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的教案
详细内容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 育。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三、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内容的课件。 2、动画片《七颗钻石》、歌曲《爱的奉献》。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你们喜欢旅行吗?老师现在就带你一 起到动画梦工厂旅行好吗? 打开幻灯片1显示:旅行第一站、进入动画梦工厂 打开幻灯片2,播放《七颗钻石》的动画课件 其实,这个动画故事就是我们接着学习的内容《七颗钻石》。 打开幻灯片3《七颗钻石》。板书:22《七颗钻石》 在动画梦工厂里,大家开心吗? 好,咱们再开始旅行第二站个活动。好吗? 打开幻灯片4显示: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师请同学们一起说) 要想在智慧泉里畅游,就需要同学们读课文。 (一)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朗读课文,可以低声读,可以大声 读,可以两人同读,也可以个人自读等。边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二)打开幻灯片5: 1、从文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大旱灾的严重性?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几次变化?各在什么情况下变化的?都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3、是什么力量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4、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前后两桌为一小组相互讨论第一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激烈,问题解答 的好。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打开幻灯片6:干涸、打开幻灯片7:干枯、打开幻灯片8:焦渴”等词语,让 学生想象大旱灾的画面,干涸:(河道、池塘)没有水。焦渴:非常干渴。三个词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由于旱情,河流、植物动物都缺水,需要水,但又分别指向不同的方面:干涸多用于河道、水井等(没有生命的)干枯多用于植物,焦渴多用于人类和动物。随后教师出示旱灾的幻灯片。 体会到这说明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水能救命,拥有水就拥有生命。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相互讨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相互交流、倾听、补 充、纠正 水罐在文中发生了五次变化) 打开幻灯片9师:出示表格幻灯片 A、一天夜里,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小姑娘 的的孝心感动了,给她了一罐水,出示幻灯片。水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空水罐装满了水。 (板书:有水) B、为母送水,小姑娘被小狗绊倒,但水罐还是端端正正的,还是满满的一罐水。 水罐发生了第二次变化。(板书:水没洒) C、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心里喂小狗,出示幻灯片。水罐发生了第三次变化:水 罐变成了银罐。(板书:变银) D、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给母亲,而母亲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 打开幻灯片10:,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 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瞬间,水罐发生了第四次变化:银罐变成了金罐。(板书:变金) E、打开幻灯片11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 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小姑娘渴得受不了了,正想喝水,突然进来一个过路人,出示幻灯片,水罐发 生了第五次变化:金罐跳出了七颗钻石。(板书:钻石)。 打开幻灯片12:大熊座(北斗七星) 在北纬40度以上的地区,也就是我们北京和希腊以北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大熊座,在我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齐读这几句话,把他的神奇之处读出来。 是的,水罐能从空罐变成装满水,从水罐变成银罐,继而又变成了金罐,最后 变成钻石升上了天空,挂在了天边,成了永远向我们眨着眼睛的小星星,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水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 3、解决第三个问题:(小组相互讨论) A、小姑娘的孝心 联系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小姑娘为了生病的母亲,小姑娘忍住干渴在漆黑的夜晚 去找水,这种长辈,孝敬父母的心是简单的说是什么心?(板书:孝心) 找了很多地方,哪儿也找不到,结果累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小姑娘的孝心感动 了老师,老师做了一个梦,你想听吗?那么请闭上你的眼睛:打开幻灯片13 1: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花有鸟,有树有草, 有奔腾的小河,小姑娘突然想起了还在病床上的妈妈。小姑娘想,我的小水罐呢?我一定要给妈妈舀水。这时,梦仙子飘到她的面前,对她说:“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利用这罐水,如果你好好利用这罐水,它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这时,小姑娘醒来了,她看到小水罐中装满了水。(想象的内容能和情节巧妙地接起来。)好睁开你的眼睛。 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把小姑娘的梦描绘出来。学生自由读这部 分,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B、为母送水,还是孝心。(板书:孝心) C、小姑娘的善良 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心里 师追问:为什么小姑娘只倒一点喂小狗呢?是不是她小气?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严重缺水的情况,水来之不易,小姑娘是为了节约 水的情景。 小结:小姑娘不但对母亲有爱心,而且在因严重缺水危及到生命的情况下,对 一只小狗也是充满爱心,小姑娘把动物当作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了神奇的故事发生。(板书:爱心) D、妈妈的慈爱 学生轻声互相读母女让水的内容,尤其是妈妈的话,体会母爱的伟大,正是母 爱的力量把银罐变成了金罐!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生命之水,可是她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母爱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金光闪闪的金罐不正像母亲金子般的爱心吗?(板书:母爱) E、小姑娘有爱心 水罐能跳出了钻石,能涌出救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 奇极了。小姑娘已经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荣。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星星(板书:爱心感天地) 4、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畅所欲言,意思对即可。 畅游智慧泉,我们说起来,说起来让我们发现了小姑娘的闪光。 下面我们旅行第三站。 打开幻灯片14旅行第三站:爱心收获站 同学们,星星多么美好啊!因为那是爱心变成的,它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她希望爱心像星星永远普照人间,希望爱心像钻石在人间永恒。同学们,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它能够把人们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童话故事来得意实现。让人们沉浸在美丽的童话世界。大家有什么神奇美好的愿望,不妨也可以通过写童话来表达,同学们,作者把自己的愿望通过童话展示出来,得以实现,让我们感到了快乐,感到了幸福。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够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因为有了爱吗?那你想不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这个温馨的话题——什么是爱?小组之间讨论讨论,你感受到的爱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七颗钻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本课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让教育学有爱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难点: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读,指导、分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观看旱灾图片,体会水的重要性。 1、看图片,讲故事深情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初感爱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知水的珍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状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抓住重点词语“干枯、干涸、焦渴而死”理解 并体会旱情严重。 3、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悟。为体现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做好铺垫。 四、精读课文,品悟小姑娘的爱心。 1、指名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1)找出木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小姑娘的空木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七颗钻石的教案 (3)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水罐每次变化的原因。 第一次: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里面装满了水。 第二次: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里的水没流出来。 第三次:小姑娘对动物的怜爱让木罐变成了银罐。 第四次:妈妈对小姑娘的爱使银罐变成了金罐。 第五次: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使水罐里面跳出了七颗钻石变成七颗星星,并涌出巨大水流。读懂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 2、总结。(课件出示)这么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一次次的拥有了水,可她先想到的是____,是____,是____,却唯独忘了____,这是为什么呢?小姑娘的母亲呢?正是这无私,广博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从这一变化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赞美小姑娘) 3、想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没有爱心会怎样呢? 4、指导感情朗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 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童话中的爱心让我们感动,现实生活中爱心事迹更让我 们动容。课件展示有关爱心图片并同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六、作业布置 1、为父母做一件事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2、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课后反思: 我想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2、语言训练巧而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在接受情感的陶冶的同时,应该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及时想象现实中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懂得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中也有几点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到位。在让孩子整理水罐的神奇变化时要求孩子按部就班,限制了孩子对课文其他内容的搜索和关注;在文本的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的时候,老师给予的支持太多,学生参与的不 《七颗钻石》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重点: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爱心的力量。 难点:能发挥想象并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请看图片,没有水,呈现出怎么样的景象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 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二、品读体会爱心。 第一次变化: 1、有一个小姑娘在黑暗的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呢?小组一起合作读第2、3自然段。 2、(汇报,) 3、那么木水罐怎么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的呢?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一天夜里„„清澈新鲜的水。” (1)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黑夜啊?同学们,你们试过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出行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善良、有孝心) (2)这个小姑娘到处找水,哪里都找过了,最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3)睡着的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呢? (4)正如你们说的,当她醒来时,竟意外得到一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5)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回家去。”个别读,齐读。 (6)对啊,这一罐水太重要了,小姑娘紧紧地抱着水罐。能把抱字换成拎、端吗? (7)总结,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使空木罐装满了水。(板书:孝心) 第二次变化(变成银罐): 那么,装满水的木罐怎么会变成银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1)指名说,出示“小姑娘往手掌„„变成了银的。”指名读。 (2)小姑娘得到了一罐子水太开心了,所以她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她责怪小狗了吗?(没有),她是怎么做的?齐读。 (3)小姑娘真善良啊,对小动物充满了关爱,所以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齐读,一起感受小姑娘对动物细致的关爱。第三次变化(变成金罐): (1)太神奇了,是什么原因使银水罐再一次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指名读,体会读,读出生病的、缺水的虚弱语气,从母亲的话中感受到什么?(板书:母爱)带着妈妈对女儿浓浓的爱,朗读这一段。 第四次变化(钻石): (1)神奇的故事还没结束,金罐再一次发生变化,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水流。” ①指名读。 ②小姑娘口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在这种口渴难忍的情况下,门外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过路人讨水喝,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为的是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7、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出示: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 同学们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友爱,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在清流的滋润下,大地出现了怎么样的美丽景象? (出示图片)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 牛儿羊儿____, 老人、孩子、小伙„„七颗钻石的教案 5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 样的奇迹?(爱) 三、延伸阅读爱能创造奇迹 最后一段: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让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爱心。(板书:画水罐,写爱心)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神奇的变化还未停止。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闪闪发亮的星星象征着爱心。七颗钻石化成了七颗星星,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 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欣赏视频《宝贝,如果你活着,记得我爱你》。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怎么奉献你的爱? 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晶莹闪亮,玲珑剔透。 希望同学们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最后请同学们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 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学校:沁阳市第三小学 姓名:王慧 时间:2011年11月 《七颗钻石》教案 沁阳市第三小学王慧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学习难点: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教具:图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生齐读目标,师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受灾情。七颗钻石的教案 师描述故事发生的背景,并辅以图片渲染气氛。(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生产生情感冲突,体会此时对水的强烈渴望。 (三)初读课文,初感爱心。 出示自学提示一: 高声朗读课文,读中借助字典自学生字;个别难点字在品读中相机落实。(5分钟后,交流一下读后体会) 1、学生初读 2、生交流在自读中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出示自学提示二:读——想——议——画 1、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在朗读句子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想一想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的力量。 3、你最喜欢小姑娘的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充分研读、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在一次次的与文本对话、深情朗读中,学生自主感悟,自学内化。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全班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爱的力量,使学生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情感体验,积累语言。 写话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完成。 1、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这水流到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想象水给这个干涸的世界带来的生机,体会爱心的力量。) 2、读着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想对小姑娘说:______________。 3、因为有爱,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激情对话中提升爱,潜移默化,感受人格的熏陶。) (七)拓展延伸,爱心作业 1、试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收集身边类似的关于爱心奉献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水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爱心 S版《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童话故事,出示课题《七颗钻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童话的作者。 3、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大概。 三、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 4、自由读:你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齐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地球上的一个人,一只动物,一株植物,你脑中最需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孩子们,我们期待的水出现了!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罐的水。 2、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子。(救命的水、来之不易的水、珍贵的水) 3、从“找哇找哇,终于”体会到了找水的困难!说明找了很多地方,很长时间。请你想象:小姑娘,都去过哪里呢? 她来到,但是。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个很小的泉眼。 4、指导朗读。请你读出找水的困难、取水的艰辛,以及对妈妈的爱。 五、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姑娘抱着这罐来之不易的水往家走,究竟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变化?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 ⑴学生反馈完成表格内容。 ⑵体会是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3、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三位同学把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说 4、情节1——木水罐变银水罐 (1)喝水前的小狗是什么样的? (2)喝水后的小狗呢? (3)小狗好像在对小姑娘说些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5、情节2——银水罐变金水罐七颗钻石的教案 小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神了!) 6、情节3——金水罐变成泉眼,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1)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2)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3)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人和动物不再——。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 7、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六、拓展、发散 你看: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仿佛也被小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仿佛也看到了这人间美好的一幕幕,他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尽情地想象吧! 七、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递爱心,并把你做的事情写一写。 七颗钻石 双沟中学刘永飞 教学设想: 《七颗钻石》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作品,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的理论指导,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通过续写、仿写等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 教学突破: 让学生在感悟和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精美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没关系,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漂亮不漂亮?……不光漂亮,我告诉同学们,这钻石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尚,纯洁和永恒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七颗钻石》。读一篇课文都是从课题开始的,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头脑里产生哪些问号?……同学们,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指名读“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二、读优美童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魅力。(形成板书:想象)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明白了吗?大家自己读自己的......读完了吗?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 1、生字词: 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2、童话朗读指导 a、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也常常使用拟人的手法,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被赋予生命,注入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从而达到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 讨论明确:用童声读、读出故事味、读出事中情。读出故事味就不能用一般的读书方法来读,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讲故事一样把内容读出来,那样就不会是“念书”了,而是带着情感在讲这个故事的内容。读出文中情,就是要把一些关键词咬准。特别是要把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字音突出出来。(辅以老师的示范朗读) b、指名朗读。 三、探神奇水罐。 (过渡语: 在这篇童话里有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是……?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过渡语: 童话中人物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有很五、赏精彩细节。 (过渡语: 精彩的故事总是需要精彩的细节去展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 (过渡语: 在作者美好的愿望之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那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想象的时刻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去体验一下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吧!) 用一句话谈一谈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要求:用“从……里,我懂得了……”的句式回答。 (结束语: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我们看到无穷的希望;爱心又象大海里的一艘船,会带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但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悄悄地发芽,长大。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