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童话作文>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详细内容

【篇一】七颗钻石教案设计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赏析----感悟----想象 

教学环节

导入:幻灯图片《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让学生猜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说出喜欢的理由,引出童话进入。 

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在他的笔下,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又编织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童话。

一、与作家握手

(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用童声来读)

2.要读出它的情景、情节。(大屏幕显示: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

要做到以上几点,前提是读准音,所以先一起疏通一下生字词:

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 tuò )沫(mo)

找四位女生朗读,其余同学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结识主人公

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2、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我看大家都已经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了,那么,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呢? 比较这些情节找出共同之处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将水省给母亲喝、倒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3、在童话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与一个事物的变化分不开,你能找到它并说说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4、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提示: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5、为什么水对人们那么重要?文中哪里有交代?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人们遇到了旱灾,第一段,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这就使下文中小姑娘的让水行为变得更加伟大,突出了小姑娘的爱心。

写作知识:在我们记叙文里,或者在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往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比如说“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烈日似火”等等,这时候人物做事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呢?所以,第一段的这种场景就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用一种文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板书:写风写雨,笔无虚设)

6、在同学们走进这个童话世界以后,你们眼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女孩呢?

提示: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故事中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因此有了这个美好的童话。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一个阳光女孩。她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小姑娘!

四、品味神奇童话

经过刚才这些问题的探讨,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善良的爱心感染了,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文章更深的理解再次走进这个童话世界,去品味童话里那些不经意的点染之笔。

1、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

提示:"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一罐水"则显得普通了。无法传达童话的主旨。

2、童话结束的时候写到“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即北斗星。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3、总结:

提示:中心意思:这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非常神奇,随着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非常符合读者的愿望,所以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可能、而且是应该发生的。

五、小小创作家

语文创作活动:

1、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想象合理即可,有奇思妙想更好。)

1:小女孩梦见一个神仙走到她面前。因为这个神仙被她以前做的那些好事所感动,所以对小女孩说可以答应她两个要求。于是,小女孩说,现在正有一场大灾难,请让所有的人都能喝上水,而且让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地活下去。这位神仙对小女孩说:“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然后就走了,而小姑娘也醒了。

(理解了这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花有鸟,有树有草,有奔腾的小河,小姑娘突然想起了还在病床上的妈妈。小姑娘想,我的小水罐呢?我一定要给妈妈舀水。这时,梦仙子飘到她的面前,对她说:“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利用这罐水,如果你好好利用这罐水,它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这时,小姑娘醒来了,她看到小水罐中装满了水。 

(想象的内容能和情节巧妙地接起来。)

3:小姑娘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小河,然后流到了地球的每个角落。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恢复了生机,动物也恢复了生命的活力。然后,她妈妈就喝到了她变的那条河的水,她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拯救了整个地球。师:(神奇的梦。)

4:小姑娘梦见自己继续寻找水。这时飞来一只鸟。这只鸟开口说话了:“请让我喝一口水吧。”于是小姑娘就毫不犹豫地给它喝了一口水。这时候,小鸟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喝了你一口水,当然要还你一罐水。”小姑娘就这样惊醒了。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你能再说说生活中那些传达爱的故事吗?

展示成果,交流认识

六、布置回家作业

1、制作爱心卡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2、了解自己是哪个星座的,为这个星座的来历编一个童话故事。

 【篇二】七颗钻石教案设计19、七颗钻石优秀教案

《七颗钻石》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重点: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心的力量。

难点:能发挥想象并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请看图片,没有水,呈现出怎么样的景象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

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二、品读体会爱心。

第一次变化:

1、有一个小姑娘在黑暗的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呢?小组一起合作读第2、3自然段。

2、(汇报,)

3、那么木水罐怎么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的呢?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一天夜里„„清澈新鲜的水。”

(1)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黑夜啊?同学们,你们试过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出行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善良、有孝心)

(2)这个小姑娘到处找水,哪里都找过了,最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3)睡着的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呢?

(4)正如你们说的,当她醒来时,竟意外得到一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5)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回家去。”个别读,齐读。

(6)对啊,这一罐水太重要了,小姑娘紧紧地抱着水罐。能把抱字换成拎、端吗?

(7)总结,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使空木罐装满了水。(板书:孝心)

第二次变化(变成银罐):

那么,装满水的木罐怎么会变成银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1)指名说,出示“小姑娘往手掌„„变成了银的。”指名读。

(2)小姑娘得到了一罐子水太开心了,所以她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她责怪小狗了吗?(没有),她是怎么做的?齐读。

(3)小姑娘真善良啊,对小动物充满了关爱,所以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齐读,一起感受小姑娘对动物细致的关爱。第三次变化(变成金罐):

(1)太神奇了,是什么原因使银水罐再一次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指名读,体会读,读出生病的、缺水的虚弱语气,从母亲的话中感受到什么?(板书:母爱)带着妈妈对女儿浓浓的爱,朗读这一段。

第四次变化(钻石):

(1)神奇的故事还没结束,金罐再一次发生变化,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水流。”

①指名读。

②小姑娘口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在这种口渴难忍的情况下,门外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过路人讨水喝,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为的是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7、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出示: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

同学们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友爱,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在清流的滋润下,大地出现了怎么样的美丽景象?

(出示图片)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

牛儿羊儿____,

老人、孩子、小伙„„

5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

样的奇迹?(爱)

三、延伸阅读爱能创造奇迹

最后一段: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让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爱心。(板书:画水罐,写爱心)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神奇的变化还未停止。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闪闪发亮的星星象征着爱心。七颗钻石化成了七颗星星,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

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欣赏视频《宝贝,如果你活着,记得我爱你》。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怎么奉献你的爱?

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晶莹闪亮,玲珑剔透。

希望同学们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篇三】七颗钻石教案设计《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古镇镇冈南小学邝笑兰

1、能正确读写本课“渴、罐”等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通过朗读体会水罐的神奇变化和爱心的神奇力量,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丰富想象。

一、课前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回答。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师:为什么喜欢读呢?(生自由说: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富有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

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吧。(齐读题目)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起书本,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课件: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师: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

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请仔细听。

主要内容: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1)指名说(1人)

师评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一定听出来了,xx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了谁?(一个小姑娘。)她去干什么?——(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还说出了事情的结果。就是——她的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要是你能说得再简单一点,那我们听的人就更清楚了。这样吧,老师来帮帮你,咱们把这个故事说得再简单一点,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涌出了。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指名说2人(谁也来说说))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还学到一个好方法,要概括一个故

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先说说故事主要讲了谁,他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说,咱们听的人就清楚明白了。

学生齐读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3、学习生词(音-形-义,尝试字词与句子相结合)

大家能划出这些生字词语了吗?先自由地读一读。(出示有关生字、新词)

kěguànlèicōngjìng

焦渴水罐劳累匆匆忙忙竟然

āitiǎnfǎndìcòu

哀叫舔着反正递给凑上

rěnyàntuòmoyǒng

忍不住咽下唾沫涌出

①开火车拼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②指导书写(练习本5分钟书写练习,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书写姿势)水罐舔着凑上忍不住涌出

③理解词义:(同桌合作)在这些词语中,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它的意思吗?(请生汇报)干涸焦渴干枯

1)小组交流: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词语的含义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交流理解。

四、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1、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展示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各种美好的画面,突然切换成河流干涸、树木干枯等图片,形成对比。)教师叙述: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1)出示第一段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理解两个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可以区分使用

(3)出示填空,加深词语的灵活运用

出示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了,草木丛林也都()了,许多人和动物都()而死。

【篇四】七颗钻石教案设计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19、七颗钻石

古湾小学丁普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大熊星座,听过关于大熊星座的童话吗?(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这个大勺子一年四季都在天上,不同季节勺把的指向还有变化呢,而且恰好是一季指一个方向。指东是春天;指南是夏天;指西是秋天;指北是冬天。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2、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提醒吗?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

代表朗读。

(投影加点字,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准字音:

干涸(he)水罐(guan)绊(ban)倒舔(tian)净

一瞬(shun)间咽(yan)了一口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3、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教师相机板书。空罐、满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

三、课文解析:

(一)以带促读,总结学法。

1、课文以找水为线索,谁能告诉老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去找水?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从哪些词里你感到旱灾的严重?指名回答。比较“干涸”和“干枯”,指导朗读。

出示西南干旱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旱灾的严酷。

2、、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带学生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标注。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女孩对母亲的爱?她可能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

总结学法

(二)合作学习,感受爱心。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四人一小组,学习水罐的其他变化。

2、集体交流,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这神奇的变化呢?板书:爱

四、拓展延伸:

1、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2、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到处演绎着爱

五、总结:

本篇课文讲的是在一次特大干旱时,一个小姑娘意外得到一罐水,但是自己却没有喝,最终让给了一个陌生的过路人喝了。体现出小姑娘的善良真诚。赞扬了小姑娘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银钻石

六、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中对童话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为达到高效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三步曲”:

一、亲近文本。即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本。

主要做法是指导学生预习,我以学生熟悉的星座为引子,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充分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我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卡,整合自己的预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也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文本。即在指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的教学中,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点上,而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前播放以“爱”为主题的歌曲《熊猫咪咪》,并配以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入课堂。

2、感知课文,我设计了读、议、找、导、悟五步

读:读课文,再次感知故事内容。(给学生感知文本的时间和空间)议:就是读完后,让学生结合朗读的文本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找:就是让学生到文中找自己刚才所谈感受的依据,探寻文本的主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

导: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调动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内涵。悟:就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调动已知,积极地探索寻,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教师则作为倾听者,整合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三、超越文本。即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为主,我则作为学生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练习知识积累

一、考考你的眼力。

干涸(hégù)凑上去(còuchòu)忍住(rěnyǐng)

一瞬间(shùnshà)清澈(zhéchè)涌出(yǒngrǒng)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

喜出往外()焦喝()感紧()

七棵钻石()竞然()拌倒()

三、比一比,组词语。

添()渴()罐()舔()喝()灌()

咽()涌()哀()

烟()通()衰()

四、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捡(jiǎn):拾起,拿起。

拣(jiǎn):挑选,拿起。

我()最大的苹果给了奶奶。

我()到一个钱包,把它交给了老师

五、再读课文,填一填。

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空木水罐--(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金水罐--()--掉在地,)

【篇五】七颗钻石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七颗钻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本课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让教育学有爱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难点: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读,指导、分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观看旱灾图片,体会水的重要性。

1、看图片,讲故事深情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初感爱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知水的珍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状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抓住重点词语“干枯、干涸、焦渴而死”理解

并体会旱情严重。

3、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悟。为体现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做好铺垫。

四、精读课文,品悟小姑娘的爱心。

1、指名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1)找出木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小姑娘的空木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水罐每次变化的原因。

第一次: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里面装满了水。

第二次: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里的水没流出来。

第三次:小姑娘对动物的怜爱让木罐变成了银罐。

第四次:妈妈对小姑娘的爱使银罐变成了金罐。

第五次: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使水罐里面跳出了七颗钻石变成七颗星星,并涌出巨大水流。读懂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

2、总结。(课件出示)这么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一次次的拥有了水,可她先想到的是____,是____,是____,却唯独忘了____,这是为什么呢?小姑娘的母亲呢?正是这无私,广博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从这一变化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赞美小姑娘)

3、想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没有爱心会怎样呢?

4、指导感情朗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

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童话中的爱心让我们感动,现实生活中爱心事迹更让我

们动容。课件展示有关爱心图片并同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六、作业布置

1、为父母做一件事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2、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课后反思:

我想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2、语言训练巧而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在接受情感的陶冶的同时,应该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及时想象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懂得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中也有几点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到位。在让孩子整理水罐的神奇变化时要求孩子按部就班,限制了孩子对课文其他内容的搜索和关注;在文本的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的时候,老师给予的支持太多,学生参与的不

【篇六】七颗钻石教案设计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童话故事,出示课题《七颗钻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作者。

3、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大概。

三、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

4、自由读:你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齐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地球上的一个人,一只动物,一株植物,你脑中最需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孩子们,我们期待的水出现了!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罐的水。

2、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子。(救命的水、来之不易的水、珍贵的水)

3、从“找哇找哇,终于”体会到了找水的困难!说明找了很多地方,很长时间。请你想象:小姑娘,都去过哪里呢?

她来到,但是。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个很小的泉眼。

4、指导朗读。请你读出找水的困难、取水的艰辛,以及对妈妈的爱。

五、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姑娘抱着这罐来之不易的水往家走,究竟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变化?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

⑴学生反馈完成表格内容。

⑵体会是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3、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三位同学把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说

4、情节1——木水罐变银水罐

(1)喝水前的小狗是什么样的?

(2)喝水后的小狗呢?

(3)小狗好像在对小姑娘说些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5、情节2——银水罐变金水罐

小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神了!)

6、情节3——金水罐变成泉眼,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1)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2)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3)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人和动物不再——。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

7、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六、拓展、发散

你看: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仿佛也被小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仿佛也看到了这人间美好的一幕幕,他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尽情地想象吧!

七、布置作业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递爱心,并把你做的事情写一写。

【篇七】七颗钻石教案设计19、七颗钻石教案

19、《七颗钻石》教案

孙会寅

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每一颗星星背后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一个关于七颗星星的神奇故事。

简介托尔斯泰。

二、字词

1、指导书写:罐

师: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首先来看“唾”(出示:唾),这是同学们出错最多的字,请仔细观察,你认为怎样写这个字才能写得好看?

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口字旁稍靠上,垂的倒数第二横最长,四横间是等距的。练写,互评。

2、(出示词语)这些词谁会读?

竟然匆匆忙忙绊倒一瞬间凑上咽了一口唾沫钻石

钻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谁知道?指生组词。

三、整体感知

字词解决了,下面咱们来看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可以结合预习导航中的内容梳理来说说。(起因、经过、结果)

四、研读课文

(一)大旱灾

1、多么神奇的故事!这个神奇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大旱灾呢?谁来读读课文中的描写?(出示课文)

2、预习中,我们已经标画了有关的词语。谁来说说你从文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大旱灾的严重性?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干涸什么意思?干枯是什么意思?焦渴什么意思?

同样是非常的极度严重的干,作者用了不同的词来说明。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丛林用的是(干枯),人与动物用的是(焦渴)。看,作者的用词是多么丰富。

4、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地球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吗?(放图片)5、面对如此景象,你的心情怎样?(沉重)齐读。

6、假如你是一只小动物或一株植物,此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的水又意味着什么?(解救生命)

(二)一次次变化

是啊,水是多么的重要。有了水,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人人都渴望能有水喝。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妈妈去找水。

1、取水的过程中竟伴随着很多的惊喜,最让你觉得神奇的是什么?(水罐的一次次变化)

2、课前预习中,我们已经标画了有关的语句,请你再回顾一下自己画的语句,看看课文都写了水罐的哪些神奇和变化?

先看看小姑娘出门时,拿的是个怎样的水罐?(空木水罐)

谁能试着填填?空木水罐——()——()——()——()——()。

3、第一次变化,谁来填?哪个句子直接描写了这次的变化?

(三)体会爱心

1、这确实是一个神奇的水罐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它一次又一次发生了这样奇妙而又巨大的变化呢?

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水罐每一次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边读

边画出有关的句子。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2、一二次变化

第一次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力量的推动?

(1)从哪里看出小姑娘的一片孝心?(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她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路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3)谁能来这样说说?

小姑娘的母亲病得不轻,多么需要水啊,于是小姑娘到处去找水。她来到,发现没水,她又继续找啊找,她来到,发现没水,她又来到,发现还是没水。她一直在找水,累得。最后,终于支撑不住,倒在地上睡着了。

(4)为了生病的母亲能喝上一口水,她不惜一切,到处奔波。多么有孝心啊,终于,孝心带来了奇迹,带来了惊喜,谁来把这份惊喜读出来。

(5)此时此刻,小姑娘心情太兴奋了,感觉太出乎意外了,用哪个词语可以形容小姑娘的心情?(喜出望外)是啊,真是意外的惊喜啊。谁来兴奋的读一读。

(6)终于找到水了,小姑娘小姑娘,你赶紧喝啊,不然你也会渴死的。(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7)尽管小姑娘也焦渴难忍,十分渴望水,但是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想把水留给妈妈,多么伟大的孝心啊,谁来把这种孝心读出来。

(8)多么孝顺的小姑娘,正是这孝心让奇迹再次发生了。当水罐掉在地上时,里面的水还是满满的,一点也没洒。

3、银水罐

(1)当水罐变成银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善心)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3)是啊,那么一点点水,还不够她和妈妈两个人的呢,她竟然还给小狗喝。多么善良的小姑娘,正是因为小姑娘的善心,才让奇迹又一次出现了。这份爱心就如银子般闪亮。

4、金水罐

(1)当罐子变成金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的作用?(母爱)

(2)从哪里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望着这罐清澈的水,她不想喝吗?母亲心里在想:,于是母亲虚弱(深情)的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3)女儿深深地爱着母亲,而母亲的心中也装着女儿,母亲的爱就像那金子般可贵,水罐又变了,真是神奇。

(4)是啊,只要一有爱的火花,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这种瞬间的变化是多么的神速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语?(一瞬间)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呢?

5、钻石

(1)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次变化。这一次,小姑娘把水让给了一个讨水喝的过路人。小姑娘不想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尽管小姑娘已经口渴得受不了了,但她仍然把水给了一个过路人,他们素不相识,多么伟大的爱,多么无私的爱。爱的力量终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生接读(突然从)。

(3)从这个“涌”字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4)巨大的水流源源不断,就像小女孩心中无尽的爱。这些美丽的钻石珍贵无比,就如小姑娘心中这颗真挚的爱心。

6、当故事听到这里,你觉得是因为,才让一切变得那么神奇,那么妙不可言?

是啊,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爱的力量。因为一次次真挚的爱的行为,才让无数个奇迹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最后,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五、师小结

故事,就这样讲完了。我想大家肯定都懂得了:一个人如果心中有爱,那么奇迹定会因你而生,世界也会因你而美丽。让我们一起来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我们学过了整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姑娘的空木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课堂检测)

3、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课堂检测)

二、讲故事

这是个神奇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现在谁愿意来带大家重温这个故事呢?

小组复述故事,指生讲故事。

三、小练笔

故事的最后,从水罐里。一瞬间,干涸的水流,干枯的草木和焦渴的生命,也奇迹般的发生了变化。这时,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写一写。

四、拓展阅读:《金鹅》,交流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