无穷”。确非夸大之辞,步移景换,从这里观赏剪刀峰,那顶端的开口,又仿佛是一只正在取食的啄木鸟。雁荡的山峰大多拔地而起,巍峨壮观,不同于那些玲珑多姿的山峰,而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奇峰怪石,悬崖叠嶂。桅杆 峰又是剪刀峰的变化之一,因剪刀峰呈多个方向开裂,所以不同方向的景观造型明显不同。清人陈梦说在游大龙湫时,曾被这变幻莫测的峰形弄得莫名其妙,不识桅杆峰原是剪刀峰的化身,后经僧人指点,才明白,三峰只一峰也,易地三变其形,入则为剪刀,中立则视为天柱,尽处则状如展旗。作为括苍山的支脉,雁荡山的岩石是距今1.3亿年以前地质学上称为中生代侏罗纪的流纹岩组成的。由于受到断裂构造的破坏,垂直裂隙发育,经流水作用,风化侵蚀,多作柱状构造,形成拔地而起的岩峰,石柱,石墩,景色奇特秀丽,故有“地貌造型博物馆”之称。唐末诗僧贯休的《诺讵罗赞》中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之句。这“龙湫宴坐雨濛濛”指的便是眼前的大龙湫瀑布。只见一道细长的瀑布,自虚空处,气势高昂地飞流下泻,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以优美的姿态打动着游人。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写出了大龙湫瀑布高悬的气势。大龙湫的景色和姿态,随着季节、风力、晴雨等的变化而不时变换。盛夏时节,雷雨初过,大龙湫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震天撼地。在晴朗的冬日,大龙湫像一串散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奇观。阳春三月,大龙湫又是一番面目,从嶂顶瓢泄而下,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瀑下的潭水也别具一格,在那瀑布流泻的地方,是一片蔚蓝就像一块硕大的宝石,渐渐地,它由蓝变绿了,变成浅绿 色的翡翠。踩在潭水中的石块上,闭上双眼,任由那湿辘辘的水流飞上面颊,透入心灵,掬一泓清泉在手,就像捧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油然间使你感到龙湫瀑布之美,不在它的宏大,而在它的灵气。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雁荡瀑布之美,首推大龙湫。作为我国“四大名瀑瀑之一”,大龙湫瀑布变幻多姿,令人叫绝。清代诗人的诗句“欲写龙湫难着笔”,概括了瀑布所具有的那种用语言难以描述的独特魅力。飞渡是雁荡山独有的民间绝技,源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悬崖绝壁采药活动。表演时,当地山民在相距约250米的山峰峰顶之间拉起一根钢索,在二三百米的高空表演各种惊险节目。缘绳渡涧,空中筋斗,高空骑车等动作,惊险刺激,堪称一绝,是雁荡山人勇敢品性的生动写照,为雄奇的峰峦增添了几许亮色。在高山白云之间,这凌空飞架的钢索,同这山水形胜,形态万千的雁荡山,共同组成了一幅极尽雄、奇、险、秀、幽、旷的图画。这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这变化无穷、气势磅礴的嶂,这夺人心魄的大龙湫瀑布,组成了非同寻常、出人意料的自然奇观。真可谓观一山如历海内名山,让人领略到雁荡山所独具特色的山水之美。 3.方洞景区 方洞景区位于大小龙湫间公路北侧的山崖上,灵岩景区的西面,是雁荡山前山最险峻的景区之一。这里有古洞古庙,洞内有三处滴泉,还有开凿在几百米高悬崖上,长达千米的凌空栈道,和搭嵌在两座高峰之间的铁索吊桥,风光绮丽,险峻迷人。方洞经栈道通仰天湖,全长1100多米,其间奇岩、异洞、飞瀑遍布,与附近诸峰组成一幅绚 丽多彩的自然山水画卷。景观大多处在海拔320至360米高的嶂岩峭壁中,富有缥缈神奇的色彩。登上栈道,可游览悬崖中的异洞,可眺望群峰景色,是一处有别于雁荡其他景点特色的动静结合的游览点。方洞景点中洞穴较多,有关刀洞、梅花洞、螺丝洞、花瓶洞、冲云洞、逃难洞、无名洞等,其中模最大的是方洞。方洞原名黄岩洞,又称慧性洞,因其洞呈方形,而改称方洞。洞内岩壁上有老寿星、莲花座、侧插蝙蝠、水上鳖、双鸳鸯、穿山甲等景观。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得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至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雁荡山地质遗迹,堪称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得一部永久性文献。中生代流纹岩地质景观不同于新生代火山玄武岩熔岩地质景观,由于流纹岩抗风化性强,在垂直节理发育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峰、石柱和洞穴。其中雁荡山最为典型,被誉为“天下奇风”,有“造型博物馆”美称。雁荡山的洞穴分两种:一种是流纹岩熔岩流动是由于固结不均,局部岩浆流失或两次熔岩流中间未充满而形成的熔洞,如方洞及美刀;另一种是沿垂直裂隙崩塌形成的竖洞,例如这里将军洞、观音洞等。在数百米高的悬崖上,一座长长的铁索桥横跨在两座高峰之间,风光绮丽,险峻迷人,桥下万丈深渊,怪石林立,使人不寒而粟。走上索桥,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灵岩的山峰直立琼霄,颇有几分森然搏人的气势,仿佛“灵光独耀,岩石 争奇”。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从唐宋起,风光秀丽的雁荡山就成了世人向往之地,也留下了许多骚客画家的墨宝。初唐时诗人杜审言游历了雁荡,至今,大龙湫还有“杜审言来此”的勒石。不久,四川高僧诺讵那仰慕雁荡风光,率三百弟子来此兴修寺庙,传授佛法,讵那在大龙湫观瀑坐化。到宋时,雁荡盛名远播,南宋建都灵安后,被辟为温台驿路必经之路,于是“贵游辐辏,梵刹增新”,使它达到了全盛时期。北宋沈括、吕夷简,南宋王十朋、楼钥经过雁荡,都留下诗句篇章,名画家唐寅画有长幅《雁荡》。至于清代,如诗人袁枚、蒋心余、阮元等人,赋诗著文更多,成为雁荡山文化的一个亮点。1000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4.灵岩景区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被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灵岩景区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然而,这里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窗洞、龙鼻山、小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这里的一座座奇峰怪石,奇幻无比,妙不可言,尽情展现了灵峰所具有的形象美和意境美,为游人津津乐道,成为雁荡山最具特色的景区。峰回路转,眼前出现了一组惟妙惟肖的峰石奇观。这两块直立在山岗上的岩石,一高一低,宛若一个驼背的
《奇山秀水赏雁荡》
《雁荡山》
《雁荡山》
《雁荡山》
《雁荡山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