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种植
详细内容
篇一:《中药种植》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中药材如:甘草、半夏、板蓝根、丹参、天南星、白术等市场前景作一下分析。供广大药农参考。一、甘草。目前,野生甘草资源已面临灭绝,上市量锐减,造成全国性中药材市场缺货,货源紧张。国内出口量由于货源紧缺,现我国除定量的甘草液汁及濅膏外,对甘草商品采取配额管理出口量有所限制,近年出口量在6000吨左右。混等货价格已经涨到6-8元/公斤,并仍成上浮之势,一等品14-16元/公斤;二等品11-13元/公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甘草价格一路攀升还需要维持5年,发展甘草种植仍是致富良机。甘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品种,除国内需求量外,还有相当的出口,因此市场潜力很巨大。专家预测,在今后几年中发展甘草种植仍是致富良机。二、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草本植物。以块茎供药用。味辛,性温。具有健脾合胃,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浙江、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半夏是生产多种止咳化痰中药饮片、剂、露的主要原料。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商品现价为40-50元/公斤。价格一直坚挺,后市看好。现就全国产出的数量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供需缺口实为罕见。其原因:(1)野生资源枯竭。(2)人工发展缓慢。(3)生产中成药的厂家为注重自己的品牌抛次货多的水半夏而改用旱半夏投料。半夏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喜隐蔽环境,阳光直射温度高时易发生倒苗,宜与果树高杆作物间作,块茎直播可连作。预计今后1-3年内半夏将继续紧缺,将成为中药材品种中的一颗灿烂辉煌的明珠。三、板蓝根。众所周知,板蓝根、大青叶是大路药材,2003年非典性肺炎发病快,流行范围广,为我国人民立下了汉马功劳,但近年来板蓝根种植一直处于低潮,其原因是:一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影响下,粮食直补。粮油、蔬菜价格不断上涨,纷份弃药种粮食蔬菜。二是非典过后药材价格回落。三是近几年天气不尽人意,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板蓝根大面积受灾,甚至绝产。近几年库存基本用空。专家预测,板蓝根的种植不可忽视,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是发展种植的良好时机。板蓝根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山地河滩都适宜,在栽培1-2年的果、林即可间作,抗旱力强,耐贫瘠,春夏两季都能种,特别是我国西部土壤气候适宜,又有传统和技术,以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为准则,发展板蓝根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四、丹参。丹参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丹参用途广,疗效高,全国需求量增长很快,有些年份供不应求。需求量迅速增加的原因,除人为的因素外,主要是科技开发使丹参的用途越来越多。科研发现丹参不仅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治疗心脑血管病、肝病、脉管炎及神经性衰弱等多种疾病均有新的疗效。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丹参在临床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着其它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丹参的身价倍增,用量翻番。由此可见:当前,在适宜地区选择无污染、无公害地块,选用优良品种,采取规范化的丹参栽培技术,生产绿色中高档丹参的效益还是不错的,市场的潜力还是相当大,同时效益也相当客观。五、天南星。以球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主治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神经麻痺,小儿惊风,破伤风,子宫颈癌等症。专家认为天南星是多种中成药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行情: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天南星的用量日趋上升,由于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人工栽培未形成规模,市场供不应求,市价一路攀升,现由原来的6-8元/公斤,升至现在的15-20元/公斤,近年由于种粮升温,种药积极性下挫,各地天南星种植面积不大。产量有限,供需矛盾加剧,天南星行情后市看好。
六、白术。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供药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要药,为传统的补益佳品,在中药材处方中应用很广,为国家重要的大宗药材。白术是一个短平块,经济效益显著的好项目。适宜浅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发展。现市价近四年来价格一路高歌,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2008年只会上扬,不会疲软。寒温带地区位于兴安岭北部。主要包括黑龙江北部漠河地区和内蒙古与鄂伦春以北地区,范围较小。该地区冬季严寒且长,达7-8个月。1月份平均温度小于-30℃,7月份平均温度20℃,全年平均温度-2--5℃,年活动积温即全年内日平均温度大于等于10℃的持续期内温度的总和为1600℃
左右。生育期短,少于12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本地区主要中药有: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北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温带地区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间,包括范围很大。西与蒙古高原相接。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省,辽宁中、北部。该地区冬季寒冷,1月平均温度-20℃,7月份平均温度21-24℃,全年平均温度2-8℃,活动积温1600-3200℃,生育期150-180天,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本地区主要中药有: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东北天南星、甘草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大蓟、小蓟、毛地黄、金银花、黄芪、党参、百合、薄荷、甘草、五味子、接骨木、淫羊藿、黄精、红花、番红花、丹参、薏苡、荆芥、柴胡、紫苏等。不过具体种什么,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和种子来源才能最后决定。
速生枸杞移栽后当年结果,但亩产量只有50公斤/亩左右,2—3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200—300公斤/亩,盛果期可连续15年以上,管理得当盛果期可延续到20年。现在我国速生枸杞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产量不大,处于供不应求市态,今年出口韩国价在55—60元/公斤,常年有韩商求购。按市价55元/公斤,当年亩产量按50公斤/亩计算,当年亩效益在2750元/亩上下。进入盛果期后按每年亩产200公斤/亩计算,亩效益在11000元/亩上下。所以,我国北方发展规模化速生枸杞种植,是一个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药材品种。
北龙胆:原来主要野生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由于森林退缩,林地垦为农田,再加上多年无序超量采挖,野生资源近于枯竭,现辽宁抚顺、鞍山地区已引为家种。
一、市场分析
北龙胆具有清热燥润、泻肝胆火之功能。是生产龙胆泻肝丸的主要原料,年需量在
3000—4000吨,由于野生资源近于枯竭,又由于前几年价低家种龙胆严重萎缩,今年家种总产量不足300—400吨,市场供应尚有缺口,现市场北龙胆已升为75—80元/公斤,走销畅快。
二、经济效益分析
家种北龙胆生长期为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起挖,亩产约200—250公斤/亩,按市场价80元/公斤,计算亩效益在16000—20000元/亩三年,平均每年每亩效益在5300—6600元之间。
北龙胆喜阳光充足、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是北方近年适宜发展的高效药材品种。
北沙参:北沙参主产在内蒙古赤峰、河北安国及周边、山东的莱阳,这说明北沙参的生态幅很宽,北沙参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肺之功能,2003年“非典”时期,曾做为防治“非典”的首选药物。
一、市场分析
北沙参药食兼用,除内需外,多年稳定出口韩国作菜,年需量在3000—4000吨,近年由于北沙参加工费时,另外,农民有其他效益的品种选择,这几年北沙参种植面积没有扩大,市场价常期稳定在11—13元/公斤和15—16元/公斤(大条),出口韩国的带皮北沙参12元/公斤。
二、经济效益分析
北沙参用种子繁殖,冬初或初春播种,当年秋采挖,亩产量300—500公斤/亩,按市场平均14元/公斤计算,其亩效益4200一7000元/亩之间。出口韩国的带皮北沙参按12元/亩计算,其亩效益在3600—6000元/亩之间。
甘草常规特大宗中药材品种,国内需求,国际出口量巨大。近年,随着国家对野生甘草的限采限运,管制力度的加大。家种甘草的供需矛盾亦显突出。所以抓紧发展甘草栽种迫在眉睫。甘草喜通风向阳干燥气候,且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
土为优,轻盐碱地也能生长,重盐碱地、洼涝地不宜种植,酸性土壤生长不良。{升麻种植}.
通过对内蒙、甘肃家种甘草农户的了解。近年甘草种植已有传统的直播改进为栽种苗。即第一年育苗后,第二年春季起下苗子移栽至大田。移栽方法不是直栽,而是把甘草苗平放在3-5厘米深的浅沟内。株距8-10公分,行距30公分,覆土耙平浇水既可。这样栽种的甘草出苗早。因苗子大都有30公分长,故不在生长,只发粗。秋后用拖拉机一耕,即可全部翻出,省很多劳动力。亩产干品400公斤。按眼下行情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预计甘草
行情近二三年不会下滑。
黄芪为常规大宗中药材品种,不但传统的中成药中药饮片有一定需求。近年黄芪提取物,黄芪注射液有了长久的发展,及开发国际出口一直沿劲。但近年好多产区如山东文登、河北安国、内蒙、赤峰,因连年重茬,大部分产地都不能生产。其主产区已迁移至甘肃。而甘肃也因连年重茬一些产区也不能生长,所以黄芪的总产量逐年下降之势。所以一些新产区应把握机会,大面积发展,而原先的老产区应想方设法恢复生产,黄芪亩产地纯干货可达400公斤按目前市场流货价6元计算,每亩纯收入也可达2000元。且近两年没有落价迹象。
黄芩自06年下半年以来家种黄芪不断有生产企业、提取厂家在市场来购大货,纯干货
7.5-8.5元,鲜品3-3.2元。其吃进力度之大,购货之殷勤,多年少见。不但安国中药材市场如此。经我们询问其它市场(如亳州)及个产区象山东沂蒙山区、山西的太行、吕梁等产区,及陕西的商洛韩城地区,甘肃陇西地区均有提取的生产企业,或这些单位的供应商,数日来不间断的购进黄芩,种种迹象表明,黄芩的需求何等的的强劲。在如此强劲的需求下,
各市场库存急速下降部分主产区眼下已无库存。
所以我们认为各地应在09年春季发展黄芩种植不可缺少。
黄芩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可以育苗栽种亦能直播,适应性很强,生长期1-5年,中间随时可起挖。生长的年限越长产量越高。据访问本地部分黄芩种植户讲:收完小麦种的夏播黄芩,10月下旬起挖,紧接着又播种小麦,亩产鲜黄芩500公斤,3元售出,毛收入1500元,比种
玉米每亩多收入四五百元。
丹参,因近年心脑血管病人、高血糖病人及冠心病人的增多,在中医临床上,无论是丹参饮片,还是以丹参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注射液都呈现出与日俱增的需求。从06年中药材市场及丹参主产区的购销情况看,06年底新丹参上市前,05年的库存几乎销售见底,接近断档。新货上市,还不全干,大部分只7-8成,饮片加工户便大力抢购。以安国为例。每大集上市量多时达100来吨,可是在清晨四五点种,便购销一空。而山东主产区的情况也不乐观。新丹参一上市,便显现出价升走畅的局面。新品8成干成交价每公斤6元,比去年的5元每公斤高出1元,上升幅度高达20%。由此可以预计09年的丹参将呈货紧价扬之势。
综合上述情况,09年春的丹参种植应进一步跟上。丹参亩产平均在400公斤左右,以当前市场成交价7元计算,每亩毛收入2800元,纯收入也在2500元左右。丹参易种易管适应性
很强,尤其在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地块长势良好,有条件的地方应大面积发展
篇二:《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纯熟,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
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都是国内外著名的中药材。川附子加工成的附片,张大均匀,油润光泽;川郁金个大、皮细、体重、色鲜黄;川芎饱满坚实、油性足、香气浓烈;白芍肥壮、质坚、粉性足、内心色内、称“银心白芍”;麦冬皮细、色白、油润;红花色泽鲜艳,味香油润;枳壳青皮白口;白芷富粉质,断面有菊花心。{升麻种植}.
(七)云、贵药产区
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
云药包括滇南和滇北所产的道地药材。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此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等。云南的雅连、云连占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云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天麻体重、质坚、色黄色、半透明;半夏个圆、色白似珠,称“地珠半夏”。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著名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八)广药产区
广药又称“南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出产的道地药材。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桂南一带出产的道地药材有鸡血藤、山豆根、肉桂、石斛、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珠江流域出产著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广防已、化橘红等;海南主产槟榔等。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阳春砂仁,量大质优;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广西防城的肉桂、三七和蛤蚧都是著名道地药材。台湾的樟脑曾垄断世界市场。
(九)西药产区
西药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产的道地药材。著名的“秦药”(秦皮、秦归、秦艽等),名贵的西牛黄等产于这里。甘肃主产当归、大黄、党参;宁夏主产枸杞子、甘草、黄花;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新疆盛产甘草、紫草、阿魏、麻黄、大黄、肉苁蓉、马鹿茸等。陕西也是当归、党参的重要产地。内蒙古南部是黄芪的商品基地,黄芪身干、条粗长,表面皱纹少,质坚而绵,粉足味甜,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多伦赤芍”条粗长,糟皮粉渣;呼伦贝尔草原了防风密集,为草原优势种,称“关防风”和“小蒿子防风”。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新疆紫草、伊贝母等为本地区大宗道地药材,资源蕴藏量高达1512kg。其中甘草年收购量占全国90%。麻黄年收购量占全国第二位。
(十)藏药产区
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道地药材。本区野生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胡黄连、大黄、天麻、秦艽、羌活、雪上一枝蒿、甘松等。其中甘松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6%,大黄、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占全国80%,麝香、鹿茸资源占全国60%。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习称“四大藏药”。冬虫夏草产于四川阿坝、松潘、青海玉树、果洛、西藏那曲、昌都等地,
尤以生长在海拔4500m以上西藏那曲地区的为虫草中的佳品。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m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品质优良、功效卓著。炉贝母产于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西藏那曲等地。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法国等国(过去西班牙产品由西藏入境),又称“西藏红花”、“藏红花”。除此之外,本地有很多高原特有的藏药品种如雪灵芝、西藏狼牙刺、洪连、小叶连、绵参、藏茵陈等。
篇三:《白技术芨种植》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举要
建水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白芨概述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在自然界,白芨野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草丛、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中。{升麻种植}.
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甘露聚糖。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30.48%~61.36%,葡萄糖1.5%,黏液质约55%。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
A、B、C(bletilol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浙江、安徽、陕西等各地己将野生白芨驯化成功,进行了规范化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并获得成功。
二、白芨的用途{升麻种植}.
(一)医药用途
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归心、肝、胃经。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用于咳血吐血,外伤止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白芨块茎所含的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
挥发油和粘液质,具有止血、抗菌及抗癌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百日咳、鼻出血、过敏性紫底等,并用于试治肺癌、胃癌,经动物实验,肿瘤抑制率达70%以上。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体医药用法举例如下:
1.治疗食管炎。白芨粉末煎煮所得的胶状液,黏合性强,服用后能覆盖食道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加上其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治疗食管炎有特效。可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克,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30克。要注意煎服法:浓煎,频服,徐徐咽下。最好卧床服,并左侧位、平卧、右侧位、俯卧各咽药数口,最后静卧30分钟,使药液均匀分布于食道。防治放射性食道炎,可单用白芨粉3~6克冲服,或重用至20~30克,配山豆根、金银花、天花粉等清热解毒、养阴润燥药煎服。
2.治疗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可在辨证基础方上加白芨10~20克,也可与款冬花、川贝各等份同研,制成白芨川贝散,治疗小儿百日咳,总有效率达98.2%。
3.治疗体表肿瘤及血管瘤。可直接用白芨粉分次外敷。也可用大剂量白芨,配山慈姑、黄药子、莪术、青木香、寒水石、雄黄等消
肿散结、行气化瘀药共研细末,加水、醋、酒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再覆盖塑料纸,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4.治疗气胸。闭合性气胸肺压缩<40%者,单用白芨粉10~15克/次,日3次冲服;肺压缩>40%、<60%者,用生黄芪30克、升麻15克、桔梗10克煎汤代茶冲服白芨粉15~20克,日3~4次,或用白芨30克,与上药同煎,日2~3次服;若肺压缩>60%,要配合胸穿抽气。对张力性气胸或慢性气胸,可在抽气或引流基础上,口服白芨粉,能明显缩短疗程。
5.治疗鼻窦炎。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预防复发。取白芨、黄芪各等份,研细末混匀。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10~20克。
6.治疗结核病。对肺结核、淋巴结核,皮肤结核以及骨结核都有肯定效果,尤宜于肺结核空洞出血患者。可单味或配合其它药用,用粉、煎煮均可。与异烟肼等抗痨西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7.治疗白带多。取白芨30克,配鸡冠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茯苓皮20克、党参15克,水煎服。
8.减肥之用。用白芨减肥,可取120克,配瘦排骨肉块120克、薏苡仁100克、绿豆或黑豆100克、去皮切块冬瓜300克、枸杞10克制作药膳吃。先将薏苡仁和豆泡水4小时,然后将所有药料放入滚沸水中,以中火煲炖半小时,转小火再煲20分钟,关火前5分钟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二)工业用途
在工业方面,广泛被用作粘合剂。如广泛用于染布的粘合剂,高档烟烟头粘合剂等。白芨还可作乳化剂、悬浮剂,可代替西黄普胶粉与阿拉伯胶粉,并可制作白芨代血浆。白芨所含淀粉粘性强,可作为工业糊料。
(三)美容业用途
制作美白面膜。白芨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消斑、减肥。白芨自古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药性论》云其“治面上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云其“洗面黑,祛斑”。常单味或配方制成面膜、洗剂、糊状、霜剂等外用,如人参润肤霜、宫廷流传方、白芨面膜等,也煮粥内服,坚持服用肯定有效果。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生前常食核桃粥(其中有大豆、白芨、核桃仁等),所以到老仍面容红润、肌肤光泽。
白芨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综合利用潜力亦较大,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三、白芨投资分析
目前,白芨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己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白芨生长周期长,生长缓慢,人工种植对药市供应少之又少,白芨药用主要依赖野生资源,而白芨野生资源又日趋减少。且白芨种植不与其它生产、生活矛盾,对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市场需求量大,易形成规模生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投资白芨种植项目是一个可行的并且市场前景十分好的投资项目。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采用传统的白芨块茎栽培技术也远远满足不了医药原料市场的需要,建水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白芨由野
生驯化,采其果实,利用先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工厂化快速育苗获得成功,可为广大药材种植户提供优质组培瓶苗、优质驯化白芨苗及瓶苗驯化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指导。
(一)用种茎种植投资分析
(一)前期费用
1、购买种子,按现行价每公斤160元计算,每亩种子250公斤,购买种子投资4万元。种植4亩白芨需投资金16万元。
2、种植人工工资:按每亩1000元计算,4亩共投资4000元。
3、土地租金:按每亩500元每年,4年土地租金共计8000元。
4、三年管护费:4万元。种植4亩白芨总投资约22万元,早期共需资金17.2万元。
(二)年产值三年后,每亩采挖成品白芨2500公斤。按平均每公斤100元的保守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可实现产值25万元,4亩实现产值100万元。年产值达25余万元。
(三)年利润除去前期费用22万元,4亩白芨三年后可实现利润78万元。年利润达19万余元
(二)用组培苗种植投资分析
(一)前期费用
1、购买种子苗,按建水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低售价每瓶12元,每亩共需1000瓶,,购买种苗投资1.2万元。种植4亩白芨需投资金
篇四:《十三种致命植物》十三种致命植物
几千年来,人们通过反复试验,懂得了植物的特性以趋利避害。而在现代城市中,这类文化常识许多都被遗忘了。不少园丁可能会惊诧的发现,自己的后花园里种植了一些世界上最致命的植物。下面是13种有致命可能性的植物。
1.苹果
Apples
日食一苹果,也许真能祛病免医,但同理不可应用于苹果籽。苹果籽中含有氰苷,摄入过量可能会致死。如果你给孩子切苹果吃或者习惯把苹果吃到核的部位,请务必将籽去掉。(撒播希望种子的约翰尼从未像现在这么罪恶!<译者注:约翰尼源自于美国1774年开垦时代的乌托邦题材农场童话,是美国的民间英雄,他穷尽49年时间撒播苹果种子,梦想创造一个人人衣食无忧的国度。>)
2.颠茄(又名毒茄)
Deadlynightshade
名字说明一切——这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都含有剧毒。它在制毒方面有着悠久而多姿多彩的历史,但鲜为人知的是,茄科植物中也有常见的食用类植物,像马铃薯、番茄、茄子和辣椒。事实上,这些植物的叶子中通常都含有有害的毒素,人和宠物应当特别注意,不要接触花园里马铃薯和番茄的叶子与藤蔓。
3.玫瑰豆(又名相思豆)Rosarypea
听名字很雅致,实际上却含有致命毒素。它在传统上作为天主教念玫瑰经时所用的念珠材料而命名,全世界都拿它来制作首饰。许多珠宝匠都因捻起玫瑰豆时不慎扎破手指而身亡。它所含有的毒素叫红豆因,是蓖麻毒的近亲,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之一。
4.夹竹桃
Oleander
夹竹桃是世界上最有毒的,也是最常见的园艺植物之一。奇怪的是,它常常现身于校园。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摄入它的任何部位都是致命的,即使在燃烧夹竹桃时吸入烟味都很危险。其实,据毒物暴露监督系统(ToxicExposureSurveillanceSystem)统计,美国在2002年就有847起夹竹桃中毒事件。
5.西洋红豆杉
Europeanyew
这种生长缓慢的树木在欧洲、非洲西北以及中东比较常见,它的全身上下几乎都有毒,包围着毒种子的肉质假种皮是个例外,这些假种皮通常是鸟儿的食物。有些人通过咽下它的叶子或种子来自杀,其中含有一种叫紫杉烷的毒素。
6.水仙花Daffodils
水仙花素以美丽著称,它由球茎长成,由于球茎的形状像洋葱,所以容易被人误食。水仙亦因拉丁名那耳喀索斯(译者注:那耳喀索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自恋水中倒影,相思而死)为人所知,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其花朵鲜艳亮丽,多半无毒。水仙花大多有驱鹿
和驱虫之效,但园丁们不应忽视它的负面作用。由于它的麻醉效果,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一度将水仙花比作“地狱之神的花冠”。
7.类叶升麻
Doll'sEye
食用类叶升麻(又名玩偶之眼)的果实会致死,因此这种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浆果没有诱人的外表实在是万幸。它的浆果里含有心源性毒素,会使心脏肌肉组织瞬间停息,食用会造成心跳停止乃至死亡。{升麻种植}.
8.毒堇
Hemlock
毒堇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也是苏格拉底之死的元凶。它全身上下都含一定程度的毒芹碱,会造成腹痛、呕吐以及进行性核上性神经麻痹。毒堇还有一些通俗名称,如魔鬼的粥、海狸之毒和毒芹。{升麻种植}.
9.火麻树
Stingingtree
火麻树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印度尼西亚的森林中,是世界上最强效和致命的刺荨麻。意外擦过这种植物的任一部位都会沾上强效毒素,造成几天乃至数月的刺痛感觉,如果特别严重的话甚至可以致命,不仅是对人,对猪、马、狗和大多数其他动物也是一样的。
10.蓖麻子Castorbeans
篇五:《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
本文根据自然区划,将我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等九个中药区,对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资源分布以及各地区种植情况进行简略叙述,旨在对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前言
中药资源的分布从东北向西南,药用种类逐渐由少增多。其中东北、华北各省区在1500种左右,西南各省区在3000~5000种左右。药用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是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常用植物药材野生蕴藏量均在109kg以上,占全国的1/3。位于东南沿海的江苏、江西、山东、河北南部、广东、广西药用资源蕴藏量相对减少。
二、分述
1、东北区
本区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东半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地貌上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以及三江平原。本区是我国最寒冷地区,热量资源不够充足,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中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本区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覆被率达30%。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全区的中药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类1700种左右,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50余种。黑龙江省有中药资源约15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2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药用矿物及其他约40种;吉林省有中药资源1781种,其中药用植物1412种、药用动物324种,药用矿物63种。
其中野生的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关升麻、牛蒡子、桔梗、地榆、朝鲜淫羊藿,辽细辛、槲寄生、赤芍、草乌、关木通、平贝母、关龙胆以及熊胆、蛤蟆油等一批“关药”,蕴藏量分别占全国同品种蕴藏量的50%以上。本区还是我国野山参及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95%以上。鹿的饲养及鹿茸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对中药资源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对大面积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如五味子、黄柏、刺五加、赤芍、桔梗、牛蒡子、关龙胆等,以利它们的再生。另一方面也应对一些特产中药,如人参、熊胆、鹿茸、蛤蟆油等建立种植及家养基地,加强繁衍和管理。此外,对一些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资源,如越橘、满山红、辽东楤木、东北土当归、东北雷公藤等应加强研究及保护。
1.1黑龙江
黑龙江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